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淨土

認識人生, 駕馭人生, 超越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佛學精通] 金剛禪法講義

(2015-05-31 16:14:40) 下一個
作者: 和尚坡主

深入篇-------金剛禪法講義(6.0版)1

1.什麽是禪

佛教裏有句重要的話:教是佛的口,禪是佛的心。我們講的第一個題目就是:什麽是禪。佛講般若類經典,用了22年。佛講了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內核,就是《大般若經》,有600卷。《大般若經》裏最精華的部分,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五千字左右。再往簡化裏說,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世音菩薩講的,二百多個字。這部經的含義再濃縮,就是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再簡單地講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兩個字。再少一點,就一個字,那就是“禪”。這個禪,就是我們眾生內心的佛性,在我們內心,每個人每個眾生內心,都有。
實際上我們在做人的時候,能用到這個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億分之一。一切佛的智慧德能,就在我們內心裏麵。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時也講: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能,隻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佛性是我們本有的。舉個例子,比方說你(指和尚緣君)吧,你現在的職業是工藝美術。實際上你當年考大學,在填那個專業誌願表時,本可以選擇做醫生的、也可以選擇做警察或其他的,為什麽你可以有這麽多選擇呢?這是因為你內心有從事各種工作的潛能,但你沒有全部開發運用它。再舉個例子,比如絕大多數人不會開飛機,可能有很多人會開汽車,但不會開飛機。假如我給你出錢,請教練訓練你兩三年,你肯定可以開飛機的,那我為什麽不能訓練這張桌子去開飛機?依佛法來講,開飛機這個潛能,是你內心本具的,可能你這一輩子都沒有開發運用這項功能。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佛性,都有無限的能力,可惜我們做人隻用了一小部分的功能。而禪宗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我們內心佛性的功能,完全呈現出來。如果我們百分之百用佛性,那就是佛,但是我們凡夫作不到。這是第一個問題:如何是禪。禪,就是我們內心本有的佛性。

2.衣珠外乞

關於佛性,《法華經》裏有另一個比喻,叫衣內寶珠,或者叫它“父母生前本來麵目”,都是同一個意思。有個窮人曾被富有的朋友招待,朋友在他的破衣服裏麵縫了一顆寶珠,他自己卻不知道,這寶珠價值連城,他卻長期帶著寶珠在外麵四處流浪當乞丐,自己一直不知道。這寶珠就代表深藏於我們內心的佛性。所以禪這種無限能力藏在我們眾生內心裏麵被埋沒掉了,這不光是人,就是一隻蒼蠅、螞蟻、豬狗牛馬,都有的。我們做人的時候,可能我們僅用了這個佛性功能的億分之一,我們做狗時,可能用的隻是五十億分之一,我們若做一隻蒼蠅,可能就用了五百億分之一。我們隻是在用一小部分佛性的功能。

3.認清我執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能把這個禪、這個佛性開顯出來?這裏有一個重要的概念:“破我執”。什麽是“我執”呢?我們這個身體它能吃飯、說話等,這其實都是我們佛性的功能變化出來的,所以有句話叫“搬水運柴無非神通,吃喝拉撒都是道”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麽我們隻能用億分之一呢?因為我們的佛性功能被遮蓋了,如何被遮蓋的呢?佛講得很清楚,我們一般人,智慧低一點的,會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這在佛法裏叫畜牲知見,認為肉體是自己,於是僅為“肉體舒服”活在世上過了一輩子。這裏南懷瑾老師講得很精彩:我們一生上了個大當,總覺得這個肉體是自己,所以呢,因為它要吃飯,你就要去上班,你要受苦、你要受氣,然後呢,它要睡覺,它往床上一躺,你的生命就去了三分之一,女士們可能還會為這肉體做很多事情,鼻子墊高一點、拉雙眼皮、身體再改造得好看一點等,不斷地折騰,每天早上起來要給它化妝、洗臉,定期要給它洗澡,它稍微生一點毛病,得趕緊到醫院去把它修理好,為了照顧這個肉體而辛苦忙活了一輩子,可忙到最後,它屬不屬於你呢?它並不屬於你,它屬於墳地和火化爐,這是智慧比較低一點的人。

智慧稍高些的人,會認為操控肉體的這個精神自我,即西方人所講的“靈魂”才是自己,比如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所以我是存在的,這種人智慧要稍高一點,但並不究竟。這個所謂“精神自我”是什麽呢?這就是佛法裏講的“我執”。它是怎麽來的呢?佛講得很清楚,別的生命我們暫時不講,我們就講人,人的佛性是怎麽被遮蓋而變成我執的呢?當我們用我執的時候,我們可能隻用了佛性億分之一的功能,怎麽被遮蓋的呢?舉個例子,就是我們這個佛性好比是清水,它本是能照耀整個宇宙的,我們人的肉體好比是一個紅墨水瓶子,那麽我們從娘胎被生下來以後,佛性就被汙染成了紅墨水,這個所謂的紅墨水,就是我們的我執。當我們用這個我執的時候,它使用的佛性功能隻是億分之一。這個精神自我,佛法裏講得很清楚,首先它是由八個層麵構成的,這要記牢,開始就是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舌頭味覺,身體觸覺,意,大腦思考處理功能。請注意,前五根是我們肉身用的信息收集器,它們在宇宙中能收集到的信息量其實很有限,宇宙這麽大,我們做人,就被注定隻能在地球、太陽係裏的地球這麽一個小點上收集信息,在宇宙裏麵,它就像沙漠裏的一粒沙這麽大一點點。第二點,我們大腦的思維處理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我們能攝取和處理的信息隻是很少的一點。我再舉個例子,這樣比較好理解,比如蚯蚓這種生命形式,它們是沒有眼睛的,我們所看到的顏色,例如說我這個是黃色的皮膚,對蚯蚓來說,這個黃顏色就是不存在、也無法證明的,因為我們人有眼睛有視覺係統,當光線被剝奪以後,我會覺得我處在黑暗中,而蚯蚓並不在黑暗中!它們根本沒有視覺係統,那麽色彩世界對它們來說就是根本不存在、也無法證明其存在的,因此它們由於其肉身功能的局限性而被關閉在某個圈內。我們人類隻是被關押在更大的範圍、稍微大一點的範圍而已,更多的宇宙真相,對我們關閉了。就因為我們六根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太有限,好比你這個人本來能看到整個天地的,可是你被關在一個肉做的黑房子(黑漆桶)裏麵,隻給你開了六個鎖眼,這就是六根,你從小就習慣於隻通過鎖眼往外看,對自己看不見的部分就認為不存在,那更大的世界,就被關閉在外麵了。我們大腦的思維處理能力也很有限,這樣我們用六根收集處理這些不完整的信息,好比宇宙像森林這麽大,我們卻隻能收集處理一片樹葉這麽大這麽一點點信息,利用這點信息,我們在佛性驅動下,就開始構造第七識-----也就是我執,我的自我,自我的感覺。小孩長到一歲左右,就開始有自我的感覺:這個杯子是我的,這個凳子是我的,如果弟弟來搶,我就要打他,這就是李宗吾先生說的:人的本性是惡的,弟弟來拿他東西,就要打他。這樣我執就產生了。這個我執一產生,我們就開始習慣用我執帶動生命直到肉身死亡為止,我怎麽樣,我怎麽樣,然後就把佛性完全遮蔽了。會被我執一直蒙蔽到這身體壞了、燒了進墳地埋掉之後,這個我執從身體裏麵出來,根據我們這一生的作為,再去投胎做另一個人,或者做一條狗或別的東西,再產生一個更新版本的我執,又把佛性包裹,就這樣不斷地換我執,所以就造成我們永無休止的痛苦輪回。這是我們用的第七意識——我執,很難破的。

再底下呢?佛還講,我們有個第八識叫阿賴耶識,它就是一個記憶倉庫,我們無始以來長久流浪生死輪回所存的一切記憶、作過的事情,這些種子,全部存在第八識記憶倉庫裏麵,它特別象弗洛伊德講的潛意識,就是說這個東西、這個帳本跟著我們走,帶動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卻觀察不到它。我們人你知道嗎?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第八識裏麵存了些什麽信息,這個信息庫大致就注定我們一生的命運,所以中國古人常講“命由天造”,佛法講不是,是我們自己造的,但我們忘掉了。第八識裏麵的種子,有善有惡,因為我們習慣於用我執時,總是自私自利損他利己的事做得多,所以惡的種子非常非常多。佛曾說如果這些個種子、惡因有一個形體的話,這些罪,整個宇宙都裝不下。所以大多數人八識田裏麵有很多很多種子堆積是極難消幹淨的,那麽當這些種子生發起來時,就會產生一些事情改變我們。

