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忠,1932年10月生於江蘇漣水,194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1955~1960年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學習,回國後一直在外交部工作,曾任美大司主管拉美事務的副司長。1969年起,兩次到我國駐古巴使館工作,先後任秘書和政務參讚。1988~1995年,先後任我國駐秘魯和智利大使。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理事、外交筆會理事。著有《拉美親曆記》、《我的拉美外交生涯》等。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這是毛主席1957年對留蘇大學生講話時的名言。那次講話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至今還在鼓舞和指引著青年。
我非常願意同青年們在一起,他們年輕,思想活躍,很開朗,常聽聽他們的意見,很有好處。我想麻煩你這位大使,去安排一下和學生們見麵。
毛主席指著站在旁邊的鄧小平說:“他還是你們的老學長哩!”有人要請小平坐下,毛主席卻一把拉住,打趣地說:“鄧小平是黨的總書記,讓他為人民服務,站一會兒沒關係。”
在毛主席講話的鼓舞下,留蘇學生中有96位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03位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5位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12位為榮譽學部委員。
1957年11月17日,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我和其他留蘇同學一起,在莫斯科大學禮堂見到了心中崇拜的偉人——毛澤東主席,並聆聽了他的著名講話:“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這一講話距今已55年之多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曆曆在目。值此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五四運動”94周年之際,重溫一下那次講話,我想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繼續鼓舞和指引著我們青年一代前進的方向。
渴望見麵
大家不斷遞紙條,都是一個內容:要求見毛主席
那年11月2日,毛主席率中國黨政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慶典活動並出席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首腦會議的消息發布後,我們就一直關注著代表團的活動,希望能見到毛主席。果然,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通知我們,在17日上午到位於列寧山的莫斯科大學聽報告。估計一定是毛主席要見我們了。
莫斯科已進入冬季,寒意已濃。大地覆蓋著白雪,在燦爛的太陽照耀下,發出閃亮的金光。我們激動的心情卻溫暖如春。
我當時就在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發表重要講話的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我們住的宿舍就在離列寧山不遠的第四契廖穆斯卡亞大街,去莫斯科大學不需乘車,步行即可。
17日是星期天,不上學。我和幾個同學為了占領好的座位,很早就起床簡單吃了點東西,急忙趕到莫斯科大學。隻見不少中國同學正從四麵八方趕來。幸好,我們來得不算晚,占了靠近主席台第五排的好位置。不一會兒,禮堂就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過道都站滿了人。還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到樓上俱樂部大廳分會場等候。但他們提出了條件,即除在分會場安裝擴音器外,還要請毛主席到俱樂部見大家一下。當時我國駐蘇聯大使劉曉答應了大家的要求。據估計,到會的有3000多人,其中有在莫斯科學習的本科生、進修生、實習生,還有部分軍事學員。後來有一些外國同學聽到消息後,也擠到禮堂,希望目睹一下世界偉人毛澤東的風采。
