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閔公二年,北狄入衛的那一段文字,讀過許多遍,越讀越悲哀。
開頭大家都熟悉。衛懿公喜歡仙鶴,甚至給鶴坐車。此事造成的財政上的浪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這本來是國人以上的貴族的特權,他挫傷了貴族的優越感。
據《史記》說,從衛懿公他爹開始,衛國人本來就期望他們從國君的位子上滾下來,所以衛懿公這是有意給他們添堵,也未可知。
後來北狄就殺過來了。衛懿公要給國人們分發武器,但大家拒絕接受,並且說:“讓鶴去罷!祿位是它的,我怎麽能夠作戰呢?”
很多選本,就引到這裏,這是一個淫縱的昏君,被人民拋棄的故事。
但和後世那些隻會帶著心愛嬪妃跳進胭脂井裏的昏君們不同,衛懿公畢竟還有勇氣,拿出一個貴族的樣子,去麵對死亡。
他給了一位大夫一塊玉玦,又給了另一個大夫一支箭矢,玉玦表示決心,箭矢表示戰鬥,這是誓死一戰的意誌。
然後,衛懿公來到自己夫人的麵前,將一件繡衣交給了夫人,說:“一切聽兩位大夫的吧。”
這個動作的涵義是什麽呢?那時貴族男女定情,男贈女以玉,因為玉象征君子的美德;女則贈男以貼身衣物,因為這象征自己。所以歸還繡衣,也許是表示訣別:從此你的身體你自己做主,你改嫁吧。
不管這家夥平時是個怎樣的混蛋,在這一刻,他甚至令人想起即將走出城牆,麵對阿喀琉斯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
衛懿公率領著他所能調動的最後的力量出發了。他遵照貴族的傳統,采用了那種非常優雅的體育競技式的戰鬥方式。《左傳》詳細記錄了當時誰是他的禦者,誰是他的車右,誰衝鋒在前,誰坐鎮在後。——在蠻族麵前,這樣的戰術無異於自殺。
尤其是,衛懿公堅持不肯撤去他的旗幟,這導致了他始終都是狄人重點攻擊的目標。
所以,沒有懸念。他的軍隊慘敗,衛懿公死。
這時候,廣大衛國的民眾,要不要轉念對死去的國君來一點同情呢?
如果是和平時期,這大概會引發各種很有理論高度的大爭論。但當時是顧不上的。因為所有人都將成為狄人攻擊的目標。
狄人抓住了衛國的兩個史官華龍滑和禮孔。這兩個人說:“我們,是太史之官,執掌祭祀。如果不先回去,你們是不能得到國都的。”
過去的注釋,往往認為這兩個人說這個話,是為了騙狄人放自己逃走。其實看下文,哪裏是騙呢?他們就是向狄人表示:饒我們一命,祭祀的作用是凝聚人心,我們可以替您去把人心打散。
這二位跑回衛國都城,就告訴守軍說:“不可待也。”城是守不住了,趕緊走吧!也許還渲染了前線敗得有多徹底,國君死得有多悲慘。
本來衛國人就人心惶惶,這下徹底崩潰了,於是連夜逃出城。
本來,春秋時代攻城技術不發達,躲在城牆後麵多少有個屏障。現在,變成了在平原上奔逃,最後,衛國人逃到黃河邊,過不了河,被狄人追及,再次遭到了屠殺。
最終,衛這樣一個諸夏中的大國,半夜渡河逃出來的,隻有男女七百三十人。
後世兩千多年的無數次戰亂,我們都可以看見這樣的國人。他們人數眾多,身體健全,但沒有任何凝聚力和組織,於是麵對並不強大的敵人,隻能僵硬的承受死亡。
衛懿公可惡可恨嗎?當然可恨。衛懿公要衛國人上陣抗狄的時候,罵一句“使鶴,鶴實有祿位,餘焉能戰!”解氣嗎?也是真解氣。
但這也就是意味著,衛國人放棄了最後一次組織起來的機會。於是解完氣後,是大家一同承受最悲慘的結局。
生活在和平時期的人,很容易覺得政治夠黑暗了官場夠腐敗了日子夠糟糕了,這個國就讓他完蛋吧還能更壞一點嗎?
於是,等真完了就發現,亂世的恐怖不是你想象的樣子,亂世的恐怖,是和平時期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