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華人傾向於選擇就讀名校,即使當該校中下等級學生都行,而白人則較願意在普通大學當績優生。(密西根大學提供)
最新發表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一份研究指出,由於成長文化的影響,使白人在選擇就讀學校與工作時,傾向於當“小池塘裏的大青蛙”,而白人比較喜愛跳入“大池塘中當小青蛙”,而這種“白人寧為雞首,華人喜當鳳尾”的調查結果,或可詮釋為何華人總是熱中追求“名校”與“大企業”的現象。
這份由密西根大學社會心理係博士生吳愷荻擔任主研究員的“青蛙、池塘與文化:入門選擇變量”(Frogs, Ponds, and Culture: Variations in Entry Decisions)報告,調查了600多名白人與華人學生,在選擇就讀學校時,是會選“到十大名校去當中下排名前十的學校當中下程度的學生”,還是“待在普通大學當績優生”;此外也詢問受訪者,找工作時,會選擇去“全球前十大公司做個螺絲釘”,還是在“一般企業成為出類拔萃的職員”。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到名校後學業表現可能會欠佳,但58%的華人,仍傾向選擇就讀排名前十的學校;而白人隻有29%做相同選擇。 在職場選擇上,將近三成的華人(27%)傾向到全球十大公司任職,有同樣意願的白人僅14%。
研究者分析,由此可見美國學生喜歡在小池中當大魚,而華人則更加願意做大池中的小魚。吳愷荻29日表示,根據調查,其實不論白人華人,都意識到做“雞首”具有一定優勢,但最後做決定時,往往會受到“是否符合文化期望”而影響。
她也解釋,這份研究並沒有暗示中國人不想做“雞首”,隻是亞洲文化比西方文化對個人選擇的影響力更大。
吳愷荻說,由於對“名牌”的追求,許多中國留學生無不卯足勁搶進美國頂尖大學,但依據1980年到2011年間全球100強公司總裁畢業大學分析,擁有常青藤大學學位的比例正逐漸減少。她提到,當然這並非要中國學生不應選擇頂尖大學就讀,而是最好先考慮自己擠入名校當“鳳尾”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