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的生活裏從來不能沒有縫紉機。曾經有過三台。它們陪伴我成才,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我給它們取名為: 愛縫68,愛縫94,愛縫14
愛縫68,是上海牌縫紉機。爸媽第一次看見它時,它在太原街的百貨商場的角落裏,無人問津。原來它是一個次品!半圓型的木托鬥沒法哢進固定的槽子!所以沒人買。爸媽商量,覺得這個缺陷不影響使用,於是,第二天把它搬回家了!媽媽說當年買東西是要用票的。而且即使有錢,有票,也未必能買到貨!正因為它的不完美,讓爸媽能有機會下手。它也算是家裏的一大件了。爸媽每人每月的工資隻有58元。把愛縫68請進門,花了媽媽三個月的工資,和三張票。其中兩張是問朋友借的。
媽媽開始不會用,還是爸爸先搞懂,然後手把手地教會了媽媽。媽媽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給爸爸做的一件棉襖外套。爸爸是雲南玉溪出生,昆明長大的。曾是地主家的三少爺。從四季如春的春城到四季分明沈陽。冬天是他最不適應的季節。棉襖外套是媽媽愛爸爸的一份禮物!
自從有了愛縫68,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不一樣!在七十年代,舉國上下除了黑色就是藍色,偶爾可以看見一些綠色。可我們的世界卻是色彩斑斕!媽媽的作品層出不窮。一會兒為姐姐做個呢子大衣,一會兒又為我做個漂亮裙子。愛縫68就是一路伴隨我們成長。在我的記憶裏,媽媽用愛縫68真的將姐姐和我的愛美之心成全到極致。我們從小到大,穿衣打扮永遠都伴著朋友羨慕的眼光!
當然,媽媽也不是每件作品都能夠完成。我記得有一天,她出差從北京回來,進門就高興的拿出現在看來應該是牛仔服的布,準備為我做牛仔褲!那個時候,牛仔服剛剛從國外傳入中國,隻有北京,上海那樣的大城市才有人穿。我根本沒見過。媽媽很快就裁剪好了褲子,可是因為她工作太忙,就是沒時間做。轉眼十一到了,新年來了,春節過了。春去秋來,漸漸的我也長高了。那個布料被遺忘在箱子的最底層,而我對那第一件牛仔褲的憧憬和渴望化卻成為了想象的蝴蝶,在記憶的深處飛來飛去...
1988年,我結婚了。蜜月旅行我和先生在西寧開往成都的列車上相聚。我穿著媽媽為我專程縫製的“民俗風情”裙,一路向南,回到爸爸的家鄉彩雲之巔。遊走在石林和西雙版納之間。那時的我,和那一條裙子,絕對是先生眼裏的百看不厭風景線!
1990年,我拎著兩個大箱子,踏上了去大西洋彼岸的路途。箱子裏麵滿滿的都是媽媽為我做的衣服。姐姐姐夫陪我一起去上海。我們前腳踏入旅館的房間,後腳就有人敲門。說是民警,堅持要求立即開箱查驗。他們竟然把箱子裏的每件衣服都拿出來看,試圖找到衣服都是從哪裏來的。未果,就灰溜溜地退出去了。我現在想想都覺得哭笑不得。憑什麽我箱子鼓,就該是壞人哪?豈有此理!
媽媽用愛縫68趕製的兩箱子衣服,為我後來在美國打拚,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整整4年,我沒在美國買過一件衣服。
歲月如歌,在之後的日子裏,愛縫68的角色漸漸在我的生活裏淡去。然而,那些年媽媽用它縫出來的愛的軌跡,卻是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