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
2017 (215)
2018 (200)
2019 (186)
2022 (159)
2024 (187)
凱茜伍德(Cathie Wood)和她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係列ETF,尤其是其旗艦基金方舟創新ETF(ARKK),在過去幾年中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當ARKK的股價飆升時,許多投資者會感到興奮,認為這是科技股乃至整個市場欣欣向榮的標誌。
然而,曆史經驗表明,ARKK股價的狂飆突進,往往預示著股市,特別是高科技股領域,可能正在形成泡沫。
方舟投資的投資策略側重於顛覆性創新公司,包括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機器人技術、3D打印和區塊鏈等前沿領域。這些公司通常處於發展早期,盈利能力不穩定,甚至尚未盈利,其估值主要基於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在市場情緒高漲、流動性充裕的環境下,投資者往往願意為這種高增長潛力支付溢價,從而推高了這些公司的股價。
ARKK的股價表現與科技股的投機熱潮高度相關。 在2020年至2021年初,全球央行大規模放水,市場流動性泛濫,加上疫情催生了對科技的強烈需求,ARKK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漲幅驚人。在這段時期,許多高增長、甚至沒有盈利的科技公司都獲得了極高的估值。然而,當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市場對通脹和加息的擔憂加劇時,這些高估值的科技股首當其衝,ARKK的股價也隨之大幅下挫,從高點跌去超過70%。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市場邏輯:
1) 對未來的過度樂觀: ARKK所投資的創新領域,雖然潛力巨大,但實現這些潛力需要時間和大量投入,且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當ARKK股價非理性上漲時,往往反映出市場對這些公司未來增長的過度樂觀,甚至脫離了基本麵支撐。
*2) 估值泡沫化: 追逐高增長的資金湧入,導致這些公司的市盈率(PE)或市銷率(PS)飆升至曆史高位,甚至出現一些公司市值數百億美元卻幾乎沒有收入的情況。這種脫離實際盈利能力的估值,正是泡沫的典型特征。
3)追漲殺跌的羊群效應: ARKK作為熱門ETF,其上漲本身就會吸引更多投資者跟風買入,進一步推高股價,形成正反饋循環。這種羊群效應在市場狂熱時尤其明顯,加劇了泡沫的形成。
4)流動性驅動而非基本麵驅動: 在低利率和量化寬鬆的環境下,廉價資金尋找高回報資產,流入了高風險、高增長的科技股。一旦流動性收緊,這些資金便會迅速撤離,導致股價暴跌。
因此,當看到ARKK股價再度出現飛漲的情況時,投資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這可能意味著:
1)市場情緒過於亢奮: 投資者可能再次陷入盲目樂觀和追逐風險的情緒中。
2)高科技股估值過高: 那些被ARKK重倉持有的科技公司,其股價可能已經嚴重脫離了其內在價值。
3)潛在的市場調整風險: 曆史經驗表明,高估值泡沫最終都會破裂,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的深度調整。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ARKK投資的領域沒有價值,或者凱茜伍德的長期願景是錯誤的。關鍵在於投資的時機和價格。作為普通投資者,在ARKK股價狂飆時,與其盲目跟風,不如保持清醒的頭腦,仔細審視市場估值是否合理,避免成為泡沫破裂時的接盤俠。相反,這或許是投資者重新評估風險、調整投資組合,甚至考慮部分獲利了結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