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自己動手,豐衣不足食

(2005-01-16 15:16:49) 下一個
老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無論自願還是被迫,我曾自己動手,多數時候,可以豐衣---因為我的編織和做衣服的水平還行,能湊合著將原料搗鼓成衣服套到身上,但不一定足食----我做東西的技術太臭,試做一些食品,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吃進去的,也有倒掉的,算下來,還不如買現成的吃省事,省錢,省心。
上網時間長了,我嘴饞好吃的本來嘴臉就露出來了。原來上網常看的是新聞,如果去吃的欄目,還要遮遮掩掩,顧及對外的形象。後來一陣子,又對八卦新聞感興趣,還曾為婚姻家庭,愛情物語等欄目感動不已。不過,現在去得最多,還是談吃的欄目,像美食廚房,烹調欄目等。因為不在公共場合上機,不用羞羞答答地,不用擔心個人形象,即使看得口水流了一鍵盤,也沒人看見。
常去的幾個談吃網站,斑竹和發貼的人多是留學生。看了一陣子,還真大開眼界,不得不佩服現在的留學生,比當年自己在國外那陣子可強多了。他們不僅學業不耽誤,小日子過的也有滋有味,飯桌上七盤八碗,有葷有素,看著就饞人。
多年前,曾在國外呆過,日子的清苦至今還記著。生活費有限,飲食不習慣,買不到像樣的原料,廚房條件不好,很少正經做飯,吃炒菜都有日子可數。多數的時候,方便麵當家,麵包,餅幹打下手,清水煮青菜,估計吃完臉都是綠的。後來,不想委屈自己的正宗中國胃,遠征到另一個城市的唐人街背東西。即便如此,受條件限製,許多食品還不得不忍痛割愛,要等到回國後再解饞。
從網上看,現在的留學生可不得了,許多人都做得一手好菜,水平夠得上開節日大宴的。即使一些人開始時菜鳥些,網上呆長了,也學了不少菜譜,成為廚中高手。 由於種種原因,為了省些錢或是附近沒有東方店,買不到地道的中國食品,許多人 還自做半成品和地方特產:如麵筋,涼皮,鹹蛋,臘肉,鹹肉,鹹魚,香腸,臭豆腐,豆腐,油條,薩其馬,月餅等。 從貼的圖看,和市場上賣的不相上下。 這些美食美圖,看得我心饞手癢,也試著做了幾樣,不過,結果都不太理想,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後生可畏呀。
我做的多數食品,水平也就將夠及格,即味道和樣子多少像一些,能夠吃下去,隻能自銷,不能待客。去年底,趁節日雞蛋大減價,買了許多蛋,試著醃了鹹蛋,蛋黃沒有出油,但吃著有點沙的沙感覺,還算理想。 試作了麵筋,怕麻煩,沒用洗麵團的方法,用的是小麥麵筋粉,炸出來後,成品沒有北京市場上賣的個頭大,但吃起來還有點麵筋的味道。還照著網上的方子炸油條,油餅,樣子不很好看,聊以解饞。 不過,丈夫很喜歡,命名為中式炸麥圈。 涼皮也隻是在心裏想過多次,嫌太麻煩沒有做。我家吃臘肉的時候不多,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對香腸,倒是心儀很久了,特別是廣東香腸,北京的粉腸,蒜腸。現在市場上賣的成品不放心, 看見網上有人做的廣東,四川香腸很成功,也動了心, 目前,正在到處學摸著找腸衣,買到了就動手。
值得自豪的是,我做江米酒幾乎沒有失敗過,我媽是四川人,過去家裏常做,可算有祖傳優勢吧。我做過的最簡陋版的江米酒,是多年前住集體宿舍時,沒地方煮江米,就從食堂打來白米飯,裝在大號搪瓷茶缸裏,拌上酒藥,加入涼水,放在床頭上發的。那是夏天,一天後就成了,吃起來酒勁還很大。現在,還時不時地做,不過是精品版的了。要買江米,洗好,微波爐轉熟,加上海酒藥,溫水拌好,裝在無油的密封塑料容器中,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其間,打開加些糖。因為丈夫喜歡喝江米酒,但他隻喝酒,不吃米,我隻好將米分出去,留酒裝瓶,這樣看起來,我做江米酒還有點釀私酒的味道。為了多出酒,我常將江米酒發酵兩遍,加比較多的水。還自嘲地說,我這米酒也有頭鍋,二鍋。如果將米酒放冰箱中老化幾個月後再喝,口感會更好。
令我汗顏的是,我做豆腐從未成功過。看人家的豆腐做的熱火朝天,成品漂漂亮亮的擺在網上,引得我的手癢。我想得到不錯,結果卻南轅北轍。我買來石膏,按網上的配方,打漿,煮江,拌石膏,但豆漿就是結不成塊。後來,我還試過用泡打粉,紅糖等點豆漿,也是毫無動靜。用白醋點豆漿倒是很有成效,醋衝進去後,立刻見著豆花,不過,等擠出水分成型後,嚐了一下,感覺豆腐很膩,還有醋的酸味, 口感也不好,最後還是全部進了垃圾箱。丈夫每次見我忙著做豆腐---確切地說是做豆漿,還忙得有滋有味的,就說,又不是買不到豆腐,不如買著吃,多省事。不過,屢次勸解不見效之後,加上可能被我做豆漿的敬業精神感動了,他就會一臉壞笑, 意味深長地說,那您老就慢慢做著玩吧。從他的眼裏,我又看見下一鍋凝不起來的豆漿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