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陽曆
陽曆的概念來自於地球的公轉,地球繞太陽一周定義為一年。 地球繞太陽一周精確的時間是:365.242199074 日或者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如果一年按365天計算,每年就少計了將近6個小時,四年相差將近一天,所以規定每四年增加一天, 加在二月份,該年稱為閏年。 如近期的2008年和2012年為閏年,其他年稱為平年。
盡管如此,還是有誤差,這樣每四年又會多出17.28分鍾。所以幾百年後還需要調整。
現行公曆屬陽曆的一種(有所改進),精度比陽曆高,但還是有誤差。 所以公曆也叫陽曆,公元,西元,新曆。
陰曆
陰曆的概念來自月亮的朔望,初一為朔月,十五為望月,一個朔望為一個月,12個月為一年。
這樣一個月的精確時間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29.5366日), 一年為:354天8小時48分34秒。所以也要用閏年閏月的方法來不斷的調整。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也叫陰曆或夏曆,實際上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陰曆,因為它組合了陽曆和陰曆。也叫黃曆,相傳為黃帝創製,用來指導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曆。
幹支曆
幹支曆是以天幹和地支來記年,月,日,時。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共有六十個組合,所以每六十年為一個甲子年,也叫六十花甲。
以今天(2014年1月1日,農曆12月初一)中午為例,幹支:癸巳年 甲子月 壬申日 丙午時。幹支紀時法沒有誤差,不需校正。
從更深的層次上講,它反映了每時每刻宇宙天體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個組合代表了這一時刻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和影響,隱藏了巨大的信息含量。
我們中華文化認為,人體亦是天體,是小宇宙。所以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受到宇宙天體能力場不同的影響。這也是易經風水研究中,能夠趨吉避凶和選擇黃道吉日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