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博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正文

對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故事情節的疑問

(2014-07-16 22:14:08) 下一個
     《嫌疑人x的獻身》是東野圭吾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並被改變成了同名電影。最近閑暇之餘,將原著重讀了一遍。細讀之後,對小說的故事情節設計產生了一些疑問。
 
       靖子母女殺了慎二後,石神幫助處理了屍體。在書的結尾交待了屍體是如何被處理的,分成六塊,分別綁上石塊,仍進了隅田川,而且分了三個地點,即便被發現,警方也絕對查不出死者的身份。石神確實做到了,直到故事結束,屍體也沒被發現。之後旅館報警有人失蹤,此時此刻,事件的發展有多種可能性,其中最糟糕的可能性是慎二的屍體隨後也被發現。這一可能性就是石神此後所有設計的前提。這一前提是小說整個故事的邏輯基礎,後麵所有的精彩情節都是建立這個基礎之上。而我質疑的恰恰就是這個前提,因為它太薄弱,無法必然地引出其後那些精彩的部分。
 
       假如慎二的屍體被發現,警方根本無法將此和從旅館失蹤的慎二聯係起來,因為石神在處理屍體的時候已做了這方麵的準備,即防止死者身份遭曝光。對警方來說,慎二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也許還活著,隻是暫時失蹤。如果沒有後來所有的設計,至此,這隻是一個普通的失蹤事件,不會被當作凶殺案去調查,警察更不會去查靖子母女所謂的不在場證明。
 
       但是,當石神精心設計的一切被實施後,事件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首先,警方確定了這是一起凶殺案。其次,被害者身份被確認為慎二。很快警方就將視線投向了靖子母女,而其後發生的一切這裏就不再贅述。總之,看似天衣無縫非常縝密的計劃實際上是多餘的,它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並最終引火燒身。
 
       在書中作者是想表現石神對靖子的那種愛,但問題是按照書中作者設計的前提,邏輯上完全可以有一個好的結局,隻要石神處理完屍體後不去實施那一套複雜的計劃。而為了表現奉獻自我的這種愛,作者不惜犧牲了情節上的合理性。如果將這個前提稍做些修改,使石神其後的計劃和行動變成一種必然的話,小說就更完美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