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劍下天山

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滄海一聲笑
正文

珍愛生命, 遠離詩(人)?

(2014-08-10 21:19:44) 下一個

 

近日,詩人顧城殺妻而後自殺的女主角之一,作家詩人英子以五十歲的壯年之齡,病逝於澳大利亞,成為不大不小的新聞。這讓我想起一陳年舊事,在九十年代,筆者好友H先生當時還在Q大讀書,在顧城事件發生後,他拿出幾篇詩稿給我看,原來是顧城的手稿,是H先生以前在創辦一個校園詩刊時,顧城投的稿,由於詩刊第一期頗具水平,顧城就給他投了稿,可惜,顧詩還未刊登時,詩刊就被學校查封了。那時,顧城已名滿天下(起碼在文學界如此吧)。H先生對顧城說明後,並沒有退稿,稿件就留了下來。及至後來,H先生決定投筆從政,覺得寫詩是跳躍性思維,他從政是純理性思維,就和詩歌拜拜了。

顧城殺妻自殺,一些文學界的人士以種種理由為顧城開脫,筆者深不以為然,顧城即使平時為人不錯(筆者不了解顧),為顧辯護也是對謝燁不公平的。當顧城舉起斧頭對著自己曾經愛過,也曾經愛過自己,還是自己孩子的媽媽時,何其殘忍!縱然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顧城已為自己的行為買了單,但其行為表現出的責任感的缺失,實在令人扼腕。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還健在的,已經流亡西方的另一名“詩人”,在娶了老婆,生了三個孩子後,拋妻棄子,搭火車北上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後和“文學女青年”私奔了。這樣的人,如此自我,連男人基本的責任感都沒有,還奢談什麽普適價值,真是諷刺得緊。 

顧城不是中國當代第一個自殺的詩人, 我們看一下清單(可能不全麵)

1987年,女詩人蝌蚪自殺(33歲)

1989年,詩人海子自殺(25歲)

1990年,詩人方向自殺(28歲)

1991年,詩人戈麥自殺(24歲)

1994年,詩人顧城自殺(37歲)

1996年,詩人兼作家徐遲自殺(82歲)

2000年,詩人兼記者王長安自殺

2004年,女詩人諶煙自殺(20歲)

2005年,詩人周建岐自殺(34歲)

2007年,詩人楊釗自殺(26歲)

2007年,詩人,小說家餘地自殺(30歲),留下重病的妻子和不滿百日的雙胞胎兒子。

2008年,詩人吾同樹自殺(29歲) 

看這些自殺詩人的年齡,除了徐遲外,都在人生最好的年華,令人惋惜,令人無限唏噓。

外國自殺的詩人,也不在少數。

有人研究詩人為什麽多自殺,據說自殺的詩人愛用“我”,“我的”等字眼,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再加上心思敏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激烈波動。另外,我認為,現代靠寫詩很難有豐裕的物質生活,甚至導致物質生活的匱乏,盡管這些詩人也許不在乎或不追求物質上的豐裕,但不可否認的是,物質匱乏會限製詩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與此相反的是,詩人通常內心更豐富,更自由,也更渴望自由,內外的兩極的衝突,未免不是導致詩人自殺的另一個可能原因。

前幾年,由於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熱搏,民國時期的新月派詩人徐誌摩很是火了一陣子,他在追求自己的“真愛”時,拋棄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張幼儀,因為是包辦婚姻,徐有理由拒絕,但為什麽還讓張懷上自己的孩子?! 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常見到,通常是富有才華同時非常自我,以“自由”為擋箭牌,不知責任為何物。因為自我,詩人自殺時,大概很少顧及他們鮮活生命的逝去,會帶給愛他們的人的無盡的痛苦。

按照佛教的說法,自殺的人,下世是不能轉世為人的。

珍愛生命的人們,請遠離詩(人)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