4.法執纏繞

對我們一般人,我執這個概念建立以後,必然會產生另一個蒙蔽我們的東西叫“法執”。這個法執,就是運用我執而感受到的一切信息、一切物質和精神的對象。就是說,你有哪種版本的我執,你就會有哪種版本的法執。比如說我是人,我就追逐功名利祿和美女;如果我是一條狗,我就追骨頭、大便還有母狗;我是一個屎殼螂,我就去追大糞,這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我是屎殼螂,你什麽勞斯萊斯(名牌汽車),給我什麽官位,對我一點意義也沒有,對不對?所以說我們有哪種版本的我執就會有相應版本的法執。我常比喻說,很多人會“死在卡車和火車之間”,什麽意思呢?用功名利祿來講大家不好理解,用大糞來講,讓大家好理解一點,雖然比較惡心。就是作為一個屎殼螂當你已收集到一卡車大糞的時候,總足夠了!對不對?但往往我們會去追求一火車,我們要貪更
多!我們往往就是為了貪更多而把命送掉了,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對欲望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佛說就像飲海水來止渴,越喝越渴,就是這樣。這個我執是很害人的,一般人很難破掉它——難以破掉“我肯定是對的”這個概念。因為有這個我執,我們就產生對外界的錯誤執著叫法執,這樣我執法執內外狼狽為奸,就牢牢地把我們的佛性遮蓋住了,所以就使我們過著一種錯誤的生活。這也可表達成:我們看到的一切,我們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牢獄!因為宇宙這麽大,把它比喻作森林的話,我們用我執法執所能涵蓋的,就僅僅是一片樹葉而已。所以我們不同的動物,所看到是不同版本(局部)的世界,人能看到的是這樣的世界,一隻蝙蝠所能看到世界,其範圍形狀色彩等都是不一樣的,其它動物也類似,我們卻都堅信唯有我們所看到的才是完美無缺之真相。我們的我執和法執,有個相應的關係,佛說“萬法由心生”,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一般人,他的生活態度是錯誤的,就是我所形容的“兩條腿扛一桶大糞”,不外乎用我執、法執自我欺騙,直到生命終結。比方說我是南方人,我的法執包括“南方的菜、辣的是好吃的,米飯是最好吃的”,我覺得你們北方人喜歡吃饅頭吃麵食,你們腦子不太好使,那些外國人喜歡吃生牛排,他們腦筋更有問題,我就沒有想到我是在用我的我執去看,是我的立場有問題。

5.奮力打七

所以我們修行呢,第一個要義就是破我執,這個禪宗叫打七,打掉這個第七識,我執一脫掉以後,那你站在什麽立場呢?就不用我執看世界了,就站在真理的立場,因為佛法就是真理的總匯,以真理為準繩(老子雲:道法自然)而不是以我執為準繩。兩個有我執的人在一起討論,爭到最後總是你為了證明你是對的,我為了證明我是對的,為此我們引經據典,來證明自己對,實際上呢,對一個沒有我執的人,他就不會為了這個爭,我們爭論是為了搞清楚事實的真相,沒有我執的人就沒有“我一定對”這個念頭。

6.有我即錯

所以關於趙州和尚曾有個公案:有位比丘來給他講一件事情,那人非常堅固執著,趙州和尚就說:你是對的,他就很歡喜地走了。然後那邊過來另一個比丘,向趙州講了一個相反的觀點,趙州說:你也是對的。這時旁邊有個小沙彌就很不理解了,問說兩個人講的完全相反,你怎麽說他們都是對的?趙州說:你也是對的!就是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立場就已經錯了,他不屑與你講。

7.能所皆亡

破我執很重要,我執一破,法執自然就脫掉了,那就對我來說食物有很多種,我可能喜歡米飯,但是米飯未必就是最好的食物,對不對?我不會為這個去和別人去爭輸贏,這樣的人看世界就會比較明白。我執一破,並沒有了生死,我執破了,就叫開悟。

8.漸消舊種

悟後,相當於到六十分,但並不是佛,因為我們的八識田裏大量種子還在,還有很強的不好的牽引力量。我執破了以後,就叫桶底脫落,大糞桶的底掉了,糞倒掉了法執脫了,但是因為你千年萬載曾裝糞,所以已被長久汙染而還有習氣,這個時候叫“看得破時忍不過”,就是說八識裏的舊種子翻上來,對我們還有牽引力。你看MATRIX《黑客帝國》裏,尼奧在他被訓練的程序裏,在街上看到一個紅衣美女走過,就忍不住掉頭去看。比如我看見一個美女,我知道這美女並不是我老婆,如果我和她之間發生什麽,可能會有短暫的快樂,但是卻會對另一個男人造成幾十年的痛苦,佛說這種傷害眾生的事情我們不能做,但是,我可能會忍不住回頭看她,這就是被第八識裏麵的習氣所牽引。所以破我執以後的人,還有第二件事情:消種子,通過努力修行逐漸把這些種子盡量消幹淨。破了我執就叫菩薩,菩薩分十地、十個年級,按消種子的程度劃分,你差不多已消幹淨了就是十地菩薩,以後往下遞減,如果已徹底清除幹淨了,你就能百分之百用內心佛性驅動肉體做事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這就是佛。

9.實無所得

我們為什麽是凡夫,佛為什麽是佛?並不是肉體解剖結構上有區別,他是百分之百用佛性、用真心,我們是用我執,所以我們就是凡夫,佛就是佛,因此有句話叫:心即是佛。我們禪宗的表達很類似哲學上的表達,沒有我的時候,就沒有我執著的對象,沒有我執就沒有法執,所以有時候把這個我執叫能,因為有我執所以我能執著,被我所執叫所,我執一掉法執沒有,就叫“能所雙亡”。這種能所雙亡的境界就是《心經》上觀世音菩薩說的“無所得,無智亦無得”,沒有說我有什麽智慧,沒有說我得到什麽東西,因為這我一立起來它就是我執,與我執相對的境界就是法執,所以你如果說“我是最大的佛”,或者“我已經明心見性”,這都是外行的說法,有這個我那就不是了!所以最上乘怎麽說?無所得!什麽都沒有!因此《心經》裏觀世音菩薩就講:“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沒有說我得到什麽大智慧,或者我證得了任何東西,因為到了這個無所得的境界,這種人就稱為菩薩。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上,佛問須菩提:以前佛在燃燈佛所,有沒有證得一個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東西?他說沒有,佛在燃燈佛所實際上什麽也沒有得到,如果有所得到,燃燈佛就不會授記他會作佛。佛說:對!因為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所以燃燈佛給我授記,你於未來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所以禪宗要義第一條就是:破我執,第二條:消種子。那麽怎麽破我執?怎麽消種子?佛說是這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自淨其意是不斷改缺點的意思,通過做好人,多做好事,還有念佛、修密法、修禪定等等方法,來積聚種種力量把我執破掉,我執破了以後,還是靠這些方法來消種子。而這種子數量很多,所以消種子的過程,可能是非常非常漫長的,往往我們要用一生去完成。

10.大乘殊勝

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你走大乘路線,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你消自己種子的速度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就是說你種子消滅得多,你的內在佛性功能呈現便多,那你弘法的能力也就更增強,因為你做這些弘法事業所積功德,會自動轉化成消自己種子的力量。比如說,假設你這個人輪回生死,已經千萬億載了,在這一生如果就是因為我教你念佛,還不說使你變成菩薩,教你念佛使你命終能出離輪回,這件事情返回到我身上,就可能比如說我自己修行,這些天我猛用功能消掉一卡車種子,因為這件事情作成了,可能就有一火車被消掉了,所以大乘的利他和自利是一體的。這樣我幫人越多,我的種子消得越快,消得越快,我幫別人的弘法能力就會更增強,這樣在同樣時間內就能夠幫更多的人,這多少類似於傳銷的發展下線,你下線越多你掙的錢越多,當然這個比喻不是很好,那這樣你就能很快在幾十年內把自己的種子全部消幹淨而成佛,這就是大乘路線。那麽笨一點的人呢,可能就會墮入小乘:哎呀這世界太苦了,我們就把家門關起來不上班了,埋頭不斷地念佛,或者找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去死命地打坐,用這些個方法,當然也有效,但是非常慢,三大阿僧祇劫!因為你失去了一個通過幫助別人通過弘揚佛法做佛的工作來消自己種子的好辦法,這樣修行成就的速度反而極慢了。所以我們講,最快的方法,是走大乘路線——效仿釋迦牟尼佛。

11.擔佛家業

實際上用於表達我們的心就是佛,有個例證,比如說,你到廟裏麵去跑一千次,廟裏麵的佛像也不會給你講一句佛法的,但是我們明白的人卻可以用我們的嘴講佛法,把它講出來,因為我們內心有佛性---所以內在的真心(佛性),才是真正的佛。做佛的工作並沒那麽可怕!我舉個例子:比如說,雖然我這個人很差勁,但今天我可以爭取五分鍾,在網上或在電視上去弘法,如果我講的每句話都沒有講錯、都沒有違背佛理的話,我也不收一分錢的回報,那麽在這五分鍾,我和佛並沒有區別,對不對?應該說我的傳播範圍可能比他還大,效果比他做得還強,那麽我們慢慢把這五分鍾,放大到二十四小時,這樣我們做的,就是佛的工作!

