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淨土

認識人生, 駕馭人生, 超越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受陰十魔

(2016-10-23 16:48:47) 下一個

宣化上人講述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阿難’,‘彼善男子’:那一些個修反聞聞自性這種功夫的善男子,‘修三摩提’:修耳根圓通,得到這個定力。

  ‘奢摩他中’:在這個靜慮止觀裏邊,‘色陰盡者’:色陰要是破了,破色陰的時候怎麽樣呢?‘見諸佛心’:見諸佛這種心印的法門。好像什麽呢?‘如明鏡中顯現其像’:好像明鏡裏邊,顯現你的形像一樣。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好像是有所得,但是不能用,好像什麽呢?‘猶如魘人’:前邊我講那個鳩槃茶鬼,就是魘魅鬼。這個魘魅鬼把人魘住了,被魘的人,‘手足宛然’:手足也都是存在的,並不是沒有手足,‘見聞不惑’:見和聞性也都沒有迷,‘心觸客邪’:可是心裏接觸到這個客邪,‘而不能動’:不能動彈。‘此則名為受陰區宇’:這種情形,它的名字就叫受陰區宇,就是受陰所管的這個範圍以內的情形。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反觀其麵。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若魘咎歇’:要是魘魅鬼這種過錯歇息了,‘其心離身’:在受陰裏邊,好像有魘魅鬼魘魅著你,所以你就不能自由。若是這種情形沒有了,這受陰破了,你這個心就離開你的身體。

  ‘反觀其麵’:你可以看見你自己的麵。‘去住自由’:你願意到什麽地方去也隨便,願意不去也隨便,無拘無束的,‘無複留礙’:也沒有所留礙。

  ‘名受陰盡’:這種境界,就是受陰破了,沒有了。‘是人則能超越見濁’:這個人此能超出見濁。見濁前邊不是講過了?那五濁惡世的見濁。

  ‘觀其所由’:觀看受陰所從來的,這個‘虛明妄想’,‘以為其本’:這是做它的一個根本。那麽現在把受陰破了,所以它的根本也都沒有了。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湣。不覺流淚。

受陰魔之一:抑己生悲

  ‘阿難’,‘彼善男子’:這個善男子,‘當在此中’:在這個情形的時候,‘得大光耀’:他得著一種大的光耀,很光明的。‘其心發明’:他的心裏,自自然然就生出來一種的感想。

  ‘內抑過分’:因為他總過分強製自己這種思想,太過了,就在這個內抑過分的時候,‘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在這個地方,他就發生一種悲湣的心,一種無窮的悲。他悲什麽呢?就悲湣眾生。

  ‘如是乃至,觀見蚊虻’:他就觀見蚊蟲和虻蟲,這種很小的東西,‘猶如赤子’:他看見這個小的生命,就好像他自己的小孩子一樣。赤,是說小孩子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他看見蚊蟲,也像他的小孩子那樣地愛惜;看見虻蟲,也像他小孩子那麽愛惜。‘心生憐湣’:他心裏生出一種憐湣心,‘不覺流淚’:噢!他也不知不覺就哭起來了。

  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名功用’:這是用功偶爾有的情形,這叫功用,用功用出來的。為什麽有這種情形呢?就因為‘抑摧過越’:這麽你曆製得太厲害了,所以有這種情形發生。

  ‘悟則無咎’:你如果明白了,啊!我怎麽這麽無緣無故就哭起來了呢?這個境界應該改。你明白了,這就沒有關係,不要緊了。

  ‘非為聖證’:這個不是聖證,不是說,你得到同體大悲了。不是看見蚊蟲和這個小小的生命,都拿它當自己的兒子那麽看待,這真是同體大悲了,這不是的。

  ‘覺了不迷’:你若能覺悟而明白它,不迷惑於這種境界上,‘久自消歇’:時間久了,就沒有了。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我現在有同體大悲心了,這可是我修行成功了。‘則有悲魔入其心腑’:你這麽一想,就有悲魔來了。什麽悲魔?專門好哭的,見著人就哭!這是悲魔入其心腑,到他心裏頭去,附到他身上,怎麽樣呢?‘見人則悲’:見人就哭起來了,‘啼泣無限’:這哭得不知怎麽那麽悲。

  我前幾天不是對你們講,我在東北的時候,有一個叫劉金童的,她就是這樣子。一見著人來,她就哭起來了,說:‘你呀!在以前是我第幾個第幾個兒子啊!你現在可回來了,你可找著媽媽了。’就這麽樣子哭起來了。一哭,就把這個人哭得也迷糊了。以為這真的是見到媽媽了。其實怎麽樣?是見著這個魔王了。【注八】

