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裏的兩個時鍾

(2014-10-27 03:51:24) 下一個
心裏的兩個時鍾
 
作者 吳若權
 
你那邊幾點?本來,這隻是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兩個人,可能有的問答,通過時差來呈現彼此的關心與地理上的距離;但是,自從蔡明亮導演把它引用為一部電影的片名,隨著劇情發展,讓“你那邊幾點?”擴展到生死兩個不同世界。

從此,“你那邊幾點?”不再隻是地理位置的距離,還包括宇宙生死的界線,幸好,隻要感情還有、愛仍存在,時差就根本不是問題,隻因為心,是在一起的。

戀愛中的人,最能感到安慰的,莫過於——心,是在一起的。無論相隔多遠、時差多久、甚至生死茫茫,隻要彼此都確認:心,是在一起的!所有的等待與守候,再怎麽辛苦,都可以是愉悅的。

所謂的時差,未必隻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之間。但即使同處於一個城市,當兩人的生活作息不同,對時間的節奏感不一樣,就會有另一種時間,心理的時差。

有名女性朋友的男友,常在深夜兩點打電話給她,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她的好友並不諒解,覺得這男人自私。但她絲毫不這麽認為,熱戀中的她把愛情當作第一優先順位,若等不到男友電話,她可能還失眠呢!男友知道她會等,無論忙得再晚,都會打電話給她,互道晚安。

別人眼中的作息時差,他們彼此卻覺得剛剛好,那就好。這就是愛情,旁人都沒有置喙的餘地。

身處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節奏,能夠用心去記住對方的時間和作息,無論對象是家人、情人、或朋友,確實都是一份牽掛,來自彼此深厚的愛。

隨著閱曆增長,我對於時差的在意程度有些不同。

年少時候的,短暫旅居歐洲工作期間,並不常問:“你那邊幾點?”雖然當時所愛的人與我相隔千裏,但是因為我的手表始終沒有調整為當地的時間,無論我在美國、或在歐洲,我心裏想的、念的,都是台灣的時間。我牢記著對方所處的時間,反而比較容易忘記自己在異國的時間。

現在的我,仍因為長途旅行而經常到國外,不調整手表時間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但智慧型手機的APP,已經可以在同一個屏幕畫麵上,呈現不同城市的時間。而此刻的我,也無須再探問:“你那邊幾點?”因為我已經知道:與愛同行的路上,彼此都可以忘記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