上午10點左右,駐蘇使館留學生管理處負責人李滔宣布,請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做國內形勢報告。陸定一的無錫口音很重,許多人聽不懂,講了好幾個小時,同學們有點坐不住了。但主要還是大家最想見毛主席,他能否來、何時來,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聽報告思想不集中。大家不斷向主席台遞紙條,主持報告會的劉曉大使則不斷地翻著看,微笑著對陸定一說:“都是一個內容:要求見毛主席。”
耐心等待
毛主席在接見駐蘇留學生之前,通宵工作未眠
後來聽使館的同誌講,其實毛主席對留蘇學生很關心。他一到莫斯科就向劉曉大使詢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劉曉大使匯報說,我國有4000多名學生在蘇聯學習,絕大多數學習很刻苦、很優秀,同蘇聯人相處很好,並說,他們非常想見到毛主席。毛主席聽後高興地說:“我也非常希望見到他們。我今年5月在北京就與到訪的伏老(伏羅希洛夫)說過,我不想當國家主席,想到大學當一名教授。我非常願意同青年們在一起,他們年輕,思想活躍,很開朗,常聽聽他們的意見,很有好處。我想麻煩你這位大使,去安排一下和學生們見麵。”
陸定一的報告直到下午3點才結束。大家利用這一休息時間,吃了點隨身帶來的食品。這時劉曉大使向大家通報說,由於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進入關鍵階段,工作十分緊張,昨天毛主席忙了一天,夜裏又通宵工作未眠,今天早晨才睡下,等毛主席醒後才能來會場見大家。這個消息使我們深受感動和鼓舞。毛主席太辛苦了,應當讓他老人家好好睡一覺,隻要他能來,我們等多長時間都行。
李滔同誌向我們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為了毛主席的安全,不準往前擠,不準爭著同毛主席握手;二是不準照相;三是前兩排讓位給軍事學院的同學(主要是為了安全考慮)。前兩排的同學來得最早,反而坐到最後麵去了。我們慶幸不要後撤。
大家在繼續耐心地等待著,誰也不願離開座位。禮堂內不時響起《東方紅》、《歌唱祖國》、《莫斯科-北京》等著名歌曲的嘹亮歌聲。
三點希望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下午6點,水銀燈突然都亮了起來,把會場照得如同白晝。歌聲停了下來,每人都使勁地睜大眼睛向主席台望去。幸福的時刻終於來了,毛主席、鄧小平、彭德懷、楊尚昆、陳伯達、胡喬木、烏蘭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劉曉大使陪同下,依次走上主席台就座。頓時全場的人都站了起來,“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和暴風雨般的掌聲響徹大廳。沸騰的情緒久久平靜不下來。毛主席走到講台的前沿,從左邊走到右邊,含笑著向大家頻頻招手問好,並示意大家坐下來,開始講話。
毛主席的講話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政治報告,而是同大家聊家常一樣,有問有答,台上台下,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毛主席的第一句話就是:“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毛主席發現有些同學聽不懂湖南話“世界”兩個字,便用英語說:“世界就是world。”那時同學們會英語的不多,多數人還是聽不懂。
毛主席又問劉曉大使:“世界”俄文怎麽說?劉答:“米爾”。於是毛主席就解釋說:“米爾是你們的,當然我們還工作,在管理國家,米爾也是我們的。但是,你們看,我們都老了,好像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台下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接著說:“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未來是屬於你們的。”
這時又響起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
毛主席說,有些外國人說我們思想改造是洗腦筋。我看也說得對,就是洗腦筋嘛!我這個腦子也是洗出來的。參加革命後,慢慢洗,洗了幾十年。我從前受的都是資產階級教育,還有一些封建教育。孔夫子的書讀了不少。我們那時根本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隻知道華盛頓、拿破侖。你們就好了,你們很幸福,像你們這麽大的娃娃就知道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赫魯曉夫、多列士、杜克洛、陶裏亞蒂等。我們那時對中國革命如何搞法,有誰知道?
