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現代文)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fǒu)?”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fǒu)?”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譯語】第十八章 佛具五眼 一體同觀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來(我)有肉眼嗎?”①
“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的。”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來(我)有天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夭眼的。”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來(我)有慧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慧眼的。”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來(我)有法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法眼的。”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來(我)有佛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佛眼的。”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說是沙嗎?”
“是的,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你的意見怎樣呢?”如恒河沙那樣多的恒河,再如其中沙那樣多的佛世界,你說這佛世界多不多呢?”
“太多了![實在是無法計算它的數字],世尊啊!”須菩提如實回答佛陀。
佛陀又鄭重地告訴須菩提道:“這許多國土中,所有眾生許許多多的心念②,如來(我)全都知道,什麽道理呢?因為如來說的這許多心,都是眾生的妄心,不是常住真心,隻不過假稱其為心而已。為什麽會這樣的呢?須菩提啊!因為已生的心念已經過去不可得;現在的心念,念念不停,也不可得;未生的心念,尚未生起,更無可得。③”
【注釋】①肉眼是有情血肉之軀的眼根,由清淨四大極微細的物質構成,屬於色法。它的功能依肉體而有,能照見一切有相之物,但視覺所見有一定的限度,如見近不能見遠,見表不能見裏,見前不能見後,見明不能見暗,見粗相不能見極微,見障內不能見障外,所見之所以有限,是由於一切煩惱所障蔽。
天眼即天人的眼睛,某種鬼神也有,也屬於色法一類,也是由清淨極微的四大物質構成,但它的品質較人類精明,視覺功能勝過肉眼許多,不受上述六不所限,能照見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一切色法,且能見到有情的心裏活動。這類天眼,在欲界諸天的天人是業力所生,即福業所得。在色界,無色界諸天是定力所得,人間有高深定功人也具有這種功能,夙世有定功根基者,此生遇到因緣誘發,也會產生天眼的功能。
慧眼是二乘聖者所具有的,它的最大功用,能了知一切事相皆是因緣所生,通達諸法無我的空性,以智慧照見真空之理,認識真空無相,故名慧眼。此眼非修出世法不能有。凡具有慧眼的聖者,必具有天眼,而且功能勝過天人,能見到天人不能見到的勝境,但不及佛菩薩的慧眼究竟。
法眼是菩薩與佛所具有的,包括三賢十聖皆有之,以後得智照見種種差別世相。獲得法眼的聖者,不但證得諸法真空之理,通達一切佛法,並能通曉世間一切之法,即一切眾生的因因果果,起心動念,千差萬別的事相。能適應各類不同的時機,以種種法門,化度一切眾生。但是菩薩的法眼不如佛的法眼究竟。
佛眼是無上正覺者之眼,唯佛與佛才具有,乃四眼之實體,具足前四眼的即是佛眼,並非四眼之外另有佛眼。《法華文句》雲:“佛眼圓通,本性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說明佛眼的智力之能,無不到極點,觀照之功無不圓滿周到。以俗諦論,遍恒河沙世界的雨滴點數,佛眼盡知盡見,其它可想而知。從無始來,盡未來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死於何處,生於何地,根性族類,以及起心動念,前因後果,千差萬別極微細之事相,無不全知,無不盡見。總之,欲界人的天眼,隻見肉眼所不能見到的物體與事相,二乘聖者的天眼,隻見到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菩薩的天眼雖勝二乘,但不及佛的天眼能見恒河沙數的佛土。以慧眼來說,二乘的慧眼隻能照見我空,地上菩薩的慧眼,也是分證法空,佛的慧眼圓照三空,洞徹真性。以法眼言,菩薩的法眼,所知障未盡,十地階位中,各有分別與界限。唯有佛的法眼,所知障已盡,無法不知,所以能三界六道無生不度。以佛而言,名曰四眼,不過表示隨感斯應,實際唯一佛眼而已。古德雲:“前四在佛。總名佛眼。”南朝傅大士對此曾有一偈雲:“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現真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前二種是色法,用眼根所見,後三種屬於心法,是以慧力照見,所以非修無為法者不能有。
②佛心即佛性。是人人本具有的覺性,眾生與佛平等無二。妄心是眾生隨情而生,逐境而起的妄念,種種不一。若幹種心是泛指一切妄心而言,如貪心、嗔心、癡心,疑心以及驕慢心等,這許多心,皆是念念不停,刹那生滅的。每一個眾生就能生起不可勝數的妄心,何況恒河沙的眾生心呢?
③一則故事。德山宣鑒禪師,俗姓周,唐代四川劍南人,自幼出家,成年受具足戒後,精研律藏與性相諸經,尤精於般若妙理,通達旨趣,常講《金剛經》,名聞蜀中,著有《金剛經青龍疏鈔》,時人稱為“周金剛”。聞說南方盛行禪宗,不立文字,見性成佛,頗不以為然,乃曰:“出家學佛,廣修四攝六度,精進不懈,經三大阿僧祗劫,方得成佛。南方魔子,竟敢狂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魔說,我當立意破斥這種邪見,滅其魔穴,以報佛恩。”於是挑著自著的《青龍疏鈔》多卷,出蜀南下。一日行至灃陽途中,見路邊一老婆子賣油餅,覺腹中饑餓,遂息肩擔,欲買油餅充饑。不想老婆子問他擔中挑的是什麽書?德山回答:“《金剛經青龍疏鈔》”。老婆子說:“金剛經中我有個問題請教,如果答得出,我這點心供養師父,回答不出,請到別處去買。德山滿懷自信道:“你問吧!”婆子道:“《金剛經》中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這小小點心,不知師父點的那個心?”德山聽了,一時回答不出,頓感麵赤!老婆子微笑道:“大師可去灃州龍潭寺請教龍潭信禪師。”德山思量,這個老婆子尚且如此厲害,禪師豈可輕視?遂息下驕慢心,挑起擔子,徑往龍潭參拜信禪師,親近座下,得以開悟,以後大闡宗風。這個案例說明,隻在文學上下功夫,沒有實修是不行的, 另一方麵,不深入學習經教,自己盲修瞎練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