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有 “人之患” 。
卻不知是何時和怎樣染上的?細想一下,很可能是在中文夜校做義工時,不知不覺地得了這種 “職業病” 的。因為當時校方給我其中的一項工作是每周把小學生們的簡體字作文轉換成繁體字,順便也要修改他們的字句,使之流暢成文。然後由他們送到這裏的《星島日報》社,在逢星期三出版的《中文園地》欄目內登出。多年以來,校方反應良好,家長也表滿意。到我辭工時,校方還再三挽留,隻是我女兒已長大,要向大學衝刺,她退學,我才離開的。或因此得 “病” 而不自知。每當我看到那些病句錯字時,很自然地就有了要指出和糾正它的衝動。同時也會考量一下作者的身份和背景,越是 “高知” 的身份和重要場合就越覺不可原諒。例如N年前,曾在成都的武侯祠見過的一副對聯,是唐詩人杜甫的兩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其中的 “煩” 字就明顯是錯了的,應該是 “繁” ,讀過這首詩的人都知道。並且 “煩” 與 “繁” 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用了 “煩” 字,整句的意思就顛倒,貽笑方家了。
另外又說過的電視劇《老酒館》門前的對聯:
滿懷生意春風福,
一點誠心秋月明。
上聯的 “福” 字就是一大敗筆,純屬低級錯誤,應該用 “暖” 字的。
還有電視劇《茶館》門前的對聯:
金雞未唱水先沸;
旭日東升茶溢香。
下聯的 “東” 和 “溢” 都對得不工,詞性不對,應該用 “初” 和 “正” ,整副對聯就工整醒目了。“升” 是應該用繁體字 “昇” 的。
以上這些事例,勢將誤導後人。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會有很多的,也許是急就章,沒時間推敲;或者是學識不夠,水平不足等等。但在下並沒有恥笑他人的意思,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作品就無懈可擊。隻是遵照毛偉人的教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為正確和規範地使用漢字,傳承中華文化出一點微力而已。
但也有另類的病句,似是而非,隱藏得較深,不易察覺的 “漏網之魚” 。例如之前曾指出的:“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明明是要靠船長的,又怎會靠 “舵手” 的呢?再偉大的 “舵手”,在船長麵前都是渺小的。所以毛偉人當年就否決了他人給他戴上 “偉大舵手” 的桂冠。
還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純粹是信口開河,未經大腦的。不管窮富,孩子就是孩子,能 “幫” 家,不添亂就很不錯了,還指望他 “當家” ?真是邏輯混亂了。
今天要說的,是隱藏得更深的病句。是不久前才想起的,唐人王之渙留下的名篇《登鸛雀樓》。童年時就被灌輸,一直都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其實這首詩,我一直都不覺得它好,每次聽到它,讀到它,心裏都是不以為然的,但又說不出它哪裏不好了。隻覺得它德不配位,世人給他的評價太高,是名過其實了。據說是王之渙 (傳世的詩篇六首) 一生的頂峰之作,寫出以後,當地的縣太爺馬上把女兒嫁給他,真是糊塗透頂了!經過細思,今天我大概能說出這首詩的不好了,充其量也隻能拿七十五分:
首句,白日依山盡,日和山都是眼看得到的事實。很精煉,得五分滿分。
次句,黃河入海流。這句就失分了。表麵上看對偶句很工整,但卻經不起推敲,因為在鸛雀樓上看到的黃河是看不到海的,離題萬丈。別說這鸛雀樓是在山西內陸,就是在山東,也不是處處能看到海的。純粹是推想,臆造,就像說 “大米化糞流” 一樣,華而不實。況且這黃河是日夜流的,太陽下山不下山,與它無關。於是乎,這句就該改為 “金光隨水流” 。金光與白日相關,日出而照,日落而息。既忠於原意,又不失工整。能指出它的弊病,又能改善它,才見得老師的真功夫啊!所以這句隻剩一分。
三句,欲窮千裏目,很精煉,滿分。
末句,更上一層樓。能拿四分,因為 “更” 字不能與 “盡” 字相呼應。如果改用 “最” 字,整首詩就完美了!試讀一下:
白日依山盡,
金光隨水流。
欲窮千裏目,
最上一層樓。
如何?二十個字,有五個要替換的,於是就隻有七十五分了。
白日依山盡,日和山都是眼看得到的事實。很精煉,得五分滿分。
黃河入海流。 是 意 景。和 上句。
欲窮千裏目,很精煉,滿分。
更上一層樓。 更 比 最 妙。因為隻有更高,沒有最高。
個人意見而已。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