毛主席說,我們大家都要割尾巴。中國有句古話:“夾起尾巴做人”。這句話很有道理。現在人都進化了,摸起來都沒有尾巴了,但無形的還有。青年人應具備兩點,一是朝氣蓬勃,二是謙虛謹慎。
毛主席對我們還提出三點希望:第一,要身體好,這是革命的本錢。他說,爬山和遊泳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他問大家:“你們會遊泳嗎?”許多人回答:“會!”毛主席說,在你們這個年紀,我已遊過不少江湖河海,爬過不少山嶽了。他列舉自己遊曆過的江湖山嶽的名字,並詢問在場的是否有來自那些省份的人。他每提到一個地方,台下就有人站起來,大聲地回答:“有!”台上台下笑語交流,氣氛十分活躍。毛主席說,這樣做不僅能鍛煉身體,也有利於見世麵,接觸老百姓和了解社會情況。要在全國推廣,把國內的江河湖海中一切能遊泳的地方,都開辟成遊泳場,讓廣大人民群眾去遊泳。他還建議大家,利用留學機會到蘇聯各地去走走,看看,可以了解蘇聯人民的生活,建立友誼,增長知識。
第二,要學習好,學好建設國家的本領。毛主席說,蘇聯有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學習,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他說,學習不一定每門課都考5分(當時蘇聯學校考試實行5分製),重點課考5分、4分,非重點課考3分也可以。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與其門門功課平均用力,不如把力氣花在重點課程上,不學則已,學就要把問題解決得透徹些。對次要課程了解個大概,及格就可以了。
第三,祝你們將來工作好,為國家做出有益的貢獻。做好工作是不容易的,將來你們去當當廠長、黨委書記、校長、教授、工程師……試試看。一做工作,就會有錯誤,有錯誤就要認真地改。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最講“認真”。這是毛主席第一次提出這一著名論點。
囑托重任
再過三個五年計劃或多一些時間,就能超過英國
毛主席說,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也許你們認為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很了不起。可是要知道,我們中國是個大國,又是個小國。在政治上和人口上是大國,但在經濟上是小國。我們現在生產力還很低,鋼產量還比不上一個小國比利時呢!你們大概不高興吧?(台下答:“不高興!”)但又有什麽可以不高興的呢?比不上就是比不上。蘇聯提出15年內要趕上美國。英共總書記波立特同誌告訴我,15年後英國鋼產能力為3000萬噸。我國現在鋼產量隻有520萬噸。那麽,再過三個五年計劃或多一些時間,就能超過英國。不過,按人均水平就不行了,因為我國人口比英國多二十倍。這個責任就落在你們身上了,你們重任在肩啊!
毛主席說,我也有個五年計劃,再活五年,如能活十五年就心滿意足了(台下高呼“毛主席萬歲!”),能超額完成計劃當然更好。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自然辯證法。要是孔夫子現在還不死,兩千多年前的人還活著,那還成什麽世界?所以,開始我就和你們說了,世界是你們的,我再說一遍,祝賀你們,世界是屬於你們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主席在講話中還介紹了國際形勢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問題,闡述了“東風壓倒西風”和“中間地帶”的思想。
毛主席在主會場講了一個半小時。隨後他又到分會場,見了在那裏等候的幾百名同學。在那裏他講了三句話: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謙虛;第二,祝你們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第三,要和蘇聯朋友親密團結。
視察宿舍
“這些年輕娃娃學成之後,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毛主席講完話後,還視察了莫斯科大學經濟係女留學生的宿舍,和住在這裏的同學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交談涉及她們的籍貫、父輩等有關情況。毛主席得知坐在身旁的沈寧同學的父親叫沈端先(夏衍的原名)時,高興地笑起來:“是沈端先啊,他還有這麽一個漂亮的女兒呐!”惹得大家都笑了起來。毛主席還詢問了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鼓勵道:“要努力學習,建設祖國,加強和蘇聯師生的友誼。”
毛主席指著站在旁邊的鄧小平說:“他還是你們的老學長哩!”這時坐在毛主席身邊的蘇紅同學才發現,人後麵還站著小平同誌,不好意思地站起來請他坐下。毛主席卻一把拉住她,打趣地說:“鄧小平是黨的總書記,讓他為人民服務,站一會兒沒關係。”小平同誌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我是於1926年初由黨組織決定從法國到莫斯學習的。”同學們驚歎道:“這麽早啊,那時我們都還沒有出生呢!”
