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唐朝陸羽寫了《茶經》,又加上列代列朝的文人騷客的推波助瀾,茶由簡單的解渴飲料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茶已不再是飲而是品了。然而,無論是解渴還是品茗茶仍然須色香味三美俱備。
宋徽宗趙佶寫過一本叫《大觀茶論》的書,書中說茶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明張源在《茶錄》中也提到“茶以青翠為勝,濤以藍 白為佳”。並提出“茶變不可用”。“茶始造則青翠,收藏不法,一變至綠,再變至黃,三變至黑,四變至白。食之則寒胃,甚至瘠氣成積”,所以不可用也。從宋 明兩朝描訴的茶色猜想,當時喝的都是綠茶或白茶一類。
宋徽宗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確實多才多藝,尤精於茶藝。他說“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和美具足,入則馨香四達,秋爽灑然”。明黃龍德在《茶說》一書中 寫道:“茶有真香,無容矯揉。” 而張源就寫得更具體了:“茶有真香,有蘭香,有請香,有純香。表裏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均停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
先人談到茶味就非常一致,“茶味主於甘滑”。唯明張謙德稍稍解釋了一下,“甘滑,謂輕而不滯也”。
三美既已具備,又有“從來佳茗似佳人”之佳句,茶事終成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