  ‘失於正受’:這修定的善男子,就失去正定正受了,‘當從淪墜’:應該墮地獄了。你跟著這魔王跑,就會墮地獄的。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誌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

受陰魔之二:揚己齊佛

  ‘阿難’,‘又彼定中’:又在這個定裏邊,‘諸善男子’: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見色陰消’:見五陰中的色陰已經消了,他自己也知道。‘受陰明白’:這個受陰他也很清楚的。

  在這個時候,‘勝相現前’:就有一種勝相。勝,是殊勝,很不同,很特別的這種相;現前,現到他的心裏。‘感激過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種感激心,可是太過分了。過猶不及,那個走過頭的,和沒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這個地方,到了這地方,你不停,又過去了,那也等於沒到一樣。

  所以這感激過分了,‘忽於其中’:忽然在這個定中,‘生無限勇’:生出來一種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他這個心,勇猛精進得不得了,‘誌齊諸佛’:他說佛和我是一樣的,自己同佛是一樣的。

  ‘謂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說第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第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過去,所以他自己就說他是佛了。不但他說自己是佛,還說所有的人都是佛,那麽這種人就落於邪知邪見了。不錯!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說在一念之間,就成了佛。這修行要有一個長遠的時間。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修行去,那麽或者會時間不太長,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這種人就因為修行也沒有善知識指示,他自己也沒有智慧。那麽他用苦功,用來用去,就發生一種邪知邪見,他看自己這麽久都沒有成佛,所以他說他就是佛了,就成佛了。這一段文就是受陰裏頭的例己齊佛,說自己和佛是一樣的,其實就這一念的錯誤,已經就著魔了。

  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現在《楞嚴經》講到五十種陰魔,這是最要緊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這五十種陰魔,一定會走錯路的;不走錯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認識陰魔的境界,就不會胡吹亂捧了,不會自己看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所以無論誰,你有親戚朋友,都可以叫他們來聽一聽這五十種陰魔,令他們知道這種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這個名字就是發生一種功用,你用功發生一種作用,‘陵率過越’:它在你自性裏邊,互相這麽樣變化變化出來的這一種過越,所以才生出一種發大勇猛心。發勇猛心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你勇猛精進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種我慢的心,不可以說:‘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你說了幾藏幾部啊?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你連懂都不懂呢!說你也就是佛了?你說這真是豈有此理呢!佛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你連一藏也沒藏,一部也不部,怎麽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說你講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講一講這三藏十二部,無論哪一部經提出來,我都會講的,我都明白它那個道理。你若能這樣子,這也隻可以稱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稱佛的!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現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將來他死了,好有人供養他。其實死了埋到地裏頭,變成灰了,什麽也沒有了。

  ‘悟則無咎’:發這種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這是一種境界,‘非為聖證’:不是聖證。

  ‘覺了不迷’:你能覺悟而明了,不再迷惑,‘久自消歇’:那麽時間久了,它也就平息下來了,它這是一時的。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這就是成佛了,‘則有狂魔’:這時候就有個狂魔。所以你看,這五十種陰魔,你都不認識,你怎麽就會成了佛了?這種狂魔,就是狂妄、貢高我慢。‘入其心腑’:入他的心竅裏頭去了,就到他身上。到他身上,把他本來的畫魂就給攆走了。這個魔王就在這兒坐殿,就當他的靈魂了。

  ‘見人則誇’:他無論見到誰,就誇獎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揚己這麽樣的,說人家都不對,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無比’:這個我慢就是對誰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見佛’:往上也沒有佛了,為什麽呢?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見人’:他也看不見人了。看不見人,他看見什麽呢?啊!他說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邊沒有佛,他就是佛;將來一切人都跟著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見人了。

  ‘失於正受’:他失去這個正定正受了,‘當從淪墜’:這種人應該墮落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沉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

受陰魔之三:定偏多憶

  ‘又彼定中’:在這種定中,‘諸善男子’:一切修道的人,‘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前無新證’:向前去也沒有新的證得。‘歸失故居’:向後邊呢,他以前所居的地方,也沒有了。‘智力衰微’:他的智慧也不充足,也沒有那麽猛利了。在功夫上,這也就是忽進忽退。‘入中隳地’:就到這個要墮落的地方了。‘迥無所見’:他沒有什麽感覺,也沒有什麽所見。

  ‘心中忽然,生大枯渴’:在他心裏邊,忽然間就生出一種感覺。這感覺是什麽呢?啊!生大枯渴;自己心裏覺得很單調的,很枯燥的,還很渴的。這是什麽意思呢?在這個地方覺得枯燥,很單調的,沒有什麽意思了。又渴,渴什麽呢?需要佛法,需要佛的法水來潤澤他。枯燥,他覺得枯幹了,就快幹了。那麽什麽都沒有了。

