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電熱杯,煤油爐
(2004-10-28 19:04:43)
下一個
凡經曆過單身日子的人們,對這三樣東西都不陌生,對長年 靠吃單位食堂為生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是在有限物質條件下,個人調節飲食單調,改善生活的法寶。
最早吃方便麵,是在70年代末。那時,方便麵剛問世,品種單一,包裝簡單。好像隻有一種牌子,麵也不是油炸的,有點像現在的伊府麵,調料隻有鹽和味精。價錢也不貴,一毛多錢一袋。
那陣子,大學食堂夥食不好,中午也就是兩種菜,清湯寡水得讓人倒胃口,如果去晚了,還剩不下什麽了。在商場看到方便麵,想換換口味,買了一些回來,放在宿舍裏。原來隻為了調劑,偶爾吃一回,後來發現,吃方便麵的好處多多:便宜,方便,救急。此後,發展到越吃越多,打不住了。有段時間,改以吃方便麵為主,吃食堂為輔。幾年下來,方便麵袋子存了一大堆。不過,袋子也沒浪費,全當資料袋裝卡片了,倒也物盡其用。
早期的方便麵不是油炸的,不能幹吃,要用開水泡。如果趕上水房的水不開, 溫水跑上半小時,麵條中間還有硬心,隻好吃夾生麵。買了方便麵後,就琢磨買煮方便麵的家夥。 那時,還沒有電飯煲,電炒鍋等, 流行的電炊具是電熱器:一條九曲十八彎的鐵條,放在水裏,插上電源,燒水,煮麵,方便得很。我買了一個特大號的搪瓷缸字,配上電熱器,煮方便麵吃。有時時間太晚了,水房沒熱水,大冬天的,還曾用它燒熱水洗臉。 電熱器在學生中間很普及,幾乎人手一個。那個年代,東西都是粗製濫造,電熱器的質量也不太好,一年總要燒壞好幾個。
後來,廠家看到電熱器好銷,又發展出係列產品---電熱杯,在大學附近賣得很火。電熱杯比電熱器好用,功能也多,不僅可以煮麵條,還可以煮幾乎一切的湯水,菜蔬,肉類,魚類。很快,我就鳥槍換炮了,買了一個電熱杯,周末,常用它改善夥食,方便麵也退居二線了。
電熱器和電熱杯的功率較大,到了飯點或者晚自習以後,多人同煮夜宵,數十個電熱器同時啟動,燒壞保險絲是常事。我住的樓裏,學工的較多,動手能力強。一旦憋了電閘,很快就會有無名英雄給換上新的保險絲,所有的電熱器又重新啟動,在大茶缸中歡快的煮著各種食物。
學生們用電熱器,學校認為是偷電,計劃外用電的開銷太大。那時,總務處的一個副業,就是突擊收繳學生的非法電器。常在學生上課或者煮東西時,像當年鬼子進村一樣,偷偷摸摸地摸進學生宿舍樓,挨個房間搜查,一抓一個準,每次都大獲全勝。我也趕上過幾次總務處大掃蕩,電熱器被收走過幾次。不過,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轉身再買個新的,中午收走了電熱器,晚飯都不耽誤。
後來,學校食堂夥食有了很大改善,自己做飯的次數也少了許多。不過,吃食堂時間長了,有時還是想吃些清淡可口的家常飯,還要自己做一些。隨著口味越來越挑剔,對炊具的要求也高了,電熱器和電熱杯已經不夠用,許多人添置了煤油爐和飯鍋炒勺,我的一個同學,甚至買了高壓鍋,像摸像事在學生宿舍裏過起小日子來了。遇到重要日子和同學來訪,還能用這些簡陋的炊具,舉辦一個像樣的小型宴會。
我住的那層樓裏,每隔幾個門,就有一個煤油爐靠在門邊。等到飯時,就會有人或煎或炒,樓道裏滿是飯菜香。我也有一個煤油爐,還有幾個玻璃瓶子,到化工商店買煤油。我一般不太做飯,每月也就是一兩次,更多的時候,與其說是為了解饞,不如說是為了滿足下廚做飯的嗜好,因為,那時學校食堂已經辦得很不錯了,開了各式小炒,物美價廉。
後來,工作了,住了一段時間的集體宿舍,離單位很遠,沒有廚房。電熱器,電熱杯和煤油爐,又陪伴我度過了許多要自己解決人生大計的日子,為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居家的溫暖。再後來,有了廚房,電熱器和煤油爐陸續下崗,現在也不知道那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