12.非心非佛

所以學會用真心,心即是佛。當然從禪宗的表達上講,當我說“我的心就是佛”,就又有心、有能所了,所以反過來講,叫非心非佛,也沒有一個心,也沒有一個佛,才符合禪無我表達的語言格式,所以講“非心非佛”或者講“即心即佛”,都是對的,是從不同的側麵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破我執,破我執就是開悟,但是開悟並沒有了生死,開悟以後還有大量的事要做,不外乎消種子。消種子的方法,積善、念佛還有打坐修禪定、修密法等等。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破我執。

13.空性正見

那麽第三點呢,就是“空性正見”。這個稍微複雜一點,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佛講這個世間是虛幻的,但並不是說這個世界是沒有的!就是說它是空有一體的,什麽意思呢?萬物都是處在一個“成、住、壞、空”的洪流之中,不管什麽東西,總是在這四種過程中不停地流動,比方說這張桌子,它的形成是家具廠把它生產出來,我的身體,父精母血十月懷胎生下來給我個名字,這叫“成”;再講“住”,我一定有個壽命的,不超過兩百年這身體會壞,這桌子頂多一千年;“壞”,因緣到了它會消散;“空”就是消失掉了、沒有了。太陽係可能存在幾百億年,也是一樣的。我們習慣於用我執為參照去看就判斷錯,比如我能活八十歲,我看太陽係,會覺得它是永久的,其實它並不永久,隻是我看的立場、視角有問題,如果用佛的眼光來看,比如說這張桌子,它出現以前時間是無限的,它消失以後時間也是無限的,中間隻是很短暫的一瞬存在,如果用無限時間空間來作參照,任何東西都隻是存在一瞬間的,而且在它存在的每一秒鍾,都在走向毀滅,隻是這個毀滅的速度,我們用我執去看,就像盯住一根時針看,看不出這種變化。萬物都在這個“成、住、壞、空”的洪流之中,所以說這世間,淨空老法師講得很好:“會變化的,就不是真的。”但是注意喔,就在這一刻,這個現象確實是在的,萬物的存在是“空有一體”。空就是說它是虛幻的,有就是現象暫時是在的,不能偏到一邊,你不能說這東西(桌子)絕對是真的,也不能說它沒有,說沒有就是落空。這個空性見,觀世音菩薩表達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萬物表達為色,表達為相,或表達為法,都是一個意思。它是虛幻的,虛幻不是沒有東西,虛幻在萬物中體現,萬物就是虛幻,虛幻就是萬物,我們感受的法執“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心經》裏這些話,就是這個意思。

14.知空行有

這個空性見的思想呢,運用在我們生活中,一句話就是“知空行有”,就是我們也做事,認真地去做事,不管做什麽職業都要做好,盡量去利益眾生,弘揚佛法為一切善,但是我們的心要明白,不要認假作真。就像演戲的演員一樣,隨時不要著相,比如那個《哈姆雷特》裏,演員知道自己在演戲、可以反複演幾十遍,觀眾著相,哭得死去活來,演員卸了妝,可能自己喝酒去了。所以菩薩在人間生活,就叫遊戲人間,或者叫“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他們做事認真,心卻是不粘著的。不著相,又表達成“終日吃飯,未曾咬到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披著一縷絲”,或者叫“百花叢中過,片葉不粘身”,都是一個意思:不著相。在事相上,他們卻是很認真的。

15.有病空病

這個概念就是空性見,認識起來稍困難一點。更多人是偏“有”,認假作真,這種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有少數人會偏向“空”這一邊,“本來無一物”,認為這世界上什麽東西都沒有,這個很危險!

16.三種野狐

一般來說著“空”沒有悟透的,禪宗叫“野狐禪”,就是說著空撥無因果容易發狂禪,會認為別人做善事都是著相,因此就誹謗聖賢,造下重罪墮入地獄裏;還有一種我們叫“肥豬禪”,就是什麽都不做了,一天到晚遊山玩水,認為在世界上幹什麽都沒意義,也沒有工作進取心,正墮在惡空井裏麵;還有一種“死屍禪”,成天像死人一樣,死命打坐,如臥輪禪師講的“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或者是叫做什麽“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天天在山洞裏麵死坐——終生閉關,對這種人禪宗罵得很難聽,叫“坐在黑鬼窯裏”,因為他不能做事利益眾生擔佛家業,這是偏空。

17.惡空猛虎

真的禪師是空有一體的,做事很認真的,心卻不粘著。偏空一般來說更危險。這世間莫非二種病,一種“有病”,一種“空病”,有就是認假作真,誤認為什麽都是真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的身也是真的、心也是真的,使勁把它擦幹淨,這是著“有”病;集聚足夠的修行力量以後,他會突然到“空”這一麵來,認為世界上“本來無一物”,什麽都是沒有的,所以就容易發狂,對做好事的人,會去誹謗,說別人是著相,自己因為造這個重罪,死後墮入地獄裏麵,千年萬載受苦,從地獄出來以後再做人,又認為什麽都是真的——又著有病。所以惡取空、斷滅空是一個攔路的老虎,佛說得很可怕“寧執幻有如須彌,不取惡空如芥子”,寧可讓你認為什麽都是真的,去多做好事,有像須彌山這麽大的錯誤知見,也不要有小米、芥子這麽大一點的惡空知見。不能偏空,因為非常危險。真正開悟後是空有一體。

18.緣起性空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神秀大師這個偈,就是著有,但可阻止眾生造惡業,六祖大師這個偈,正好偏空,身也是沒有的,心也是沒有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五祖說:未悟。五祖知道他已自悟到不著相、無所住境界,但他沒有生出菩提心來救眾生(已得大機,未得大用),因為著空了,什麽都不能做了,所以半夜專門給他講《金剛經》,正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悟到了無所住,就應該生出菩提心承擔佛業來救度眾生!這時他才恍然大悟,說出了和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時講的一樣的話。佛當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能,隻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怔得。”真令人驚訝,眾生本來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但是他們因為執著我執、法執,妄想、顛倒,所以不能用純的佛性、埋沒了衣內明珠。六祖也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有想到這個自性一直跟著我們,沒有動搖,沒有生滅,而且能生出種種的法來救度眾生。所以真正覺悟後的人,就是“空有一體”,不著空,不著有,不離空,也不離有,因為空有本是一體的,空和有就像硬幣的兩麵,它是一體的,萬物現象上暫時是在的,但是它不是永恒的存在,或者按佛法表達成是“緣起性空”。緣起,就是萬物存在是因為它存在的條件具足了,就像這張桌子,它存在的條件具足了,家具廠就把這些原子、分子按這個方式排列出來存在一段時間這叫“緣起”(依緣而起),它出現以後,並沒有永恒的生命,叫“性空”,所以叫“緣起性空”或者叫“緣起無自性”,“無自性”的意思就是“沒有永恒的生命”,一張桌子是這樣,太陽係也是這樣,任何東西都是一樣,隻是當我們看世界的立場是用我執的時候,我們看不破這一點。其實空與有本是一體的、或者說空色本圓融、空色不礙、空色不異、空色不二,這就是“空性見”,這個道理表達起來,稍微要麻煩一點。

金剛禪法講義(6.0版)2

19.人間菩薩
 
前麵講的空性見,非常非常重要,慧律禪師有一句很精辟的話:空的思想,是佛法和外道的根本區別。隻有佛才能講出空性見這麽深刻的道理、這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來,這是外道所做不到的。

什麽是菩薩?菩薩裏帶著人肉身的這種版本(人間的菩薩),有兩個特征,第一他總是在利益眾生,不會傷害眾生。佛講了那麽多戒律,實際上就是一個原則:不要傷害眾生,而且要盡可能地利益眾生。這第一條,實際上有些外道也做得到,有些好的宗教徒他也做得到的。但是菩薩的第二個特征任何外道都無法具備,就是他們能夠基本上不走樣、不犯錯誤、不講錯地傳播佛法,做到這一條那一定要先破我執,因為沒有破我執你必然會習慣性地依我執來講,就肯定就會把佛法講錯!這樣來比喻吧:好比一個賣酒的人,賣茅台酒給你,我要保證所賣出的每一滴都是廠裏出來的,如果感覺得我造的酒也很好,和茅台酒也差不多,我總喜歡常加些“自己的東西”進去,那肯定就造汙染!又好比我們教數學,數學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老師所講的,它的內容肯定都是一樣的。因為佛法就是真理的總匯,要傳播真理我們就不能按自己的意思去亂講,一定要破了我執的人,才能夠基本上不講錯地傳播佛法。如果把佛法一講錯,那就非常危險!
 