  講到這個,就好像普通不修道的人說:‘哦!感覺非常寂寞!’很寂寞無聊的,沒有什麽聊,無聊了!於是乎,在這個時候,就要作怪了。作什麽怪呢?啊!還是‘那個’。

  什麽叫寂寞無聊?本來我不想講,不講啊,又恐怕人不明白,所以還是講一講它。就是好像女人想男人,想得覺得心裏著急、枯燥得不得了。男人想女人,這也叫枯燥、單調、寂寞、無聊,就要找一個什麽,好像丟了東西似的,找又找不著,這是寂寞無聊。

  ‘於一切時’:在一切時,‘沉憶不散’:好像男女有了相思病,總想著想著,想來想去也忘不了。‘將此以為,勤精進相’:他以為這樣子就是勤精進的一個相。他沉憶不散,這種枯燥的心理,他以為這就是一個精進相。

  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名修心,無慧自失’:這個名字叫什麽呢?這是在受陰的境界裏邊,這時沒有智慧了。但是你不要害怕沒有智慧了,‘悟則無咎’:你若覺悟了,‘啊!這是一種境界。’那就沒有問題了。你若不覺悟,總在這個地方耽空滯寂,這麽沉憶不散,那就會幹死了,幹死也沒有什麽成就。

  ‘非為聖證’:這不是說這樣就是有所得,證聖果了,不是的。不要錯認——認賊作子。

  ‘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你聽這多危險!真危險哪!如果你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你如果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境界,則有憶魔,專替你記憶東西。你記不住了嗎?嘿!他幫你想著,他來幫你忙。他看你盡記憶記憶,‘啊!你這麽歡喜記憶。’他就來幫你忙,幫你記憶,就入你的心腑裏去了。

  ‘旦夕撮心,懸在一處’:一天到晚把你的心給懸起來。撮,就是懸掛起來。把你的心這麽懸到一起,‘失於正受’:你得不到正受,‘當從淪墜’:將來久而久之,也會落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

受陰魔之四:慧偏多狂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慧力過定’:這慧力超過這個定力了,‘失於猛利’:所以他也就自己生一種猛利的心。‘以諸勝性’:以在這個境界裏邊有這種勝性,就是很不平凡的這種性,‘懷於心中’:他就總在心裏懷念著。‘自心已疑’:他懷念這種勝性,自己心裏就已經生出一種疑惑,疑惑什麽呢?

  ‘是盧舍那’:疑惑他自己是盧舍那佛。盧舍那是梵語,此雲‘光明遍照’。因為他以為自己是盧舍那佛了,所以就‘得少為足’:得到一點點的東西,他就知足了。其實他這個定力,根本去佛很遠呢!他就說他自己成盧舍那佛了。

  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名用心’:這個名字叫用心,‘亡失恒審’:他沒有常常審察自己的這種功夫。‘溺於知見’:他對這個知見分不清楚了。溺,就是沉溺到這個裏邊,英文大約就是等於sticky(黏)。

  ‘悟則無咎’:要是明白了,也就沒有什麽問題。‘非為聖證’:這不是聖證。

  ‘若作聖解’:假設認為自己有這種聖境的時候,就是證聖果了,‘則有下劣’:則有一種最卑下的、最劣的、最沒有價值的這種魔。什麽魔呢?‘易知足魔’:什麽事情都容易知足的這種魔。‘入其心腑’:又鑽到他心裏去了,就是附到他身上,把他的靈魂給趕跑了。其實他隻是個假軀殼,是個假的,可是他自己還不知道呢!‘見人自言’:見到人就說了,喂!你知道嗎?‘我得無上第一義諦’:我得到最高無上第一義諦。

  現在在都板街(Grant Avenue,在三藩市華埠)這兒,就有一個人天天在商業中心那個地方站著,穿得花花綠綠的那麽一件衣服,他就說:‘啊!我住了五年山哪!我開了悟啦!現在我怎麽怎麽樣了,我有神通了……。’

  那個人他原來也是拜我做師父的,是我的皈依弟子,但是他不聽教。在我沒有來美國的時候,你猜他怎麽樣子?他背著個大葫蘆在後邊,葫蘆上頭寫著,他是度輪法師的徒弟,學了很多的本領,誰有什麽事情,找他都可以解決問題。在我沒來美國之前,他就在這兒招搖撞騙的;現在我到美國來了,他還招搖撞騙,但是不寫我的名字了。這就是這種魔,說他得第一義諦。

