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小彭的故事

文藝女青年的筆下有親身經曆,有道聽途說,也有異想天開。不求認同,隻求分享!
正文

台後的故事(1)北京市少年宮

(2014-10-16 23:21:40) 下一個
台後的故事 (1) 北京市少年宮
 
小楓的父親在文化局工作,所以小楓第一次見識樂器是在四歲半,父親從單位借了一把月琴,小楓覺得很有趣,認識了這個圓圓的“土琵琶”,亂彈了一陣,搞出了一些聲響。

過了一陣子,父親還了月琴,又帶回了一把大個的樂器,那是一把很舊很破的“鳳尾頭”琵琶。小楓一下子被這個四弦樂器迷住了。而練琴的過程異常痛苦。四歲半的小楓還沒有琵琶高,那個很重的樂器總是把腿壓得很疼、滿是紅印,小胳膊使勁伸著才能讓手指夠到琴弦,而那四條細細的鋼絲琴弦又是那麽的堅硬,把嬌嫩的小手硌得生疼,練不了多長時間,指尖就起了泡。。。。。

別的小朋友在外麵瘋跑、做遊戲的時候,小楓總是被父母關在家裏練琴,她經常邊哭、邊彈、邊向窗外張望,音樂於她而言並無太多樂趣。

6歲的時候,小楓首次參加了一個小型家庭音樂會,那次有一對7歲的雙胞胎姐妹表演鋼琴四手聯彈,然後有個小朋友唱歌,接下來是小楓的琵琶演奏,無論如何,那麽小的孩子就算能彈個練習曲也算是不容易,所以大家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小姑娘被嚇了一跳。

上了小學,小楓不僅是班長,還是文藝骨幹,每次學校有演出,別的班級都是表演唱歌、跳舞,小楓的班主任總是會自豪地亮出自己的殺手鐧-小楓的琵琶獨奏。這時候,小楓感到了自己的一些與眾不同。多年之後,小楓的同學還感慨道,自己對於民樂的認識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上到五年級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北京市少年宮民樂隊招生”的啟事,於是父親就帶著小楓來到了景山後街11號。那一大片原本是皇家園林的古建築群,在建國初期被辟為了北京市少年兒童的活動場所。

“市宮”一進門左手是“紅領巾廣播電台”,那曾經是北京市第一個兒童廣播電台。孫敬休爺爺雕塑的身後是朗誦小組。右手有足球場、籃球場,大名鼎鼎的莊則棟是乒乓球隊的總教練。穿過一個半月門,有一大片大殿,中間是少年廳,那曾經是皇帝祭祖的場所,如今有“市宮”裏麵最大的舞台。圍繞少年廳的西配殿裏有電聲樂隊、西樂隊,東配殿是聲樂隊、民樂隊、舞蹈隊。。。這麽多令郎滿目的活動隊,小楓目不暇接,一下子看傻了。

經過考試,小楓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市宮,自己終於成為了這個雕梁畫棟的宮殿群中的畫中人。

(2013年底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市宮”已經遷址了,真真地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