正文

企業家也是探險家

(2015-04-14 19:23:22) 下一個

陽光動力號環球探險家貝朗特•皮卡爾:企業家也是探險家

2015-04-12 福布斯中文網 福布斯中文網

3月31日淩晨,貝特朗-皮卡爾(右)駕駛陽光動力2號成功降落重慶機場。他的同伴安德烈·波許博格(左)將在5月獨自駕駛飛機,曆經5天5夜,從南京飛往夏威夷。

 

作者|Ada Qin 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編

3月9日,全球最大太陽能全動力載人飛機“陽光動力2號”從阿聯酋阿布紮比機場起飛,開啟環球飛行。在3月底最後一天到達中國重慶後,“陽光動力2號”已順利完成計劃行程中的5個航段,下一站將是南京。

出發整整一個月後,“陽光動力號”的兩位項目創始人貝朗特·皮卡爾(Bertrand Piccard)和安德烈·波許博格(André Borschberg)來到上海,與媒體展開了一個小型圓桌對話,並在隨後分別接受了《福布斯》中文版專訪。

貝朗特·皮卡爾出生於科學和探險世家,其家族在瑞士名聲顯赫,創造多項“飛天下海”的紀錄。貝朗特的祖父奧古斯特·皮卡爾(Auguste Piccard)是20世紀全球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探險家,在科學界與同時期的愛因斯坦、居裏夫人齊名,並在1931年乘坐氣球升空至15,781米,成 為人類到達大氣平流層探險的“第一人”。

貝朗特的父親雅克·皮卡爾(Jacques Piccard)同樣熱愛科學和探險。1960年,他參與設計的裏亞斯特號(Trieste)深潛器,經過5個小時的下潛,最終到達世界大洋最深處—馬裏 亞納海溝溝底。創造了人類達到海底最深的紀錄,該記錄一直保持到2012年。


1927年10月召開的索爾維會議雲集了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貝朗特的祖父奧古斯特·皮卡爾(三排左一)是當時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紅色圓圈中的人物分別是奧古斯特·皮卡爾、居裏夫人(一排左三)、愛因斯坦(一排左五)。

 

傳承家族傳統,今年57歲的貝朗特從小就在科學和探險家精神的熏陶下長大。如今,他身兼三職:精神病醫生、探險家和公眾演說家。他在精神病學方麵的博士論 文《磨難,學習之曆程》曾獲洛桑大學醫學院嘉獎;早在1985年,他就贏得了歐洲滑翔機特技飛行比賽冠軍,還在此後把催眠術應用到了大西洋氣球比賽中,並 一舉獲勝。

貝朗特真正進入全球公眾視野是在1999年,他和同伴英國人布萊恩·瓊斯(Brown Jones)進行了全球首次中途無降落駕駛氣球的環遊世界飛行。“1999年熱氣球環球飛行出發時,我們攜帶了3,700公斤的丙烷燃料,但最後達到時僅 剩40公斤燃料,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缺乏燃料而無法完成這次環球飛行——這也是此後引發擁有陽光動力號項目的起因,下一次環球飛行一定不要耗費一滴石化燃料。”貝朗特說。

 

“我們探險目的並不是為了打破世界紀錄,”貝朗特強調,“我發現很多名人成名後麵對公眾並不能傳遞有價值的信息,而我立誌把向公眾傳遞有用和有價值的信息作為使命——我們需要更清潔的能源,需要開拓創新精神,以此實現人類更美好的生活。”

 

在與我麵對麵的采訪對話中,貝朗特向《福布斯》中文版獨家揭秘了他作為探險家家族後代的成長曆程、在危急的極端情況下如何麵對恐懼、在孩子的教育方麵該如何培育開拓創新精神,以及探險家和企業家之間的聯係、中國文化對他的世界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的看法。

 

《福布斯》中文版Ada Qin(下文簡稱Ada):出身探險家家族,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的父輩是如何培訓你的探險家意識的?你有恐懼嗎?