  ‘失於正受’:他失去正受,所以也不聽我教化。從我來到這兒,講經他也不聽,說法他也不聽。他就說他得了道了,開了悟了,有了神通。究竟什麽神通呢?你們猜不著,就是Money!Money!Money!(錢!錢!錢!)這神通。嗐!硬騙人!我也不知道他要那麽多錢幹什麽?所以就‘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所證未獲。故心已亡。曆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

受陰魔之五:曆險生憂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這個修道的人定力深一點了,在這個定中,‘見色陰消’:見色陰已消,‘受陰明白’:他也明白受陰了。‘所證未獲’:他所應該證得的這個道果,他沒有得,‘故心已亡’:所以,他心已經亡了。‘曆覽二際’:前際、後際,他也都沒有了。‘自生艱險’:他自己覺得:‘哦!真危險囉,這可太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就覺得什麽都憂愁煩惱,有憂愁就有煩惱了。有煩惱了,就怎麽樣啊?‘如坐鐵床’:他一天到晚想自己,‘哦!我在地獄裏的鐵床上坐著哪!我在這個鐵床上受罪哪!啊!這怎麽辦哪?有這個身體就是有苦的。’

  ‘如飲毒藥’:好像吃了毒藥,就要死了似的。‘心不欲活’:他今裏一天到晚想著「死了好!死了好!’中國有這麽一句話,那個要死的人就這麽說:‘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褲子又省襖。’這個人大約也就是這個思想,說死了好!死了好!

  講到這兒,我再給你們講,自盡的人都有個鬼,那個鬼怎麽樣呢?就向這個人叩頭。他叩頭怎麽說呢?他就念這個咒,不過這個要死的人,他聽不見。這個咒也就是說:‘你死了好,死了好,你快死了,死得越早越好,啊!你快一點死了就好了。’

  那麽要自殺的這個人呢,他耳朵雖然聽不見,但是他心靈上通著的。因為鬼有他心通,可以用那一種鬼的魔氣,到你心裏,令你心裏就想:‘哦!是死了好。’就相信鬼講的話,心裏能聽到,就相信了。於是乎就或者吃毒藥,或者去懸梁,或者去跳海,跳金門橋了。哦!就死了!

  金門橋那兒也有很多鬼,來回的人,誰若是陽氣盛,他不敢見你的。陽氣衰的那個人——就是精氣神都沒有了——沒有陽氣了,你一從那地方過,他就說:‘你死了好,死了好。’拿著就把你拖下去,拖到你跳金門橋去了。所以這自殺的人,多數都有個魔鬼,在那兒叫他去,他才死的。

  生大憂患這個人也就‘常求於人’:常常叫著叫著,啊!你把我殺了是最好囉!‘令害其命’:你有法子把我弄死,那是最好了,‘早取解脫’:我就好早得到解脫。

  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名修行失於方便’:這個名字就是修行失於方便。他不明白這個方便法門,所以就生出這種執著。

  生出這種執著時,‘悟則無咎’:如果明白,就沒有問題了。‘非為聖證’:這不是聖證啊!

  現在你們聽到經典這個道理,切記不要亂打妄想,不要說自己又要死了,或者又沒有什麽了,你常常這樣想,就會招這種魔的。這個世界這種魔很多很多的,所以不要打妄想!不要隨便亂講話!你亂講、你一打這個妄想,就有這種魔來侵犯你。那時候,魔到你身上,你就受不了了!你那時候就不自由了,你想不死都不可以。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你以為你憂愁,憂愁也有魔的,為什麽你憂愁啊?你若開佛眼了,你看這個人沒發脾氣的時候,沒有鬼;一發脾氣,這鬼就來幫著他發脾氣了,說:‘發大一點、發大一點!Make more trouble(多惹點麻煩!)’就從後邊來幫助你發脾氣。你不相信?這個我講的是真話。你要是不信呢,就慢慢試試看!‘入其心腑’:到他身上了。

  ‘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我不是講過那個王孝子嗎?就是我以前講的常仁大師。

  王孝子在墳上守孝,有一次他在定中,看見他一個外甥,被土匪捉去了。捉去,這個土匪就要槍斃他外甥——要用槍打死他外甥。他在定中,相離十五裏路,那個土匪一開槍打的時候,他在定中,這麽用手往外一搪,這個槍就沒有打上他的外甥,他外甥就跑了!