20.野狐禪話
 
為了把空性見說得更透一點,我們就再舉個例子:野狐禪的公案。當年百丈懷海大師在山上講法,有一天下課大眾散去後有個老人家卻沒有走,百丈就問他有什麽事,他說我不是人是野狐,我是個狐狸精,因為在過去世,很久很久以前啦,我也在這山上當方丈,當時有人來問我這個問題:一個人開悟以後還有沒有因果,落不落因果?我回答他說不落因果,因為這一個字答錯了,就五百世因為這一因果而做狐狸。他就請百丈大師救他,怎麽救呢?還是這個問題,請你解答,就是開悟以後的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說:“不昧因果”。這時他當下就明白了,豁然大悟,說已脫離狐狸身了,請百丈大師送他。第二天百丈大師就宣布說大家今日不出坡(下地勞動)了,因為有個修行人去世了,我們要去送一下。徒弟們說:每個人都在的呀!他說我們去後山上找一找,結果找出一野狐的屍體,拖出來就按送亡僧的儀軌焚化安葬了。之後的禪宗就把這種落空半吊子假禪叫野狐禪,把這種以誤為悟、沒有悟透卻誤認為自己已透了的人、狂禪人叫野狐精,就是這樣來的。
 
21.翻騰種子
 
那麽這兩個字有什麽區別呢?“不落”和“不昧”,不落因果就是撥無因果,為什麽會這麽想呢?因為他落空了,認為世間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不存在的,本來無一物呀,“萬法皆空因果也空”,哪有什麽因果?他是這樣想的,所以依此教人就造罪,答錯了!那麽不昧因果是什麽意思呢?因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因果轉不了一個開悟後的菩薩!就是說我們開悟以後,八識田裏很多種子還在啊,你沒有通過修行把它們消掉的時候,還是有倒黴的事情會發生的。所以禪宗有個詞叫“翻騰種子”,先說最輕的一種,沒來由地心情特別不好、容易發脾氣,一般人在這種時候就容易惹禍了,若是禪師,我們能把自己控製住,控製住這個肉體讓它麵帶微笑去麵對每一個人,把這種苦悶悶在心裏麵,熬過這幾天、這一兩個星期,它就過去了,這還是最輕的;稍重的呢,比如會生病等,倒黴的事情就會發生;再重的,就象雷鋒叔叔曾遇到的剛猛種子成熟,你甚至可能會突然死掉。你就是活菩薩,也一樣的!因果成熟時你跑不掉的。

22.癌因癌果
 
以前那位戒賢大師,在印度那爛陀寺,當時他承擔唯識學,這個學問非常複雜,除他以外沒有人能夠理解,所以他法脈傳不下去,因為要菩薩化身才能夠繼承,一般人腦子根本不夠用!一般人理解不了,所以戒賢大師就想入涅磐,因為那時他的年齡已很大,背上又生了一個瘡,可能是皮膚癌之類吧,很痛苦,就想入涅磐,結果佛菩薩現身出來,說不行,因為這個唯識學太重要,你一定要把它傳下去,任務沒完成,還不準你死!他就說整個學院裏都沒有能學會的弟子啊,怎麽傳?佛菩薩說其實已經有這樣的人出現啦,你一定要等他到來。再問那是誰?答說這個人從大唐剛剛出來,他名叫玄奘。那麽他什麽時候會到我這兒?大約兩年以後,你再忍兩年!告訴他:你這個瘡、這個癌症,是因為過去有一世你做國王時魚肉百姓所感得的果報,我們可以幫你把痛苦減輕一點,你再熬兩年,然後把這個唯識學傳下去,就是這樣。所以你看,這因果難逃對大菩薩也一樣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他也觀察不到自己八識裏種子庫的,種子成熟則事情也會發生,但是因果轉不了他。
 
23.昧於因果
 
什麽叫被因果所轉?我舉個例子,假設我過去做過某件壞事,因果注定我大致在五十歲時會被車子撞死,那麽我如果之前做了很多修行,可能會把這種子給消掉,到時候事情就不會發生,可如果修行不夠,那可能就隻是把它減輕,被車撞後腿斷了一條,住了幾個星期醫院,花了很多錢才治好,那麽問題就來了,可能沒有開悟的人就會想:唉呀,我一直在修行這麽多年,做了很多好事,很努力地修行過,我的朋友們個個都在……沒做過什麽修行呀,為什麽車不撞他們偏偏撞我?可見佛菩薩是不靈的,然後就把修行中斷了,把家裏的佛像佛經等全部摧毀了。實際上這件事情,隻是一個因果的現象,跟修行沒有關係,而且通過修行你已經把它減輕了而你卻不知道,它發生以後卻把你的修行給障掉了,所以中國有個詞叫“業障”,就是一個種子成熟它就把你擋回去了,你自己做的事情所產生的因果現象把你給擋回輪回苦海去了。
 
24.菩薩堅定
 
所以不昧因果,就是說一位菩薩,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都撼動不了他的,因果的現象不能動搖他。佛教裏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倒黴的事情發生,那是我們在還舊債消種子,我們還是要堅持修行,新的業債就不要再造啦。所以菩薩能夠承受一切災病而堅定不移,這就是“不昧因果”,非常重要。

25.不立一字

    下一個概念,是我們學禪的人一定要知道的,就是佛法裏很重要的一條:最究竟的禪法是不能用語言講的,這個叫“祖師禪”。達摩祖師帶來的,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用文字不得不講的這種,叫如來禪。這兩者有什麽區別呢?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實際上佛講了這麽多經教,都是一個最終目的:讓我們找到內心的佛性,盡量用佛性而不用我執從而去做佛的工作,就是為了這個目的,眾生能百分之百用佛性就能成佛,佛是為了這個目的來講經。見性(開悟)這種狀態就好比梨子的味道,佛知道這個味道,而我們不知道,一個沒有吃過梨子的人怎麽可能通過別人講的語言而知道味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針對我們的狀態呢,就教我們取得梨子的各種方法。比如你坐在這兒,出門後往哪條街走幾個拐角到哪個超市去買梨,然後怎麽洗怎麽吃,這個可以講得很祥細;另一個人他可能是在一座山上周圍並沒有超市,佛就告訴他可以到哪兒去郵購一顆梨樹的種子,然後第一年做什麽第二年做什麽怎麽種梨……對不同的人佛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呢都是一個目的:讓我們嚐到梨子的味道。不管通過哪一種方法,結局都同一,就象爬山有各種路徑,爬到山頂都一樣,禪,就是諸佛一切教學的最終目的。真正吃到梨子後,你就會知道梨子的味道並不在這些過程裏麵。一個沒有吃到梨子故不知味道的人,他就會偏執於過程,比如說我覺得我學的方法是應該在超市裏買梨,我還沒買到沒吃到,那你說你已經吃到了梨子知道了味道,而你用的方法卻是在山上種樹,我就不能理解啦,我學的這個經它是有傳承的是正規的,你肯定是搞錯了,會跟別人起爭論。真正嚐到梨子味道後,他就不會執著於過程和方法,對於一個知道味道的人,這個過程就沒有意義了,就象佛說的:上岸的時候,我們就要舍船。船就是這些步驟、方法,到最後一步就要下船,如不下船,船就是你的魔!所以到最後境界時就不需要文字,不需要對這些過程及一切輔助工具的執著。
 
26.文字是魔
 
所以有這麽一則公案,溈山靈佑禪師測試他弟子仰山慧寂時說:佛曾講了那麽多經,裏麵有多少是佛說?有多少是魔說?仰山答道:依我看來,三藏十二部,通通是魔說!就是這個意思:你隻要執著於文字,文字就成你的障礙。你執著任何東西,障礙你見到內心的佛性,那就是魔。
 
27.丹霞燒佛
 
另一則丹霞燒佛的公案,有位修行人天天對著佛像猛叩頭,在丹霞山,廣東邵關那邊,他以為通過這樣虔誠苦修就可以成佛,丹霞禪師就把那木佛像劈來燒火取暖,那人說:你為什麽要燒我的木佛呀?丹霞說:我看看能否燒出舍利。那是個木頭的佛怎麽會有舍利呢?那你為什麽怪我呢?再取一個來燒燒看!舉例來說,比如說某位英語老師英語非常好,你找他學那是對的,但你隻是把他的照片供起來,天天磕頭,認為通過磕頭就可以成為一名好的英語老師,你方向就搞錯了,若這老師很負責任的話,就會把這照片撕掉,就這麽回事。當這尊木佛已成為你見到內心佛性之障礙的時候(外在木佛扼殺了內在活佛),它就是你的魔。所謂魔,就是障礙我們見性的東西。到最高境界的時候,那就不需要語言文字、不需要任何對相的執著了。
 
28.拈花微笑
 
我們中國禪宗第一個公案故事,就是佛祖拈花迦葉(讀音:佳澀)微笑。佛在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大眾都在坐,天人獻花,佛就拿了一朵花來聞,佛想到我講了這麽多經,都是為了最後這個境界,不知道有沒有弟子已經領會、嚐到這種味道了、見性了?這時候大眾都茫然,隻有大迦葉突然破顏微笑,佛就知道這個最優秀的弟子已經脫穎而出了,這個時候就不能用語言講了,師徒倆心心相印。大眾皆不知道是什麽意思,然後佛就說:我有個最上乘的方法,針對我執法執殼最薄的人,可以一下敲開殼就能讓他體會到佛的境界,體會佛的狀態和知見,不需要經曆那些複雜的過程,這個方法呢,你們一般人還理解不了,你們還必須借助那些複雜的方法慢慢學修上來,這個最快捷的方法,傳給大迦葉。這就是我們禪宗的來曆。
 
29.教外別傳
 
所以這個禪宗的方法,不立文字,不執著於文字;教外別傳,就是在那些複雜繁瑣的各種常規教學方法之外,另開個捷徑以接引最上乘的人;直指人心,一下告訴你內心有佛性不必向外求;見性成佛,見到內心佛性後,即可承擔佛的使命和工作,把種子消幹淨,就可以成佛。最上乘的是祖師禪,是不立文字的,稍下一層張嘴說的,叫如來禪,是用語言文字講的。這個如來禪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眾生尚不知道梨子味道的時候,種種過程及輔助工具,對他們還是非常有用的。

