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個人資料
風語空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雅典衛城 ,希臘古跡甲天下(1)

(2024-12-02 13:27:57) 下一個

衛城是個通用名稱,希臘各地有形形色色類似的建築或城防,都叫衛城或 Acropolis,這個詞的前半部"acro"有頂峰,極端的意思,"polis"指城市。合在一起有山頂城防的味道,中文把 acropolis 譯作"衛城"言簡意準,雅典的這個衛城全稱應是"Acropolis of Athens"即雅典衛城,因為太有名了,在不嚴格的意義上說到衛城一般指雅典衛城。
 
衛城帕特農神廟(Parthenon),那些淡顏色的柱石是當今用同樣的石材修補的。

正如本文題目所言,衛城古跡甲天下,之所以用"甲"而不是佳,是因為它與希臘其它重要古跡比要數頭位,曆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幾乎沒有別的能出其右。幾千年前,嚴格地說六千前的新石器時期這裏就有人類居住。三千一百年前青銅器晚期是東地中海人類社會最為動蕩的時期,戰亂頻仍,兵荒馬亂,文明倒退,社會幾乎崩潰。雅典也未能置之度外,衛城上邁錫尼時期的梅加隆宮殿被毀之殆盡。

居高而住是人類幾萬年進化出的本能,已經融入到了基因裏,登高望遠的衛城山頂自然成了古希臘人建城的首選地點(可及時看到敵人或威脅來臨,且易守難攻)。公元前五世紀,帕特農神殿在以前的廢墟上拔地而起。衛城海拔150米,山頂麵積約3公頃(7.4英畝),圍牆周長760米,高10米,厚達3-6米。今天你參觀衛城,如細心留意找到那些殘存的更早期的建築遺跡(散布在的石灰石柱基座和砂岩台階),就會對帕特農神殿斷壁殘垣的滄海桑田更為肅然起敬。
 
右:衛城山門入口(西側),左:19世紀繪畫中的雅典衛城山門(引自維基百科"雅典衛城山門"詞條)

 
衛城山門(東側),橫梁上的缺失部分已被完美修複。

到了衛城巨岩下西大門園區入口,購票入園。我們買了聯票,包括周圍其他幾個景點,每個隻能進出一次。衛城景點包括邊上的古希臘露天劇場,參觀完山頂古跡下來後不要出景點,左轉去衛城南麵的城牆和該劇場參觀。衛城山頂遺跡依次是山門,厄瑞克提翁神廟(殿),雅典娜勝利神廟和帕特農神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這些建築可能一直到1687年都保存尚好,當時摩裏亞戰爭期間土耳其軍隊在神廟內儲存火藥,被攻城的威尼斯人轟中發生爆炸,導致幾座建築遭到嚴重毀壞,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當年大爆炸後的遺跡。像幾部同時停擺的時鍾讓遊人回到那個曆史時刻。

 
厄瑞克提翁神廟(The Erechtheion)遺跡,位於雅典衛城北側,是一座精美的建築,建於公元前5世紀,采用愛奧尼亞柱式。它取代了古雅典娜·波利亞斯廟(已在此前60年被戰爭摧毀)。厄瑞克提翁神廟是古希臘建築的傑出代表,最為重要的神廟之一。神廟為供奉雅典娜、波賽頓和雅典國王而建,尤其是極具風格的南門廊,用神像作為屋頂支柱(見上右)。

 
雅典娜勝利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Athens)遺跡,在我看來,此神廟與厄瑞克提翁神廟融合在同一建築中。據說是後人采集散在的碎片和石柱等,重新"組裝"起來的。

 
衛城帕特農神廟東麵,可以看到內部修補正在進行。從上世紀初這種"保真"修補就開始了。在山頂的區域裏你可以尋找更早期的遺跡。這座古老的帕特農神廟是在舊神廟的廢墟上修建的。舊的廟宇推倒後,很多建築碎塊被用來填充神廟周圍的地基凹陷。後來被當成極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出土。透過東麵的石柱,可以看到南麵的巨大缺口,估計被當年的爆炸損壞最嚴重。

 
這兩張近距離鏡頭中可以看到神廟的修複細節。希臘人和意大利人的古跡修複技藝高超, 以至於本世紀初中國故宮大修時都請他們去幫助,對牆壁和精細結構的破損老化進行複原修複。


從衛城東端的了望台上回看整個山頂平台。左為帕特農神廟,右為其它兩座神廟。

 
雖然才五月底,雅典的天氣已經很熱,或早去,或準備在毫無遮蔽的山頂"享受"熾熱的陽光。從這裏可以了望雅典市區,遠處是大名鼎鼎的地中海。

 
從這裏望向東北,是著名的狼山(利卡維托斯山),雅典最高點,距此約1.5公裏,是看夜景和日落的好地方。

 
衛城帕特農神廟遺跡西麵(裹著腳手架的一麵)和北麵

 
朝陽下的希德羅 阿提庫斯露天劇場(Odeon of Herodes Atticus)。是公元前五世紀末一位音樂大師為他的妻子建造的。因為視角關係,劇場看上去與衛城連在一起,實際上二者一段距離。仍然是在用劇場。

 
本文最後上一張雅典的穀歌地圖截圖,可見幾乎所有的景點(紅色標記者,紫色的是博物館和劇場)都在步行或兩站地鐵的距離之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