  可是在默默中,也是有一個要命鬼,這個土匪為什麽把他外甥綁去?就是預備要命的,默默中有個要命鬼,有這種因果。那麽現在沒有打死他外甥,這個命沒有要去,所以要命鬼就找王孝子去了。可是也拿王孝子沒有辦法,這鬼怎麽樣啊?就找他弟弟王二爺,這鬼附到王二爺身上了,王二爺就自己拿著一把大刀,到墳上去找王孝子,就要把這第二的弟弟殺了。

  到了墳上,很奇怪的,這個鬼拿著刀這麽比著,要砍王二爺的頭,但是拿刀的手落不下來。王孝子這個時候就一味念《金剛經》,他那時候也不講話了。

  正在這個時候呢,就是誰呢?就是我的師父(常智大師),那時候他還沒出家呢,他心裏就著急忙慌得不得了,覺得像不知有什麽事,心裏不安寧了。‘啊!是不是孝子墳上有事情了?’於是乎他就跑到墳上去,一看,果然王二爺拿著刀自己要殺頭。王孝子就寫幾個字說,‘你去買一點燒紙(中國人給死人燒的紙),我給他念經超度,這裏頭有一個鬼,想怎麽樣怎麽樣……。’那麽王孝子就念經超度他,以後才沒有事。

  所以,這就是這種魔。不過這鬼因為是想要命,不是修行有這種魔。但也可以說是修行有這種魔,就是因為王孝子修行多管閑事,就招來這種魔要殺他的兄弟。鬼殺王孝子殺不了,因為他有定力,也不打妄想,那麽沒有辦法他,鬼就找他的弟弟去。

  所以自割其肉,‘欣其舍壽’:就歡喜死。‘或常憂愁’:或者就常常憂愁得不得了。所以你聽見這一段文,你不應該常常有一種的不高興,不應該有的時候就哭了,也不應該有憂愁心。

  ‘走入山林’:憂愁、憂愁,就怎麽樣?這個魔到你身上,一半有魔的力量,一半有你自己的力量。這個魔是藉著這股氣的,如果你思想正了,就沒有事了;你思想若不正,跟著他轉,說憂愁你就憂愁,越憂愁越憂愁……,就跑到山裏頭去,‘不耐見人’:不見人。

  ‘失於正受’:沒有正受了。‘當從淪墜’:將來這種人也會墮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

受陰魔之六:覺安生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在這個清淨定中,‘心安隱後’:心非常地安穩,沒有一切的雜念了,正在這個時候,受陰又發生作用了。‘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忽然間就有無限的,沒有限量那麽多的歡喜生出來。‘心中歡悅’:心裏不知道樂到什麽程度去了,樂到極點。‘不能自止’:想停止這個快樂,也停止不了。

  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此名輕安’:這是一種輕安的境界。‘無慧自禁’:他沒有智慧禁止自己這種快樂。

  ‘悟則無咎’:如果你覺悟了,明白了,這也沒有什麽問題。‘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噢!我這回入了歡喜地囉!我這就是歡喜地菩薩了。’‘則有一分’:就有一分什麽?‘好喜樂魔’:這種好歡喜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見到人就哈哈大笑。‘於衢路傍’:於通衢大路的旁邊,‘自歌自舞’:自己又唱歌,好像現在的邪皮(嬉皮)一樣,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作種種的音樂,自歌自舞。‘自謂已得’:自己說自己已得‘無礙解脫’:無礙解脫了。‘失於正受,當從淪墜’:這個也是失去正定正受這種正知正見了,失去正知正見這個理智,將來也會墮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自謂已足’:說自己已經什麽都夠了,什麽都滿足了,已經證果,已經開悟了,已經成佛了。

  ‘忽有無端’:忽然有這麽一種無端,‘大我慢起’:這個我慢非常之大,我慢就生起來了。我慢,就是傲慢,對人人都看不起,誰他也看不起,看一切人都不如他了。‘如是乃至,慢與過慢’:慢,就是驕慢;過慢,太過這種慢。‘及慢過慢’:哦!這個慢可就厲害了,驕慢中的驕慢,驕傲中的驕傲,再沒有比他這麽驕傲的了。‘或增上慢’:增上慢,慢上再增加慢。‘或卑劣慢’:或他自己覺得誰都比他卑劣,所以就看不起一切人,這都是種種的慢。‘一時俱發’:這個就是驕傲、貢高我慢一時都發生出來了。

  ‘心中尚輕’:他心中的這種慢,慢到什麽程度上呢?不但對人驕傲、傲慢,對佛他都驕傲,都傲慢了。所以尚輕‘十方如來’:他對十方的如來,都看不起;十方的如來,他認為都不如他了。你說這慢得多厲害!非常地厲害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何況下位這些個聲聞緣覺呢!他更看不起了,‘嘿!你不過是個小乘的羅漢嘛,你有什麽了不起的!’自己認為他比誰都高了,比佛都高了,可惜他沒起出一個其他的名稱來。

