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又到過大年
(2012-11-19 07:39:03)
下一個
那些年---又到過大年
轉眼又到年底,到了過大年的時間。
國內外,過大年的時間不一樣。國外,過大年多指感恩,聖誕兩大節日,新年其次。中國最重要的大年是春節,其次是新年。
記憶中,過大年過了很多年,很多種。現在日子好過了,用我媽的話說,天天過年,感覺不到稀奇。到是那些年的過大年,很有些期盼多日始出的味道。
在憑票供應的年代,平時日子清湯寡水,但過年總會有些額外的供應,如肉,蛋,糖,粉條等,還有花生,瓜子,記得是每人3兩,隻有一味,幹炒。
現在的年輕人看著這些可能覺得很可笑:過年買花生瓜子哪有論兩的。但那個年代,百姓的日子就是這樣,物資貧乏,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憑票供應,數量有限。但那是的3兩花生瓜子,吃出的味道,比現在的3斤都珍貴。
我家那些炒貨,要等到年三十才擺到桌上,為招待來拜年的客人,也怕孩子們給早吃完了。年前幾天,我家就開始忙,我媽帶領我們幾個孩子,清掃衛生,準備飯菜。我媽總會用那可憐的布票,給我們幾人弄件新衣,討個口彩。過年最有氣氛的是放鞭炮,隨著鞭炮聲的消失,新的一年來臨。小孩子又長一歲,大人又老一歲。
後來,日子好過了,過年也就稀鬆平常。那些年,單位盛行分東西,類別無所不有,從雞鴨魚肉菜蔬,到洗頭水衛生紙。其主要原因是財務上的,據說,不能分錢,但可以分東西,因可作為職工福利入賬。年前,北京街頭一景,許多人自行車後架上馱著各類年貨往家奔。我曾馱著一箱20斤的水果,從西四歪歪倒倒地騎到東大橋。曾經有過幾年,我家過年從不買年貨,那些分得東西也要吃很久。後來,各家單位怕麻煩,發年貨改發錢了,自己買也省了搬運工的麻煩。
年齡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盼著過年,過年也漸漸失去味道,最多家裏一起吃個飯,有幾天休假。
現在,父母年高,身體不好,過年更提不起精神,幾次電話,問起來過年如何,說就那樣,節目不好看,人來人往亂的慌,早早就睡了。
出來後,過年也是一年比一年安靜。婆婆在世,感恩,聖誕總要開車幾小時趕回去,2,30十口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婆婆去世,許多親戚離開,孩子們長大離家,多年來都是過的安靜的年:給丈夫烤個大火雞,填料,派,自己倒騰幾個菜,一瓶香檳,看著電視節目,辭舊迎新。不時有鄰居孩子放的鞭炮聲,提醒我,過年還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盡管我又老了一歲。
其實,這樣的日子也不錯,有個人陪著,慢慢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