 

貝朗特·皮卡爾(下文簡稱貝朗特):在我的家族,從小就鼓勵我們產生好奇心、去問問題、去理解更多東西。

我的祖父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共事,他的同伴是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他對所有的事物感興趣。他把探險當作發現事物真相的工具——這些探索都是科學探險,你必須對技術、科技完全信任。

我祖父的對科技的信任同樣傳承到了我父親那裏,我父親和我祖父共同工作了很多年。我父親是他唯一的兒子(4個女兒,一個兒子)。我父親繼續了我祖父的研究。他告訴我,我從來不感到害怕,因為他相信科學技術,而這些技術是由他自己的父親研發出來的。這非常有趣。

我祖父是世界上到達大氣平流層的第一人,他發明了氣壓倉,他開啟了現代航空的新篇章;他發明的氣壓倉又為此後下沉海底的氣壓倉奠定了基礎。我父親成功深入馬裏亞納海溝,創造了人類到達海底的新紀錄。

不過,他們做這些探索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創造世界紀錄,我祖父探索平流程是為了幫助愛因斯坦收集宇宙射線的數據,而我父親探索海底也是為了考證在那樣深的海底是否還有生命存在。所以,他們做探險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創造紀錄,而是為了探索。

他們把這一點也傳給了我:我們是做了“第一”(First)——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嚐試,但不是為了創造紀錄。如果你是為了打破紀錄,那麽就必然去做一些別 人已經做過的事情,然後去超越他們。但如果你做得是“第一”,那麽意味著這是一件沒有其他人做過的事情。那麽你就沒有參照物,你沒有去和別人競爭,這些沒 有嚐試過的事情會成為推動人類發展的步伐。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那些來到我家的客人們,那些來看望我父親的人,都是些宇航員、探險家,比如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名聲顯赫,比如阿波羅登月的宇航員、美國太空項目的負責人等等,他們是我父親的朋友,和我們一起釣魚,夏季還會來我家看望我父親。

這很有趣,一方麵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我有了很好的榜樣;另一方麵,對於探險我並非沒有恐懼感。

是的,我有恐懼。但是,我看到周圍很多人能夠克服恐懼,這對我市極大的鼓勵,並讓我開始嚐試做一個探險家。

我對自己人生的追求有兩重目標:一是擁有精彩的不一樣的人生;二是創造對人類有價值的人生。在選擇做一些普通事情,還是做一些探索、探險類的事情的選擇時,那些發現那些新鮮、新奇、未知的事情就像磁鐵一樣吸引我,他們是我的指南針。

Ada:對於不確定性、風險,甚至死亡,你是如何克服恐懼的?你說過你喜歡研究人們在極端狀況下的行為,這方麵有所得嗎?對你的探險事業有什麽幫助?

貝朗特:我認為大多數人是“舒適的囚犯”、他們“信仰的教條的囚犯”,或是他們“世界觀的囚犯”,“孤獨的囚犯”,以及一些“迷信和假設的囚犯”。

Ada:你相信宗教嗎?

貝朗特:我不信教,因為宗教是人創造的。我相信“靈覺”(spirituality)。對我來說,靈覺比宗教更重要,它是我們和宇宙的連接紐帶。宗教希望把“神”帶給人類,而“靈覺”讓人更加接近“神”。

宗教是幫助人們獲取智慧、同情心的手段,而“靈覺”是一種自我發展的方式;宗教希望推廣的價值觀是通過人的方式,而靈覺是通過精神層麵的方式;宗教給出很 多教義,給人們答案;而“靈覺”提出問題。我對問號比句號更感興趣。我更願意思考是什麽讓我們變得更具仁慈、更聰明、更平靜。

 

Ada: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表現得非常樂觀、鎮靜嗎?什麽時候你會感到焦慮?