30.方便權法
 
佛講的經分兩種,一種叫權法、方便法;另一種是了義法,了就是究竟的意思。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農民住在南方深山裏麵,離北京很遠,兩千裏地,那麽如果他對北京的人(佛)有信心,就告訴他往北走兩千公裏,或買張飛機票、火車票,這就是直接告訴真相的,叫了義法。如果這個人根器比較陋劣,你若直接給他講兩千公裏距離,可是他在一天裏走過的最遠距離頂多十公裏,兩千這數字會使他腿都嚇軟了,他肯定不敢走了、放棄了,所以就不這麽講,開始隻講你往北走到貴陽,大約二三十裏地,走一二天就可以走到,貴陽那地方怎麽黃金鋪地呀怎麽工作好找掙錢容易呀等等這些。對那些已在貴陽的人,他又講長沙怎麽怎麽好……分很多步驟,誘導你一步步往北京(佛境界)來,這叫非了義法、方便法。這兩種經擺到一起時,如果字麵上有矛盾,佛曾講過---“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了義經、直接講佛境界的法,就是如來禪,對眾生還是很重要的。但真正到家的禪師兩人麵對時,是不需要如來禪的。所以六祖有一句話:“一切佛法,都是為眾生說,不是為佛說。”用文字,那就不是最究竟的。
 
31.合格禪師
 
這兩者不能偏廢,如果一個人不懂祖師禪,不懂最究竟的這個東西,那他講的如來禪肯定是魔說;反過來一個人他隻會用祖師禪,不能講如來禪,那麽教學效果會很差,說得不客氣點,這種叫“啞羊僧”,如明代戒顯大師所說:“如蟲禦木,偶爾成文,非鍛煉之功也。”他一輩子帶了幾十或上百個弟子,隻能帶出一個兩個開悟的,說明他教學能力太差了,這種禪師是合格的禪師,但不是最好的禪師。
 
32.四種賓主
 
所以究竟了義是無話可說。祖師禪的表達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說話的,一類是不說話的。不說話就是打人,或者就舉手等,有很多動作,反正不張嘴,另一種是說話的,但是問東答西、旁敲側擊地跟你講。

禪宗有一種表達叫四賓主,把開悟後的人叫已找到主人翁(佛性)的或叫主,沒有開悟的叫賓,或者叫禪客;有時也把在外麵跑的來客叫賓,坐在寺裏的和尚叫主,這樣一組合就有四種情況。一種叫主見主,作家(悟後禪師)相見,比如永嘉大師見惠能大師。假如說你來問個問題,如何是禪呀,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呀,如何是佛呀,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錯誤的問題,因為我一張口答你,就已經不是最上乘了,所以這個問題一問出來,可能和尚就坐在那兒不說話,經上講“良久”,很久沒說話,這個發問的人即知道這個禪師是內行、作家,那麽他磕一個頭,回頭準備要走,禪師就說,你既然來了,就再多住幾天,這個叫主見主;另一種是主見賓,來的人是開悟的,坐廟裏的沒有悟,那麽他就問,如何是禪,然後這邊嘩啦嘩啦講了一堆,你客氣一點說“謝謝師父開示”就走了,我還不懂,不客氣的會說:多嘴阿師!諷刺這個人;還有一種叫賓見主,來的是沒有開悟的,一問:如何是禪?師父很久未動,他不明白,說:我從大老遠趕來,求師父慈悲,廣開甘露門,告訴我如何是禪,師父就說,你是敬酒不吃罰酒呀,或者剛才我給你甘露你不要,現在大糞給你啦,剛才我不張嘴的時候那才是最上乘的禪可你不懂啊,現在我隻好張嘴了,拿出下乘的來了,這就是賓見主;賓見賓呢,就是兩個都是糊塗的,坐在一起講了幾十年,其實都不懂,和禪一點關係也沒有。

33.船子手法

這個稍微複雜一點,祖師禪無話可說,有很多公案,都是這樣來的。順便舉一個,比如說船子和尚,這是一個很常用的公案,大家問他,什麽是佛法?他把船槳舉在空中不講話,再問:會嗎,懂不懂啊?大家說:我們不懂呀。他就說“釣盡江波,金鱗罕遇”,我每一個波浪都拿魚鉤試過了,不是我不慈悲,都怪這些人不是金鯉魚(變不成龍),他們不懂呀,這種作法就是祖師禪很典型的一個手法。這是第四個要點:祖師禪。禪宗理論核心要點是:自性佛、破我執、空性見、祖師禪,在很多公案裏頭用的,不外乎都是這些原則。
 
34.無心便安
 
一個人若有我執,那肯定沒有悟,隨便舉一個公案“我有心”。二祖神光見達摩大師的時候,他說:弟子心不安,求師父為我安心。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我有一個心在裏麵,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我有心它坐立不安,有我執嘛!你把那個我執丟掉就是了。所以大師就誘導他自己丟,說你把那個心拿出來,我為你安呀,結果拿不出來,隻好說“覓心不可得”,這句話的表麵含義是:我的心是沒有的。那就對了嘛,無心、無我,哪裏還有什麽安不安的問題呢?所以大師說“與汝安心竟”,當下大悟!悟了以後呢,跟在達摩身邊繼續修行消種子,祖師呆了很多年,有一天,大師要回天竺(印度)去了,測試弟子們說:“我要回天竺去了,你們都把悟到的東西講給我聽聽。”其實這是祖師下的一個套,他誘你張嘴,一張嘴你就上套,就不是內行不是作家。 “講得好的,我就把這個位置讓給他做二祖”,大家都各講了一句,然後這個神光大師、即慧可大師,合掌行了個禮(沒張嘴),達摩大師就說這個得我的皮,這個得我的肉,這個得我的骨,這個沒多嘴的得我的髓,得髓的慧可大師就做了禪宗二祖。禪宗,有很多公案都是這樣來的。

 

35.左右互搏
 
對真正明白的人就不用語言講,但是呢,在你麵對普通大眾時,還不得不講,所以我們叫左右互搏,“當言時不避截舌”,當講的時候還得講、大講特講!但是不能講錯,不當講的時候不講,這就是很重要的:祖師禪如來禪交替使用。沒有祖師禪、不懂祖師禪,用如來禪肯定是造魔說,如果隻會祖師禪,不會如來禪,他就不能度眾生,教學效果肯定很差,所以一個好的禪師,應該能將兩個能夠非常好地靈活運用。
 
36
念佛保險
 
將禪宗的道理搞清楚了以後,就是破了我執,此時其實內心種子大量還在,如果這時就死亡,一樣墮輪回!對此我們有補救的辦法,第一個就是要加強念佛,如果開悟後,種子還沒消幹淨便麵臨肉體死亡,我們就可以靠念佛靠阿彌陀佛的大力和自力相應求生西方淨土,來彌補難出輪回的這個難題。另外,念佛修法本身,也大大有助於悟禪、而且也是悟後消舊種的得力手段。
 
37.悟後力修
 
還有就是開悟以後,正有大量的事要做,要努力持菩提心行菩薩道勤奮修行來消種子,如果這個時候發生了什麽災難那是種子成熟,該承受的還得要承受,所以悟後的禪師修行還是很踏實的,不能說“悟了以後無所執著就不用再修了”,那是誘人入狂禪的錯誤說法。
 
38.香嚴上套
 
咱們不妨再舉些有趣的故事來作例證,禪宗的故事大概有一千七百多條,比較核心的有三百來條,最近台灣蔡誌忠先生做了一張很好的卡通版禪宗故事DVD叫《傳燈錄》,裏麵選了17則,其中很多其實都是禪理的靈活運用。比如說選一個香嚴禪師的故事吧、比較有趣。香嚴智閑禪師開悟以後,他師父溈山靈佑為了堪驗他,就派他師兄仰山慧寂來測驗一下,師兄來了就說,聽說你開悟了,你悟了什麽,說給我聽聽看!這個叫陷虎之機,誘導你張嘴,一張嘴就錯了。於是他正好上套,說我去年貧不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連錐也無,我去年窮不是真的窮,今年才真是窮到家了,中國修行人常自稱貧僧,就是這樣來的,去年我還有立錐之地,還有一釘點兒我執法執,今年貧連錐也無,一點我執都沒有了。這句話本身是對的,他的師兄很慈悲,雖然他已經張嘴上套,師兄說:師弟,如來禪許汝會,祖師禪尚未夢見。就是說諸佛為了度眾生而說的那種禪法你會了,你講的這段話和佛的了義經《金剛經》《楞嚴經》《楞伽經》等並沒有區別,但是呢,最上乘那個,你還沒有弄明白。
 
39.三次關門
 
很多祖師禪的方法是比較激烈的,若現在用來接引人,會很難成功。最典型的是有一位睦州和尚,當時他的弟子雲門文偃去問他:什麽是禪?他開門看了看,然後就把門關上了。第二次去問也是看一眼就把門又關上。第三次這弟子已有所防備,趁他門未關上,把一隻腳先一下伸進去,那門使勁一關把腳也夾傷了,此時突然大悟!但是現在若用這種方法來接引學人,斷腳的肯定多開悟的卻未必有,教學上太容易失敗,門前草,深三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祖師禪的運用。
 
40.磨磚作鏡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磨磚作鏡故事,一個人如果理論沒有搞清楚沒有開悟,隻是用死命折磨身體的方法來修苦行,往往盲修瞎練事倍功半、搞不好還會出大問題。曾有一位禪師(馬祖道一)天天死命地打坐,心卻不明白,他師父(南嶽懷讓)為了啟發他,就拿了一塊磚磨磨磨,磨給他看,他說師父你在幹什麽啊?我要做一麵鏡子。磨磚怎麽能做鏡子呢?師父指引他說,磨磚不能成為鏡子你知道,那你打坐又怎麽能成佛呢?好比牛車不走,你應該打車呢,還是打牛?身體是車,心就是牛,心若沒有開悟,猛折磨身體是沒用的!
 