  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此名見勝’:這個是偶爾的,在受陰裏頭生出這種見勝,就特別有一種見。‘無慧自救’:這個人沒有智慧自己救自己。

  ‘悟則無咎’:如果他明白這是一種錯誤,也就不發生作用了。所謂覺了,就不迷;你迷的時候,就不覺。你一覺啊,就好像有智慧劍,把這個迷就破了。‘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氈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假設你說這是一種好的境界,‘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就有一種大我慢魔,這個魔是非常我慢的。‘入其心腑’:到他身上來了。‘不禮塔廟’:他見著佛,也不拜;見著塔,也不拜;到廟上,他也不叩頭,也不頂禮。‘摧毀經像’:他把經拿出去燒了、摧毀,佛像也把它打碎了。本來你毀滅了經和像,這都犯入地獄的罪。那麽他說這都是假的。

  ‘謂檀越言’:他也有他的徒弟,就告訴他的徒弟。檀,就是布施;越,就是超越。這是用布施來供養三寶,在佛教就叫做檀越。他也有他的檀越、信徙,他就對這些個信徒就說了,‘此是金銅’:說這個佛像是金子造的,或者是銅造的,‘或是土木’:或者是土造的,或者是用木頭造的。

  ‘經是樹葉’:這個經是樹葉子寫出來的,‘或是氈華’:或者用一種什麽絹子寫出來的,你恭敬它幹什麽啊?你拜它做什麽啊?它也是一個無知無識的。

  ‘肉身真常’:我這個肉身是一個真的。‘不自恭敬’:你不恭敬我,‘卻崇土木’:你卻去崇拜這個土和木頭,那有什麽用啊?那偶像嘛!你拜它有什麽用啊?你拜它,莫不如拜我囉!就這麽叫人拜他。‘實為顛倒’:你拜這個偶像,這一個木頭,它有什麽知覺?你拜它?這太顛倒了。

  ‘其深信者’:深信他的那些個信徒,‘從其毀碎’:也跟著他,把佛像也毀壞囉,把經也燒了,‘埋棄地中’:或者把它埋到地裏邊。

  ‘疑誤眾生’:他這樣的行為,令眾生對佛法不生信仰,而生出一種疑,所以就耽誤眾生,‘入無間獄’:入無間地獄了。‘失於正受,當從淪墜’:這個人將來一定墮無間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受陰魔之八:慧安自足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又者在這個色陰已消,受陰明白的時候,‘於精明中’:在他這個明白之中,更加精細明白,‘圓悟精理’:圓悟,這時候他所明白的理就都很精微了,‘得大隨順’:他也得到大的隨順。

  ‘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在他的心裏頭,突然間生出來無量輕安的境界。‘己言成聖’:說自己已經成了佛了,‘得大自在’:得到最大的這種快樂、自在。

  ‘此名因慧,獲諸輕清’:這個名字就因為開了一點智慧,得到一種輕安、清淨的境界而已,並不算什麽不得了的境界。

  ‘悟則無咎’:你要是明了了,就沒有過錯,沒有問題了。‘非為聖證’:你不要以為這樣的境界,就是證了聖人實證的果位,不是的。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誤眾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假設你有這種輕安的境界,你就以為自己是證聖果了,做這樣的想法,‘則有一分’:就有一種‘好輕清魔’:這種魔,他也有這種輕安的境界,也很清高的。‘入其心腑’:就到他身上來了,‘自謂滿足’:自己說他現在什麽都滿足了,‘更不求進’: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了。他也不需要成佛,已經成佛了嘛;他也不用度眾生,眾生已經度了,他把眾生都度完了!所應該成的這佛,他也成了;所應該度的眾生,他也度了。所以,他更不求向前進步了。

  ‘此等多作’:這一等的修行人,多做‘無聞比丘’:像前邊所講的那個沒有智慧的無聞比丘,他以四禪就做為四果了。

  ‘疑誤眾生’:這一種的人,令眾生不知道正路,把眾生都誤了,都不認識佛法了。‘墮阿鼻獄’:這種的人將來要墮阿鼻地獄的,要墮無間地獄的,為什麽呢?‘失於正受’:他這個正定正受都失去了,所以‘當從淪墜’:就應該墮落無間地獄去。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此名定心沉沒。失於照應。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又彼定中’:在這個修行的定裏邊,‘諸善男子’:這一種的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在他這個時候,本來似明白,又沒有真明白,在這個明悟之中,‘得虛明性’:他得這種虛妄的明性,而不是實在的。