 

貝朗特:我並不總是鎮靜,也會焦慮,比如當我覺得失望的時候。

 

當我和一些人共同籌劃一些事情,我希望得到非常清晰的結果,但事情並不是像預期的那樣發展,那就會令我感到不安,而且我會變得非常生氣。但有些不可控因素除外,比如這次環球飛行中日程的延誤——這些天氣因素並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因素。

 

不過,我從來不會很長時間的生氣,隻是很短的時間(吹口哨)——就像煮牛奶,牛奶開了,溢出來就好了。

 

Ada:您有幾個孩子?多大?她們目前在探險方麵也體現出來一些興趣和傾向?

貝朗特:我有三個女兒,她們在22歲到25歲之間。其中有一個女兒在念法學碩士期間還來中國做過交換學生。

我還是要繼續解釋什麽是探險家精神。我從沒有要求我的孩子們去做那些多麽令人驚歎的事情,我希望她們以她們的方式去做先鋒;我希望她們對世界保持開放的心 態,擁有容忍的態度;希望她們理解,她們可以有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很多不同方式去信任,去行事——這就讓她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充滿創造力。

 

我的女兒們非常獨立。她們總是在全球各地旅遊,對世界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且對於嚐試新事物也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

 

有一點非常重要。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探險家、一個糕點師、或者學者,乃至水管工。我從來沒有讓我的女兒一定要去做什麽,我告訴她們——做自己想做的,但一 定要做好,做得非常好。做事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這樣你就會賦有創造力,但不要去抄襲別人已經做的,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其實,這就是一個“探 索”的過程,你就是一個探險者。

 

Ada:做探險家和企業家有什麽相似之處嗎?

 

貝朗特:做一個探險家和做一個企業家是一樣的。他們的思維模式很相似。你必須敢於放棄安逸,擁抱未知,並且把疑問作為激發你創新力的興奮劑。

每次當你遇到問題或危機的時候,你不能被過去牽絆,而要問自己還有什麽資源、什麽工具還沒有被獲取和利用,並以此來應對和解決危機。每一個人生中危急時刻都會是一個重塑自己的過程,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高效、更閃耀。

 

我們有成功領導公司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是企業家,從來都不是。他們隻是在重複生產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也有可能他們的確在發展他們的公司,但他們並沒有企 業家精神。他們發展企業隻是因為這是樁生意,也許他們可以做很好的投資者,得到很不錯的回報,僅僅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企業家。


企業家更像探險家、像先鋒,他們對未知感興趣,而且能把一切問題和挑戰視為、並轉化為機遇,並且發展出新的競爭力。

 

當你停留在你的舒適空間裏時,你可以選擇“自動駕駛”,這是全自動的,你隻是運用你以前學過的東西。然而,當你希望獲得成功,或者在一生中有所作為,你就 必須放棄“自動駕駛”的模式,把自己喚醒,讓自己的意識控製整個飛行過程。這個過程也會讓你活動更多力量、資源、解決問題的辦法、創造力、能量去應對人 生。這並不會一帆風順,但一定非常精彩。

Ada:1992年你就來過中國,並且研究和翻譯過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經典著作,你認為中國文化對於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貝朗特:中國文化極大開拓了我的事業。那時,我還是一個來自西方的醫生,我鎖了解的隻是我所學的東西。到中國以後, 我看了《老子》、中醫等帶有哲學觀點的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它們增加了我對人的理解的新維度。比如中醫,其中不僅講述了人身體內部的聯係,而且還講述了人與 周圍環境的聯係、以及影響。在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中,人類活動對周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讓能量在天和地之間循環、流動。如果你能理解這一點,就會明白,為什 麽人應該在地球上,這像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在陽光動力號項目中,另一位創始人安德烈·波許博格既是一位出色的飛行員、探險家,還曾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創業家、企業家。預計今年5月,他將親自駕駛 陽光動力2號飛機,從南京飛往夏威夷,完成整個環球航行中最具挑戰、最艱難的一段曆程——連續5天5夜不間斷的飛行。這一位有著超強意誌力的探險者和企業 家如何看待他的將麵對的挑戰、他的同伴、他對企業家的理解?請關注我們的後續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