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生錯位

(2004-11-05 13:36:52) 下一個

我們這一代,除少數人的人生軌跡有幸中規中劇,即在什麽年齡做什麽事,大多數不那末幸運的人,即使有幸趕上末班車或拚力奮鬥有所成就,也屬於不得不不在什麽年齡做什麽事,在什麽年齡不做什麽事之列,多少有點人生錯位的感覺。
實際上,在什麽年齡做什麽事,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自然社會的約定俗成。如果強行將其改變,總有點南橘北枳的味道,看似那末回事,其中內容確實不同。
想當年,正當讀書的年齡,奔赴廣闊天地,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最好的年華如流水般溜走。後來,盡管有些人有幸進大學,入夜大,但年齡多是20多歲,甚至30多歲,腦子已經不如十幾歲時靈光了,讀書的辛苦也就大得多了。還記得在大學強突外文的艱辛,對年齡大些的人來說,背單詞總是一件苦差事。那時我所在的班裏差點就是老少3代同堂了:文革後直升的,我們這些老三屆,文革前的老大學生。那些30多歲的老大學生們苦啃第二外語的艱辛雖然令人敬佩,但也有些令人心酸。如果不是文革,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早已學業有成,是單位的事業棟梁了。
文革耽誤人們學業的事例還可以延伸到80年代。那時,在我住的宿舍樓裏有一些女博士生,年齡也是參差不齊,小的才20出頭,大的已是中年,其中有一位40多歲了,離婚帶著個孩子,她在專業領域內的業務水平是沒得說的,和年輕的學弟們爬山越嶺地考察,現在已經成為教授,學術帶頭人,但總會感到,她實際上是超體力地奮鬥,以跟上年齡小一輪的學弟們。也可以看到,雖然她和那些文革後直升的博士生們關係很好,但是近20歲的年齡代溝,也使她常感到精神上的孤獨。
後來,在國外看到一些中國的老博士生,40多歲,近50歲,屬於我們這一代,有的因為種種原因仍在苦讀,由於年齡的原因,他們要比那些年輕的學子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其中的艱辛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我們這一代,正當婚嫁的年齡,能夠披上婚紗娶妻生子的為數不少,但也有許多人因為種種原因,婚戀生子推遲,等到想起來再辦時,總如隔夜的紅酒,味道少了一些。我的一些朋友,學友,同事中,大齡未婚的不在少數,不過,陸陸續續聽說,最後都走入婚姻殿堂。我總懷疑,其中少了一些青年人才有的熱戀階段,更多的是理智和思考的結果。
年齡因素對婚姻和家庭的懲罰是明顯的。一個學友,40多歲初婚,她非常喜歡孩子,也曾經懷孕,但因年齡太大流產了,再怎末努力都沒成功。還有一朋友,結婚時年齡已經不輕,妻子想要小孩,總懷不上,後來查出他們有點問題,國內不能治。為了圓個生子夢,他利用到國外進修的機會,將妻子辦出去就醫,但失敗了,聽說也是由於年齡過大,療效不好;還有的同事,結婚太晚才要孩子,加上長得老相,父子的年齡差距看起來大得像祖孫,每當他到幼兒園接孩子,別人都誤以為他爺爺來了,弄得他都不好意思再去。
我們總說青春無悔,在那個年代也不能後悔,不過,自然社會有它自己的規律,如果違背了,就會受到懲罰。
已經走過的路程是不能改變的,隻好從另一個角度看,那個年代的經曆,也是一筆人生財富,至少對我來說。
不過,如果問我,人生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我是否還會說青春無悔,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我不會讓人生錯位,要在什麽年齡幹什麽事。 我想,持這一看法的人不隻我一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