41.理障事障
 
在《圓覺經》上佛講我們修行有兩個障礙,一個理障一個事障,有理障就是沒有破我執未悟,佛理沒弄明白,那樣修行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無論怎麽修都是外道;事障就是說雖然你理障破了,如《楞嚴經》裏講的“理則頓悟”了,但是呢,你八識田裏的大量種子還沒有消掉,事上就有障礙。所以修行的次序是先要破理障,心要開悟,我們先要發菩提心,承擔佛法,救度眾生又離一切相,然後對這個身體我們再去調理它,通過打坐啊等方法,消磨種子,讓我們有更強的能力,讓我們身體性能更好地去做佛菩薩的工作。所以沒有開悟的人,死命地打坐,往往會背道而馳的,先應該把心搞明白要開悟破我執,然後呢,再往下修行消種子,次序應該是這樣的。

42.婆子燒庵

 

還有一個故事是墮惡空的典型案例。墮惡空偏空就有三種去向,一個就是死屍禪,坐在那兒不動了,因為誤認為什麽都是虛幻的做啥也沒意義。另一種就是肥豬禪,遊山玩水,什麽都不關心,什麽都不在意,文人們寫的所謂禪書往往都偏在這個上麵,在六道輪回裏求一天到晚都快樂呀,風花雪月吟詩作畫……就做這些。還有一種就是發狂禪,這種最嚴重了,撥無因果、誹謗聖賢。

 

落空死屍禪比較經典的就是枯木寒岩的典故,或者叫婆子燒庵。過去有一個老太婆供養一位禪師很多年,不知道他悟禪境界如何,有一天就請送飯的女子去測試一下,讓她去後突然一下把他抱住,看看他有什麽反應,然後回來跟老婆婆講。這女子就去照做了,一下抱住禪師,問感受如何啊?禪師說如“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就象一棵冰冷的枯樹靠在冰冷的石頭上,一點感覺都沒有,我能象死人一樣不動心嘛。婆子聽了很生氣:原來我這麽多年供養了一個俗漢!就放火把給他住的庵給燒掉了。然後這位禪師很慚愧,據說後來出去修行參訪善知識,終於開悟了。回來後還是由這個老太婆供養他繼續打坐修行消種子,還是這樣受測試,這次他說: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萬不要給老太婆講。這個答案出來以後,老太婆就說:很好,我終於供養到一個開悟的菩薩了。這個故事裏一開始的答案就是死屍禪呀,我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什麽都沒有的,所以我就不動心,天天打坐不動心。有些人長期住在山洞裏苦修象野人一樣生活一天到晚打坐、幾十年終生閉關,不出來做佛法的事業,被禪宗稱為“坐在黑鬼窯裏”、“坐在陰山背後”、“做鬼家活計”、“死水裏浸殺”,正好落空,卡在這個地方。婆子燒庵就是這個意思,菩薩要動起來!後麵這個答案為什麽是對的呢?開悟以後的感覺,祖師禪,是語言表達不出來的,講也白講,所以這個事情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象我們玄奘大師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用語言講不出來的,所以你也不要試圖給老太婆講,可見這個人此時已嚐到梨子滋味了,已是真正開悟後的菩薩了。
 
43.開悟徹悟
 
開悟就是破我執,開悟以後就是菩薩,但是有層次的區別,根據種子剩餘的程度。開悟後的菩薩種子剩得多的,還是有習氣有缺點,比如還會發脾氣,講經說法偶爾也會講錯,身語意會有錯誤,都是很正常的,菩薩並不都是完美無缺的,要把種子全部消幹淨,到達佛那種境界才叫徹悟,那時才會身語意完全沒有漏洞、完全圓滿,當然到這境界比較難。所以我們不能苛求講經的法師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講對,我們也不要習慣於去挑別人的刺,把別人講得好的放在一邊、專門挑刺誹謗,那正是魔子魔孫常做的事。悟後就是菩薩,菩薩有層次上的區別,完全消掉種子以後用百分之百的佛性,那就叫成佛,叫徹悟。

 

金剛禪法講義(6.0版)3

 

44.生心無住

 

參禪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破我執。這個我執有時候會有很多變化形式:“我的心”、“我的麵子”、“我的觀點”或者“我肯定是對的”等等,不外乎種種對自己知見的堅固執著。我們可以借神光見達摩的公案,來表達執著有心、有我,這人肯定就會迷惑。這跟《金剛經》開篇時須菩提長老提出的問題一樣,須菩提問世尊:我們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個錯問,我們發菩提心,有一個我在,有一個菩提心發出來,很明顯這是有能所的,所以實際上是錯的。世尊很慈悲,世尊說:對的,我們菩薩應該這樣降心,我們先要發個菩提心出來,先暫時留住這個能所,我們發菩提心救一切眾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濕若化身……這實際上呢,發的是假的菩提心,因為是有能所的,世尊說第二步,一定要契入離四相,即契入空性見,把這個我執再進一步破掉———生心無住一體,這個才是真菩提心。佛說如是滅度一切眾生已,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到這一步呢,實際上沒有眾生可度也沒有我發菩提心,到了這一步才契入“無我”,這個才是真的菩提心。所以說是:“真發菩提心者,無心可發”,把這個“空性見”加進去,才是真的菩提心。世尊再反證,“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如果菩薩住四相,有我執、法執,他就不是菩薩啦。

 

45.破除四相

 

在《金剛經》裏麵,佛把我執、法執分解成四個部分來表達: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就是我執,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法執。我相,很清楚就是我執;眾生相,就是各種各樣因緣和合而生起的東西叫眾生;人相,其他人我身邊的人等等;壽者相,就是我們習慣於把一切短暫存在的東西妄想成永久再生起執著,比如說功名利祿等等東西,實際上它們都隻是一個個短暫存在的成、住、壞、空中的現象,我們卻習慣於認假作真,我們總是在夢想顛倒之中認假作真上當受騙。

 

46.理事二障

 

所以契入無心、無我,才是真正把修行的理障破掉了。佛在《圓覺經》裏講修行人一定要破兩個障:理障、事障。佛講得很清楚,首先理障要除,如果你不除理障,隻努力除事障,從除事障入手,很容易迷失方向。隻要不離四相,你塵點劫都是外道、都難出輪回!

 

47.向內用功

 

佛法裏有內道、外道的概念,好多人把外道理解成就是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當然這個說法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根本的,從根本上說就是“心外求法即名外道”。很清楚,我們學佛、學禪的人,是向內下手,先破我們的我執,然後呢再消種子,方法也就是經上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有的壞事不要去做,所有利益眾生的善事努力去做,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是諸佛教,所有的佛都是這樣教誨我們的,實際上這第三句不斷改缺點,就是向內破我執和消種子的意思。所以我們修行人是向內心下手,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要盡量去“嚴己寬人”,對別人多看他的長處,對自己要嚴格一點,不斷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淨空老法師講得很好:“所謂開悟,就是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我們和佛的區別,就是我們有這些缺點、有這些習氣、有這些種子在,隻要我們努力發現它、把它改掉,改到沒有缺點可改,以佛為榜樣,改到沒有缺點,那就是成佛了,在此之前,一定要保持這樣去努力修行,所以佛法修行是向內下手。因此我們的了義經、佛的內核經典,號稱“內典”。

 

48.心外求法

 

那麽外道正好相反,他們那些習氣我執、法執垃圾不去的,總是堅守著這桶大糞妄想向外依賴某種儀式或靠某種外在的力量來救自己,比如說靠祈求“萬能的神”來救拔我們,或者去什麽地方做個洗禮,拿某種水洗洗身體,或者說去恒河裏浸浸水,或者到什麽地方朝覲,舉行個複雜的儀式,期望依靠那些外力幫助來解脫自己。

 

其實外道也不是貶義詞,佛弟子裏麵沒有開悟的,可以說都是外道,比如說我們隻想靠死命地打坐、拜佛而成就,或靠追星式地迷信“活佛”等,自心卻沒有悟,那方向就錯了。沒有去我執、法執,隻是使勁地折騰自己的身體“磨磚作鏡”者,都是外道。

 

49.心空及第

 

所以佛法要義第一,就是“無我”,無我又表達成無心。一旦執我有心、有我,那就被困住了。正如有位禪師講的:“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就是說我們禪宗的廟好比是一個選佛的考場,你悟到無心破了我執,你就算考上(開悟)了。

 

