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姿勢,看看股市裏的\'一月效應\',就不難理解現在的調整了(ZT)轉自<馴黑馬>

(2014-12-13 04:54:01) 下一個
什麽是一月效應

一月效應是從統計學角度分析股市走勢的一種慣常現象,指一月份的回報率往往是“正數”,而且會比其他月份為高;相反在十二月的股市回報率很多時會呈現 負值。在傳統股市智慧之中,每逢踏入新一年的一月,股市總是升的多,跌的少。最初出現一月效應的國家是美國,然後其他國家的學者也陸續發現一月效應存在其 他股市之中。

對於一月效應的出現,學者認為這與美國“資本增值稅”的稅務安排、基金粉飾廚窗、員工的年終花紅及美國年尾的重要假期(感恩節、聖誕節、元旦)有莫大關係。
一月效應的形成原因

根據統計學的驗證結果顯示,一月份的回報率往往是"正數",而且會比其他月份為高;相反在十二月的股市回報率很多時會呈現負值,而學界稱這種現象為一月效應。

在傳統股市智慧之中,有一個效應叫做一月效應,內容是每逢踏入新一年的一月,股市總是升的多,跌的少。最初出現一月效應的國家是美國,然後其他國家的學者也陸續發現一月效應存在其他股市之中。

十二月跌一月反升

一月效應是相對的,如果市場是有效率及正常的話,原則上每個月的回報率平均也應是差不多。但根據統計學的驗證結果顯示,一月份的回報率往往是正數,而且會比其他月份為高;相反在十二月的股市回報率很多時會呈現負值,而學界稱這種現象為「一月效應」。

為何十二月跌的多,到一月升的多呢?如果市場存在一月效應的話,是否應該在十二月買入股票,在一月沽出,然後賺取最大利潤?學者都嚐試去解答這個問題,而出現股市一月效應,可能是因為以下的原因所導致的。

(1) 稅務效應:在美國的稅法是這樣的;如果投資獲得盈利是需要繳稅的,這個稅項就是「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 Tax)。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比買入價高,那麽所賺取的利潤便要繳稅。但這稅項是對稱的,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比購入價低,投資便出現虧損。而原則上,這些 虧損是可以扣稅的。

一月買入心儀股份

股票投資的賺蝕稅務效應,不是計帳麵的,而是根據實質的買賣。如果持有股票是帳麵虧損的,原則上不能扣稅。要把股票在市場上沽出,把帳麵虧損變成實際虧損,才能獲得稅務寬免。

而美國報稅的截數日在每年12月尾,因此如要獲得扣稅,便要在年尾之前把帳麵虧損股份沽出。為了降低所繳納的稅款,不少投資者都會在12月前沽出帳麵 虧損股 份,形成了12月的市況偏淡。但到了翌年1月,一切都重新開始,投資者會重新投入市場,把12月套現的資金重新投放股市之中,買入心儀的股份,繼而帶動股 市上升。而這個由稅務因素帶動股票上升的效應,叫做"Tax Loss Hypothesis"。

(2)粉飾廚窗:基金多在12月做年結,製作年報在年初寄給基金持有人,而基金年報之中會有一項十大持股的列表,告訴基金持有人,基金所持有的股份是 甚麽,讓基金客戶知道基金的投資策略。既然要披露有關持股量,所持有的股份要盡量能見人的,例如一些穩健的藍籌股份便符合要求。但問題是藍籌股的回報較 低,因為風險同樣低,可能會令基金表現 沒有那麽吸引,所以折衷的辦法就是在年初之時,購入一些二、三線上市公司,藉著它們來提升基金回報,然後在年結之前,把這些股份沽出,換入藍籌股份,使到 基金持股列表更加好看。

結果是每逢年尾之時,一些一以下的股份股價下跌,反而大藍股股價有支持。當踏入翌年一月,基金已完成了年報工作,新的一年又要重新爭取表現,於是重新吸納股份,帶動股市上升,形成一月效應。

(3)年終花紅效應:傳統西方派發花紅日期,多在12月尾、1月初。人們把花紅或雙糧投入股市的時間多在1月,因而帶動股市出現一月效應。

(4)一年之計在於春:12月出現多個重要假期,在美國有感恩節、聖誕節及新年年假,而基金經理多在12月休假。在1月放假歸來,重新投入工作之時,往往會重新部署投資,購入股份,繼而帶動1月股市上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