毛主席見到房間桌子上有幾份《人民日報》,拿起來翻了翻,詢問大家平時能看到國內哪些報紙,國內報刊到莫斯科需要幾天……同學們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對遠離祖國的同學們能經常關心國家大事,感到十分高興。
晚上8點多鍾,毛主席離開學生宿舍,乘電梯下到一層。電梯門一打開就見到許多外國同學等候在那裏,熱烈的掌聲響起來。毛主席熱情地同他們握手致意。正要往前走時,毛主席看見有兩個外國青年手裏舉著什麽東西,從走廊那一頭跑來,便停下腳步,想看個究竟。原來是兩個外國留學生,一個是捷克人,另一個是保加利亞人,他們每人拿著一本俄文版的《毛澤東選集》,趕來請作者簽名留念。毛主席欣然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他們高興極了,回去後還得意洋洋地向其他人展示扉頁上有毛澤東簽名的書,說要把它留作紀念,終身珍藏。
毛主席在眾多莫斯科大學師生的歡呼聲中,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列寧山。據毛主席的俄文翻譯李越然事後回憶,在接見完留學生回克裏姆林宮的途中,他問毛主席:“您講了很長時間的話,累不累?”主席挺起胸脯很愉快地說:“你看我一點不累,跟這樣生動活潑的年輕人在一起,我自己也顯得年輕了。這些年輕娃娃在這裏學成之後回國,都會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派遣計劃
有計劃地向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先後派遣上萬留學生
毛主席的講話代表了黨和先輩們對留學生的共同期望。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急需大批建設人才,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封鎖的情況下,毛主席和黨中央決定有計劃地向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派遣留學生,並很快同上述國家政府簽訂了有關協議。據此,周總理主持製定了派遣計劃,並成立了由聶榮臻、李富春和陸定一等人組成留學生派遣領導小組,負責具體工作。每年的派遣人數、專業比例等都要報周總理審批。在北京還成立了留蘇預備部,負責對出國留學生的培訓工作,為期一年。
據統計,從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共向蘇聯派遣了9000名留學生,向東歐國家派遣了1000人,共1萬多人。1952年夏天,劉少奇同誌對留蘇預備部學員作了長篇講話。他說,派你們留學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你們去留學就是參加了革命。為派你們留學,國家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要支出很大一筆錢,派一名留學生的費用相當於25戶到30戶農民的全年勞動收入。
毛主席的這次講話,和上述幾位領導人的講話一脈相承,都表明了黨和人民對留學生的共同期望。毛主席的講話,生動活潑,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親切感人,對青年人充滿了無限的信任和殷切的希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為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知識、青春和熱血!
不忘囑托
這些留蘇學生中有200多人後來入選兩院院士和學部委員
正是由於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的諄諄教誨,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留學機會難得,責任重大,並下定決心,學好本領,報效國家。我們以頑強的毅力和拚搏的精神,克服語言和其他方麵的困難,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平時沒有休息日,活動地點就是教室、閱覽室和宿舍,我們稱之為“三點一線”。每天睡覺僅為5小時左右。平時考試成績都為優秀。外國同學好奇地發問:你們中國人為什麽這樣拚命學習?他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懷有一顆火熱的發奮圖強的愛國心!
在生活方麵,我們也保持了簡樸的優良作風。按國家規定,我們每月的生活費本科生為500盧布,研究生為700盧布,和其他國家同學比算是低的,但到月底外國同學卻向我們借錢。我們把節省下來的錢,一般都用在購買圖書資料。按規定,研究生每年可公費回國探親一次。但不少人為了節省國家經費,寧願個人掏腰包購買火車票。
在異國他鄉,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遵守紀律,尊敬老師,虛心學習,保持了良好的作風,得到老師和外國同學的一致好評。在國外,我們認為自己都是祖國形象的代表,對她不能有絲毫的玷汙!我們以自己對祖國的忠誠,高尚的道德風範,刻苦學習的精神,在蘇聯、東歐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我們學成回國均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分配,不計個人名利,高興地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和崗位,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才智和青春。在幾十年的歲月裏,經過探索、磨煉,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幹和中堅力量,不乏科學帶頭人、著名學者、藝術家;不少人成為擔負國家、部門、行業的領導人和決策者。
截至2009年,在留蘇學長中有96位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03位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5位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12位為榮譽學部委員。其中有6位是雙院士。特別是有4位留蘇學長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們是:金怡濓,我國巨型計算機事業開拓者之一;王永誌,我國載人航天功勳科學家;穀超豪,我國著名數學家;孫家棟,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我們為他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留蘇學生沒有辜負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信任與重托,沒有辜負祖國人民的培養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