這個“心空、無我”的概念,在佛經裏麵有很多地方,佛已經很明顯地指示過我們,比如《楞嚴經》裏麵的“阿難七處證心”,實際上就是佛給他的一個測驗,其實這個我執、我心本來就是沒有的,你一執著“我有心”就已經錯了,然後佛就讓他找,心在屋內?屋外?眼根裏?身裏?不斷地繞他,實際上“無心”,哪裏有心呢!誤認有心你就已經上當了。還有《金剛經》上佛也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已經講得很清楚,這個“我心、我執”本來就是錯的是夢幻泡影,迷人才執。

 

50.有心中招

 

你看另一個公案裏麵,德山宣鑒禪師,當時還沒有開悟,注解《金剛經》的《青龍疏鈔》寫了幾大本,然後聽說南方有“直指人心”的法門,不需要經教的複雜過程,一下子就可以見性成佛的法門,他就很生氣:我這個方法,我用《金剛經》學的這個方法,是最好的!什麽不需要經的方法?我這個種梨子的方法才是絕對正版的,他們的肯定是盜版!所以很生氣:“我要去破壞、摧滅這些魔子魔孫的巢穴!”背著他的《青龍疏鈔》就去了,要到龍潭崇信禪師的道場去拆招牌。還沒有走到時,實際上遇到的多半是佛菩薩的化身來測驗他,先要把他的驕慢給殺一殺,看到一個老太婆在路邊賣點心,他肚子餓,就去買點心,老太婆問:你背著什麽啊?他說是注解《金剛經》的《青龍疏鈔》。那麽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答得出,點心可以送你,如果答不對,點心就不賣了。他就說:什麽問題?就這個問題,她知道你是有心、有我執的,就順著你的思路給你下個套:你看《金剛經》裏麵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哪個心呢?那時他是沒有開悟的人,他破不了這個的,因為他是認定“我有心”的外道,於是就被難住了,啞口無言。

 

51.巨石填心

 

還有一個類似的公案:法眼文益禪師,在行腳過程中,走到地藏院,院主羅漢桂琛禪師正在打坐,那是個已開悟的人,正在不斷修行消除自己的種子,而他是困惑的。那個人過來測試他,就著他的思路,也是一樣的陷虎之機,誘你下井,說:你看佛講“萬法唯心”,“三界唯識”,或者說“萬法由心生”,實際上這些經文的意思,是說我們的我執、法執有一個相應的關係,也就是我們講的,你有哪種版本的我執,就會有哪個版本的法執,而不是說“萬物是從我們心裏生出來的”,正如我們常講的“唯心論”。常有人說什麽佛法、禪宗是“真常唯心論”,這是很荒謬的外道外行說法,因為佛正是反對用我執的。我們講“唯心論”的心,就是第七識,正好是佛法反對用的。所以佛法也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慧律禪師曾說佛法說是“絕對論”,佛法是以真理為依歸的(道法自然),靠的是這個。所有有心著相的人,你都破不了他那個問題的,一般人他看錯經文,就隻能從字麵上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諸法由心生”,就以為那是說“外境是由我們心給生出來的”(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因此院主就著他的錯誤思路給他設個陷阱,他就踏進去了:“你看那個大石頭,佛說萬法唯心,諸法唯識,那麽我問你,那個大石頭,是在你心內還是心外?”這個問題本身就已經是錯問了,先說你有心,再問你這個東西在你心內或心外,他順著竿子就上去了,答說“在我心內”,然後他譏諷你了:你這個和尚,沒事把這麽塊大石頭放在心裏幹什麽?這個問題,他就答不出來了。

 

52.悟後大忙

 

所以說這個無我、無心,是入禪宗的一個門口、登堂入室之處,證到了無心,你才是內道。到這一步就是開悟,但是並沒有了生死,因為種子庫還在,如果覺得“我們到無心到無我,就已經究竟了、不需要修行了”,這是很可笑的,正好是個陷阱!所以又有一位禪師曾作了一個補充說:“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或者我們講成“莫謂見性便是道,見性猶隔一重關”。見性,就是你打開我執包裹,見到內心的佛性了,這時正好有大量種子要消!除非你是一個佛化身或轉世來的大菩薩,八識內幹淨徹底,那就真的是見性成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悟後你還有大量事情要做,還要通過努力利益眾生,多積善恒離相,來不斷消這些種子,所以開悟以後的人,他就一定會行菩薩道:為一切善、離一切相、承擔佛法、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反過來消自己的種子,開悟以後,正好很忙,大有事情要做。

 

53.諸佛坐騎

 

在我們的網站上,有幅《調伏身心圖》,開始處是“一隻黑的猴子,牽一頭黑的大象”,猴子代表我們的心,大象代表我們的身體、多有欲望難以駕馭。開始修行以後,慢慢變成白腦子的黑猴子,牽白腦子的黑大象,指我們開始知道佛講的對錯,但是對身心還降伏不了,種子太多身心太黑暗!慢慢修到成一個白的猴子牽白的大象,世間外道的聖人最多就隻能到這一步,我這個心是聖人心,一樣的還是有心哦!我做聖人之事,從不會犯錯誤。大象是白的,身不會犯錯誤,心是白的,心也不會犯錯誤,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孔聖人語)。但是你還是有心,你“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就算已經拭到一點塵埃都沒有了,但還是外道,因為有心!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最後一步是要把這個猴子趕走,隻留白的大象去做佛的坐騎。我們無心、無我,那我們把這個身體交給佛去用,這時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以前是六賊,是蒙蔽我們的,現在全轉化成為弘揚佛法的大好工具“六寶”,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是佛的坐騎、如純白的大象交給佛去使用,承擔佛法!這時我們的身、語、意都不是按我執的意思,而是按經典,按究竟的真理,按佛法來運轉。我們出去弘法,講的每句話都應該有經典上的依據,如果佛經上沒有明確提到的,也要世上有眾多祖師大德講過、大多數人所講是共同一致的我們才講,這樣才不會上我執的圈套,這時我們的身體才是白的大象,承擔佛法,做佛的繼承後嗣、諸佛弘法的法器,這是非常重要的。

 

54.以淨補禪

 

關於這個無心呢,佛經裏有許多關於破我執、無我的表述,有些字麵上看起來難懂一點的話,我們也稍微講一下。比如《楞嚴經》裏講得很清楚、這句話很重要:“理則頓悟,事資漸修,乘悟並銷,因次第盡”,就是說這些道理,破我執、空性見,然後消種子啊這些道理,是可以一下讓你明白的,你的我執是可以一下破掉的,一破我執就開悟了,開悟並不難,但是到開悟並沒有了結,理可以一下子明白:頓悟,理障可以一下子除掉。事資漸修,就是開悟以後你的種子庫還在,如果開悟後就死掉了,一樣墮輪回,所以禪師開悟以後並沒有了生死,然後我們還要努力修行,一定要加上念佛,或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求生西方,這樣才保險,如果有大的剛猛的種子突然成熟,來不及消盡種子就死掉了怎麽辦?靠念佛或念觀音求生西方,就不至於重墮輪回。所以,事——消種子,要漸修,要按次第來。乘悟並銷,我們開悟以後,方向就不會搞錯了,就不會原地轉圈了。因次第盡,種子消掉,是有個過程的,不能指望靠三五天打坐、三五天念佛等,就能夠成佛。

 

55.知見無見

 

還有呢,《楞嚴經》裏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見立知,實際上“知見”就是我們六根接觸的這些法塵,這些塵(六塵)對一個凡人來說是蒙蔽他本性的,也就是我們用六根在宇宙裏麵取到的不完整信息,這些信息就是遮蔽我們佛性的法執,所以要知見無見,這些對六根的種種汙染,要放下,一句話,我執、法執你要放脫,不要被它們迷惑了,知見無見。“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如果僅靠六根功能去認識世界,那就是愚癡的根本,你靠我執、法執去看世界,肯定就不對。所以“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我們不靠我執、法執,把這個障礙破掉,繞過迷惑看到宇宙人生真相,過真實的生活,這就是最高的境界,這和觀世音菩薩講的《心經》完全一致: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謂顛倒夢想,就是我執、法執,遠離我執、法執,那就是究竟的境界。

 

以前曾有一個禪師自稱“破楞嚴僧”,他說:(把這個逗號往前挪了一字)“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就是說把我們這些我執、法執都去掉了,見到這個境界就是涅槃。從這個表達來看,這位禪師是悟了的,但是他的表述還是有問題,就是“見斯”,還有“我”能見到這個“知見無的境界”,還有一個我在,還有一個所見,能所還在,在表達上、邏輯上是有錯誤的,所以這個逗號挪不得!你看佛經真是很厲害,連個逗號的位置都不能挪。你一旦有所見,那肯定還是迷惑的。又有一位禪師曾說:“既不執著於迷,也不執著於悟”,悟後的人就沒有任何的執著。如果我們堅持要見到一個東西,比如說我已經成佛,或者我已經明心見性,或者我已經見到了一個第八識裏麵的什麽心,什麽“阿賴耶識心”(台灣狂禪客蕭平實的獨創),有一個我、有一個可見的東西,那麽已經執著一樣東西、被我法執困住了。或者我執著於空“本來無一物”,這就是慧律法師講的:你執著於空,空又變成有。這個空成了一種境界,被我執著,很有趣,淨空大師講得非常精彩,這叫[執著一個“我不執著”],你已經又有執著的對象了。所以證到這個境界完全無所執著的時候,對空本身也不執著(如《壇經》裏六祖雲:外離於相,內離於空;於相離相,於空離空),簡單講就是離五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惡空相”,這都去掉,就是名(所謂)究竟的境界。

