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倚戈:劉少奇之死:誰之罪?

(2014-10-08 23:09:59) 下一個

  

   史料記載,公元1969年10月12日,一個叫劉衛黃的老人在河南開封去世,沒有親人陪伴,骨瘦如柴,頭上蓬亂的白發有一尺多長,嘴和鼻子已經變形了,下頷有一片瘀血。這位老人的真實姓名叫劉少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誰之罪?誰應該對這位老人和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之死負責呢?

   有人說,毛澤東負有最大的責任,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者毛澤東當然負有責任,但他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嗎?對此,我們有理由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表麵上看,以毛澤東彼時的權威,如果他老人家想要免劉少奇一死,當然可以做到。眾所周知,那是一個毛澤東的權威至高無上的年代。個人權威的至高無上導致沒有約束的權力--這才是問題的本質,準確地說,並非毛澤東本人,而是毛澤東所擁有的絕對權威置劉少奇於死地的,因此,事實真相是,不是毛澤東本人應該承擔最大責任,而是他所擁有的絕對權威負有最大的責任。

   那麽,究竟是誰或是什麽原因造就了毛澤東當年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呢?

   事實上,劉少奇本人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人類曆史已經充分證明,至高無上的權威必然產生毫無約束的權力,而毫無約束的權力必然會對一個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今天的貪汙腐敗猖獗與當年文化大革命的慘烈,發生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從未認識到沒有約束的權力必然會演化為洪水猛獸,為什麽會出現伴君如伴虎的現象?本質即是由於毫無權力約束意識而允許一個人(君王)的權力或權威可以高於一切,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文化對人性極端錯誤的認識--筆者將在另外的文章中詳細論述。正是由於對人性的錯誤認識,導致中華民族完全沒有權力約束和製衡意識,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極度缺乏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注:君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刻意在大臣之間造成的權力製衡與現代民主政治意義上的權力約束和製衡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

   那麽,毛澤東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傑出的領袖走向神壇而擁有了絕對權威的呢?中國文化所奠定的民族性愚昧當然是建造這一神壇的社會基礎,但劉少奇顯然是推波助瀾的代表性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劉少奇本人都對劉少奇之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料顯示,1945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上,劉少奇這樣說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