  ‘其中忽然’:在這個虛妄的明性裏邊,就忽然生出變化來了,變化什麽呢?‘歸向永滅’:他說人死了,是永遠都沒有的了,永遠都是滅的了。‘撥無因果’:所以講因講果這是不對的,沒有因果的,人死就沒有了,就滅了,這哪有因果呢?所以就撥無因果。

  ‘一向入空’:他就什麽都是空的了,造罪也是空的,作福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了。‘空心現前’:他在這個時候,越想他自己這個見解越對,‘啊!是空的了,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死了就完了,啊!這一切皆空。’‘乃至心生’:在這個時候,他心裏就生出一種‘長斷滅解’:人死了就斷滅了、沒有了。

  這一段文說‘悟則無咎,非為聖證’,這兒大約遺漏了兩句,一定是當初抄寫的時候,遺漏了,那麽這兒可以加上‘此名定心沉沒,失於照應’:這個定心沒有了。沒有定心,所以他自己生出這種空想,失去照應了。

  ‘悟則無咎’:如果明白了,就沒有過錯,‘非為聖證’:這可不是證到聖果的一種境界。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假設你做為證聖果這樣的見解,‘則有空魔’:這個時候,就有一種空魔來了,‘入其心腑’:就入到你的身上來。附到你的身上,‘乃謗持戒’:他就說什麽啊?說你不要受戒,這個受戒呀,那是小乘法嘛!大乘菩薩沒有這麽多麻煩的拘束,不要管那個!所謂‘大象不遊於兔徑’,你看大象,它不走兔子走的道路;‘大悟不拘小節’,你開大悟了,什麽都沒關係,這一切都空的嘛!以前我不講過嗎?‘酒肉穿腸過’,酒肉在腸子裏邊過去了,‘佛在心頭坐’,那個佛——一切唯心,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嘛!他這麽樣講。所以乃謗持戒,說你不要持戒,‘名為小乘’:說你這受戒,這小乘人才受,大乘人不要這個。

  其實大乘人的戒更清楚,大乘人更不應該犯戒的。他就愚騙這些個無知識的人,根本那些個人也沒學過佛法,也不懂佛所講的是什麽道理。所以他說什麽,這些人就唯命是從,就以為他說的對了,為什麽以為他說對了?因為沒聽過佛法,也不懂什麽叫佛法。

  ‘菩薩悟空’:他說大乘菩薩悟一切法空,‘有何持犯’:哪裏又有一個持戒?又有一個犯戒的?沒有的。也沒有持,也沒有犯的,他就這麽說。

  ‘其人常於信心檀越’:有這個魔入他心竅的人,常在信仰他的這一些個護法家裏邊,‘飲酒啖肉’:是又喝酒,又吃肉。‘廣行淫穢’:最要緊的就是這一句——廣行淫穢。佛教本來要沒有淫欲心,他這個淫欲心哪,大得不得了!專門行淫欲,行這個不幹淨的事情。那麽,他這樣子怎麽還沒有人不相信他呢?因為他有一種魔力。‘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令信仰他的這一些個人,對他都不生懷疑,對他都信仰得不得了。

  ‘鬼心久入’:因為他這個鬼心,久在身上,‘或食屎尿與酒肉等’:因為有個鬼在他身上,所以屎,他也不認為是不潔淨的東西;尿,他也隨便可以用的,可以喝的。吃屎喝尿,他說這是不垢不淨。不垢不淨嘛!那《心經》上都這麽講嘛!所以他誤解經義,這就是魔的行為,他也不管是幹淨不幹淨,都不管的。你看,這個吃肉喝酒,他也說是空的;吃屎喝尿,他也說是空的。

  ‘一種俱空’:一種就是種種,他說,這所有一切種種都是空的。‘破佛律儀’:他不守佛的戒律。不守戒,所以‘誤入人罪’:他引人造罪,引誘誤人,令人都造罪了。‘失於正受’:他沒有這種正定正受,‘當從淪墜’:這種人也應該墮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受陰魔之十:著有恣淫

  ‘又彼定中’:又者,在修行人修到受陰這個定的時候,‘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他色陰沒有了,對受陰,他也非常清楚,‘味其虛明’:前邊他已經得到虛明的境界,他現在就‘深入心骨’:對虛明這種境界,深入他的心骨了。

  ‘其心忽有’:在他的心裏頭,忽然間就發生了一種變化。什麽變化呢?噢!‘無限愛生’:生了無量無邊這個愛。就好像某某人說,噢!他愛所有的一切人。講到這個地方,就知道他說這種話,就有這種性質了。‘愛極發狂’:他生出這種愛欲的心,到極點了,他就發起狂來了,自己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