 

56.言語道斷

 

講究竟的境界,也是多餘的話,因為我講“究竟境界”,就已經又有個境界了,就是這個問題,所以一旦有表述就留話柄,那就不是究竟祖師禪,這就是我們人類語言表達力的局限性。故到最後一步,一定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有話可講如啞子吃蜜了。所以真正到家的人,一定要下船,一定要離文字這個船才可以上岸的,因此到這一步隻有無話可說了。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子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7.止啼黃葉

 

證到這個地方就是:妙高峰頂,從來不存一字;百丈山頭,諸祖略容會話。這是禪宗的老話,最高境界,是沒有語言文字的,但是稍低一點呢,我們為了探討或接人,還是要講一些,但不能講錯!這就是如來禪,諸祖還有些商量,還有些著述,還有些文字,所有的文字禪,都是在這個上麵建立的。

 

依佛經上講:但有言說,均無實義,凡是有文字的,就沒有真正究竟的含義在裏麵。還有“一切說法,皆是黃葉止啼”,不管講什麽法,留有文字的東西,就像小孩哭了,大人拿來那個黃樹葉說:“這是錢”,哄哄你的眼睛而已。所以執著文字的人,肯定是沒有悟到最上乘的,因此溈山靈佑禪師才問這個問題,問他的弟子說:你看佛講了這麽多經,裏麵有多少佛說,多少魔說啊?仰山慧寂禪師答:依我所看,三藏十二部通通都是魔說。就是到最後一步的人,你執著任何文字,不管什麽經,你執著它,就成為你見性的障礙,它就變成你的魔了。

 

當然這話隻能對到家的人說,沒有到岸的人,離開這個船,馬上就淹死,所以佛法佛經對沒有悟的眾生,它還是有用的。還是六祖講得好:佛法是為眾生說的,不是為佛說的。但到最後一步呢,就必須要離開這些執著了。

 

58.共用鼻孔

 

這是我們禪宗的一句老話了,就是:祖師大德,諸佛眾祖,共一鼻孔出氣。我們講的這些無我、離文字啊、空性見等這些道理,在佛法上曆來都是一貫的,三世諸佛、以前所有開悟的禪師,所講的都是一樣的。就像我們講過的,類似於數學的教學,不管是哪個學校的老師,隻要他是正規的師範大學畢業的,他所教的數學知識都是一樣的,盡管針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國家,可能用的語言、用的比喻不一樣,這個理論內核是一致的。因為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是隻能被發現,而不能被創造和修改。隻是有的人可能口頭表達能力好一點,有些人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差一點,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可能教學的手段會有區別有變化。比如說,佛在世時講的數學,講5+5=10,對小孩,佛可能用的是庵摩羅果做教具,在我們中國沒有這個東西,以前的大師可能就借用我們中國的蘋果啊,或者在海南他就用椰子來表述,在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會用電腦軟盤等來做這個事,實際上這個內核、這個數學規律本身,是從來沒有變的。就如同淨空老法師講的:佛法就象是樹,樹葉是每年不斷在變,根幹卻從來沒有變過的。

 

在現代中國,許多所謂佛教學者堆裏麵有句頗流行的話:“中國的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法,是中國人結合印度佛教再有所獨創而開創的一個新的教派”,這完全是外行的說法。真正把禪學通的人,你去看佛經、看那些了義經,《圓覺經》、《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等,裏麵所講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從來沒有變改的,意思與禪理完全相互貫通。所以如果堅持說禪宗是中國人獨創的佛法,這個人肯定是外行!佛教裏有一句話:離經一字,允為魔說。你說的意思違背佛經一個字,那就是魔說,佛法是從來沒有變動過的!隻是我們教學的手段,隨著時代會有所變化。你看以前那些大師,就借用過中國原有的概念,是為了讓中國人覺得親切好理解,比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裏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我們呆會兒順便把這個偈講一下----“有為”、“無為”就是老子講過的概念,無為就是離相,有為就是有相。

 

59.應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的東西、有四相的東西,都如夢幻泡影,就像我們夢裏麵的東西、就像水泡上的影子、像天上的閃電、像早上的露水,都是短暫存在的現象,就是說它們肯定處在成、住、壞、空的洪流裏麵,隻是以我們人的我執為參照去看,可能覺會得它很長久很真實,實際上在佛這個境界看呢,用無限時間空間來參照,都隻是一瞬的東西、過眼雲煙而已!所有東西都是短有長無的,沒有永恒的自性。它同時是空有一體的,是一個個短暫的現象,應該這樣去看待它們。就是說空有是不二的,真空妙有,萬物同時有真和假或者說是空和有兩種屬性,同步存在。空和有,我們不能偏在任何一邊。我們再看一些佛經裏的表述,實際上都是這些佛法理論的運用,完全沒有區別的。

 

60.幾種根器

 

眾生內心的佛性都是一致的,佛經上曾講人可分為四種根器,佛在別的經上還有些別的形容。實際上眾生內心的佛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不同的是我們的“我執法執殼”的厚度,你做的善事越多,修行時間越長,殼就比較薄、比較容易打開,比較容易見性,或者說見到父母生前本來麵目,或者說是打開本有、見到本地風光等,都是同一個意思。一個人惡事做得多,比如前世是個殺豬匠,殼就很厚種子很多,就比較難打開。

 

佛在經上有個形容說好比馴馬,可分四種馬。第一種馬呢,“良馬見鞭影便行”,最好的馬、殼最薄的人一觸就通,這馬它看到鞭子一舉,它就知道跑了,這種人一聽到佛的上乘佛理,馬上就能理解並身體力行去實踐了,他立刻就會受益,就會見性就會成佛,做菩薩做佛的工作,往往轉世來的大菩薩化身,都是這樣的,是即所謂上根利器,如六祖講的:我法隻引最上根人。第二種呢,稍微差一點的馬,要鞭子打在身上才會跑,佛就要嚴厲地斥責啊,說些重點的話刺激他他也會修行,這種人還算比較好的。再差一點的馬呢,這種馬就比較陋劣了,要死命拳打腳踢,它也會動,這種人很頑劣,怎麽教也教不會,但是你反複講,人會隨時隨地怎麽死了,怎麽腫啊,怎麽發臭、爛了,用這些個事情反複刺激他,他也會修行。還有就是第四種馬,你當麵打雷、把它殺掉,它也不會動窩,這種就是所謂下根鈍器,佛講的一闡提,對這種人沒有辦法,就像城東老母,佛親自來,也沒有用的,這種人呢,也不是他沒有佛性,隻是被包裹得實在太深、極難開顯。

 

中國智者老子是這樣講的,他把人分為三種,就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則不足以為道”。就是說最上乘的人,一聽到真理他馬上就會實踐之終生堅持不懈,他這一生到命終,就會有明顯的受用;中等人呢他若存若亡,他將信將疑,他聽到這些上乘的法理也能理解,但他不知道珍惜,覺得這個禪宗也有道理,哲學也有道理,或者世界上種種的學問,都有它們各自的道理,其他外道的宗教,也都有它的道理,各執一說吧,他也不反駁你,但對他的生命實踐沒有任何影響,那麽他雖然聞了道,到他命終時卻沒有任何的受用,就是王陽明先生講的“知而不行,實與不知無異”,好比你已知道股票要漲但是沒有買,等它漲過了,你和不知道的人一樣,你雖聞到了真理,卻沒有去實踐,待你死亡後肉體被拖到墳地去埋、去燒的時候,到火葬場去挨燒的時候,這個真理對你沒有任何用,這叫中士聞道聞而無聞,這種人也很多。還有下士聞道,最差的人,他大而笑之,他要嘲笑你了,你這個講禪的禪師啊、法師啊,你是不是走火入魔了啊?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啊?他還譏笑你。那麽老子說話呢,比較嚴厲一點,他說“不笑則不足以為道”,如果那些個傻瓜不嘲笑,那就不是真理了,傻瓜們嘲笑真理,是必然的!

 

再看西方的聖人耶酥,講的也是同一個意思,“我講道就象在空中播撒種子,這些種子有些呢,掉在地上就被鳥吃掉了,有些掉在荊棘林裏麵,它們搶營養搶不贏那些荊棘,就枯萎了,有些掉在豐饒的土地上,就長成參天大樹,你們的心靈,是不是那些個豐饒的土壤呢?”意思就是說,他講的這些法,最差的人完全沒有受用,有些人他聽得進去也能理解一些,但是他內心頑固的習氣除不掉,聞了真理也無法受益,隻有一些最優秀的人,你看他的十二門徒,那些殼最薄的人,真理才可以把他們接引出來,他們就成為法器,那個意思差不多的。所以,按我們佛法來講呢,眾生內在的佛性,都是一樣的,弘禪的要義,是把眾生的我執法執殼打開,然後把內在的佛性都顯現出來,將眾生轉迷成悟、轉凡成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