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雞死一雞鳴:寫在油價跌破$70之後(ZT)轉自<maturedpeach>

(2014-12-02 04:49:08) 下一個
本來打算起個什麽諸如“價格彈性分析與國際油價下跌所引起經濟變量波動導致的行業趨勢”之類的看上去高大上標題,不過敲下這*****味道十足的標題自己一看,馬上由明勁巔峰的吃貨狀態升級成暗勁:毛骨悚然全身一大片雞皮疙瘩。正裝吃飯去的地方再高檔,總不如在家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來得爽利。骨子裏的俗人天然反感一切*****犯的演員行徑,從HR角度看,裝腔作勢的一般都沒啥真才實幹,隻能靠其它路子往上爬。


 


國際油價從5月的$110多直接跌到11月28號$66左右,半年多時間幾乎價格腰斬,這種大行情背後的故事眾說紛紜,之前的普遍輿論還是認為經濟製裁壓製俄羅斯為主,但是以OPEC組織在27號拒絕減產為標誌,更多的疑問浮出水麵,畢竟就算為了製裁俄羅斯,也不至於把自家的利潤大把搭進去。更何況製裁俄羅斯關沙特什麽事。要知道從石油產能看,前三把交椅上坐的就是沙特美國俄羅斯,老二老三火並打起來,老大再偏向也不至於一起動手把寨子拆了吧?OPEC底下諸如委內瑞拉之類的小兄弟看著油價下跌眼睛都快直了,老大們有話好好說別動手啊,家裏石油都比礦泉水便宜了後麵日子怎麽過。高油價吸的是中國日本歐盟的血,大家一起發財不好麽?


 


另外從曆史上看,即使有突發事件影響油價,也會很快得到控製,把油價當成經濟武器有目的的控製油價波動,曆史上就兩次。第一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打擊以色列,第二次是整個8090年代壓低油價整垮蘇聯北極熊。其它情況比如1978年伊朗政變然後兩伊戰爭引發的油價暴漲,以及1990年被兩伊戰爭拖垮財政的伊拉克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搶錢搶糧搶娘們造成油價大起大落,都在產油儲油大戶的幹預下很快得到平息。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積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百度,石油危機)


 


靠著操縱油價,美國壓製了北極熊整整20年的時間。80年代的低油價高軍費拖垮了蘇聯,而經曆過海灣戰爭油價的短暫暴漲後,90年代繼續壓低油價的後果,就是俄羅斯急紅了眼,差點賴賬賣家底。說到這裏扯遠點,98年8月17號盧布危機爆發,最終以俄羅斯央行大幅貶值盧布並延期支付國債收場,一個讓全體學金融的學渣們喜大普奔的結果就是由一大撥債券操盤手(華爾街套利之父)、公關明星(財政部副部長美聯儲副主席)、學術權威(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組成的明星公司LTCM因為交易模型無法適應小概率事件(比如賴賬……)完蛋了,徹底打擊了金融學院理論派的囂張氣焰。而賣家底結果更好笑,當時窮瘋了的北極熊已經有打算“歸還”日本的北方四島,結果鼠目寸光的鬼子們看著盧布大幅貶值,竟然想拖著談判好討價還價,這一拖不要緊,誰也沒想到拖出條大鱷魚:98年7月份普京榮升俄羅斯黑暗勢力大boss,帶著墨鏡背著雷明頓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前KGB)上任儀式上篡改了阿諾的台詞,I’M HOME。回家了的普京緊接著99年8月9日任副總理,前總理政府倒台,8月16號出任總理。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突然宣布辭職(葉利欽真狠啊),根據憲法普京直接成為代總統,原定於2000年6月的大選提前到3月份舉行,3月27號獲勝正式開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


 


至於談判北方四島?嗬嗬


 


言歸正傳,單純從降價這個市場行為入手分析,有幾種可能性:


1供應過剩,供應方麵對市場飽和隻能降價搶占現有市場份額;


2 市場需求減少,供應方降價促銷;


3 產品本身質量出現缺陷所以靠降價彌補損失;


4 行業技術升級,內部靠價格戰重新分配市場份額優勝劣汰


基本上來說,隻見過奸商坐地起價的,很少能碰到過敞開了讓利於民的好事。商場大幅降價打折隻有幾種情況,要麽是淘汰品要麽是殘次品要麽是限量打廣告促銷,即使是搬遷清貨,剛需產品也不會降幅太大。聽說過買衣服吃飯來個五折八折的,賣車賣房的可能麽,光銷售人員這關就過不去啊。而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這個特性本身就決定了這次油價大幅下降很不一般,畢竟需求減少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血少了整個經濟會衰弱,更何況還有中國這個能源黑洞的存在,第二項排除;而石油作為產品也沒啥質量問題可言,降價跟促銷以及產品質量問題沒關係,第三項排除;OPEC拒絕限產保價格這項決定說明供應方本身否定了供應過剩這個選項,第一項排除。


因此隻有第四項這一種可能性:技術升級,行業內部為搶占市場份額以及定價權而進行的價格戰。


畢竟不是在石油行業吃飯,因此隻能進行事後分析,得出結論以後再反向往回推。從現有的情況看,美國這幫人夠賊的,很明顯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路子。打著製裁俄羅斯的旗號拉上沙特一起在$110價位左右開始價格戰,實際上卻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盟友之間禍起蕭牆才是最現實的寫照。而被人賣了卻幫著數錢的沙特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行業內部的美國人靠著頁岩油的技術革新咄咄逼人,倚仗產能不斷增加明目張膽的搶占國際石油市場份額;而行業外部的能源消耗大戶們更是虎視眈眈,中國歐盟日本,這塊頭跟產油大戶美國沙特俄羅斯打場世界大戰都綽綽有餘,更何況美國這個二五仔還吃裏爬外背叛了革命……


 


內憂外患,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如果OPEC限產保價格,美國這幫玩錢的行家肯定不介意繼續降價賣油,而貪便宜是全球人民的共同屬性,這樣一來石油定價權就算易手,OPEC脅石油影響天下的能力一朝煙消雲散。一旦如此,OPEC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就算價格戰再肉痛再慘烈,沙特應該也沒有其它的選擇。11月27號OPEC不限產保價格的決定也就一目了然。


 


分析清楚已經發生事情的來龍去脈,才好對未來進行推斷。OPEC已經做出了正式應戰的姿態,而結果就已經很明顯了。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中國的光棍節美國的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各國敗家娘們血拚的氣勢都鬼神辟易,更何況已經被高油價折磨好幾年的全球消費者。麵對這麽一群財大氣粗的貨,換誰都得跪。三個產油大戶中,美國反水力壓俄羅斯1對1,剩下的沙特一個是抗不住中國日本歐盟這些土豪的。


 


勝負已定。


 


石油定價權之爭的結果隻能有兩種可能性:坐下來談判劃分利益或者一棍子打殘沙特俄羅斯。個人認為打殘的可能性不太大,一是因為想真正打殘俄羅斯成本比較高,二是周圍敲邊鼓打醬油的各國也不會看著美國一家獨大吃獨食,三是吃相太難看,手下小弟也會寒心,畢竟沙特鞍前馬後的緊跟了30多年。另外吃的急了消化起來也需要時間。因此估計最後開個團結勝利繼往開來的畫地盤大會還是很有可能的。


 


如同英國二戰後殖民地經濟體係的全麵潰散,以及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崩盤,可以預見的是世界經濟大環境已經再一次發生了變化,如何趁火打劫坐地分贓,好吧,如何順應曆史潮流適應新環境增加收入發展經濟,才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