  就好像我講過的那個劉金童,見著男人,她就抱到懷裏,又哭,又什麽動作都有了,這就是這種魔。你說,差不離的男人,怎麽見得了這一種的動作啊!所以就迷了。她叫他,你拿多少錢,買個什麽寶貝,他說可以可以的。你拿多少錢,再買個什麽東西,這個男人也就答應她。為什麽呢?就因為她行淫欲,這種魔力把人都迷住了,所以這是愛極發狂,‘便為貪欲’:貪欲也就是淫欲,由這個貪心而生淫欲。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這個名字就叫定的境界安順入心。安,輕安;順,隨順。隨順到他心裏頭去了。‘無慧自持’:他沒有智慧控製自己這種的情感、這種的淫欲心。‘誤入諸欲’:所以他就有這一種錯誤,到這一切的愛欲裏邊去了。

  ‘悟則無咎’:這個境界是暫時間、偶爾有的,如果你明白了,哦!這是一種魔境,‘非為聖證’:這不是證聖果的。你若明白這不是證聖果,那就沒有關係了。就怕你在這個境界上,不認識這個境界,入了迷魂陣,就出不去了。

  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你若作證聖果的見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這時候因為你錯了知見,就有一種淫欲的魔入你這個身上來了。

  ‘一向說欲’:對著人專門講欲。好像現在美國,我聽說有這麽一個宗教是多妻主義,說太太越多越好。這就等於這一種的魔一樣的,專門投人所好,一般人好喜這個,他就講這個欲,說多幾個太太不要緊的,沒有關係。‘為菩提道’:你太太越多,那就是菩提道嘛!

  ‘化諸白衣’:他就用這種的方法,化一切的在家人。白衣,就是在家的居士。‘平等行欲’:平等行欲也就是平等行淫。他說也不分彼此,大家都一起,遇到一起就行淫欲。也不管是人家的太太,是自己的太太,是誰的太太,這就隨便隨便了。現在美國又有什麽換妻的主義,大家互相交換太太,這都是近於這種魔的行為。

  ‘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和他有淫欲行為的這個人,就叫持法子,說這就是接他的法了。這持法也就是傳法的,傳法的子就是他的法子。‘神鬼力故’:因為這是魔鬼和邪鬼、邪神的力量,所以‘於末世中’:在這個末法的時候,‘攝其凡愚其數至百’:攝也就是迷——迷這一切的凡夫。他攝迷無知無識的這些人,數目到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者兩百,‘或五六百’:或者五、六百,‘多滿千萬’:或者有一千、一萬那麽多。

  ‘魔心生厭’:時間久了,這個魔王的心也就生厭了。生厭了怎麽樣啊?‘離其身體’:就離開他的身體了。離開之後,你說怎麽樣啊?他也就沒有神通了。‘威德既無’:這個威德,也就是他這個神通,魔王有神通,現在魔走了,這個人的神通也就沒有了。神通沒有了,你說怎麽樣啊?

  ‘陷於王難’:這時候就犯國家的法律了。他以前有神通的時候,這個魔能避免國家的法律,令國家不知道;那麽現在魔走了,這個凡夫還照這麽樣做;這一做,就犯法了。人知道他是旁門左道,妖言惑眾,所以就犯法了,抓去就殺頭了。

  ‘疑誤眾生’:他令眾生找不著真正的道路,‘入無間獄’:一定下無間地獄的。他為什麽下無間地獄?就因為‘失於正受’:他失去正定正受,‘當從淪墜’:一定要墮落的。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阿難!像這樣十種的禪那,這個靜慮所現的境界,‘皆是受陰用心交互’:皆是在受陰裏邊,因為修行用功,互相生出這種種的變化,‘故現斯事’:所以就有這種的事情發生。

  ‘眾生頑迷’:眾生頑固、迷昧、愚迷,‘不自忖量’:他也自己不想一想,自己不度量度量,‘逢此因緣’:他遇著這種的因緣,‘迷不自識’: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謂言登聖’:他說他已經證果,成了聖人了,‘大妄語成’:這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沒有得到這個道,他說他得到道了;沒有證聖果,他說證聖果了,這是打大妄語,‘墮無間獄’:一定墮無間地獄的。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阿難哪!你們也應當將佛所說的話,‘於我滅後傳示末法’:在我滅度之後,傳示到末法的時候,‘遍令眾生開悟斯義’:令所有一切的眾生,都聽著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覺悟這個道理。‘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你不要令天魔得便了,不要令他們有機會來魔這些個人。‘保持覆護成無上道’:你要保持覆護這一切的眾生,令他們都成就無上的道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