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首先聲明,在下支持柴靜。霧霾是個害人的東西,在中國生活的人無論何種立場,都應當支持柴靜的呼籲清除霧霾。柴片揭露出來的一些事實是令人發指的。比如,明明是冒黑煙的重型卡車未安裝過濾裝置,廠商卻給卡車授予國四標準(即安裝了尾氣過濾裝置)。這樣明目張膽的造假,是可忍孰不可忍!又比如,汽油的燃燒標準,國家製定標準的部門(主要是由“兩桶油”的所謂專業人士組成)為什麽一定要把這個標準定的比國外的低兩到三個等級呢?要知道,每低一個等級,汽油的燃燒就更不完全,汽車排放的尾氣就更嚴重。
柴片一出來,引起了正反兩個方麵的辯論。這是正常現象。但人身攻擊就不必了。比如拿柴靜的孩子生什麽腫瘤做文章,拜托好嗎?給人家一點隱私行不?柴靜沒有說這兩者是有關聯的。
另外有一些批評柴靜的,我看就是在瞎搞。比如,我看到一篇最爛的批柴靜的文章,居然是在質疑柴靜在片子裏拍攝的一個女性肺癌患者,因為柴靜強調這個女性隻有五十來歲,不吸煙,而且家人也不抽煙,故反駁的文章認為柴靜是在不斷的誘導觀眾“她的肺癌是霧霾引發的”。該文又引用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的論文:“中國雲南省宣威縣的一些地區的不吸煙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發病率——是中國其他地方的20倍。該地區(柴靜引的該女病人屬此列)的女性用敞開的燃煤爐為家庭取暖和做飯,這些爐子並不把煙排往室外。”
這個引用不正是在證明柴靜說的對的嗎?!穹頂之下,大家都在燒煤燒汽油。差別就是,一個是在屋內燒,一個是在霧霾的穹頂之下燒,都是煙,僅有毒氣體的濃度有差別而已。但對一些易感人群,或者長時間暴露的人群(如卡車司機---柴靜片)來說,這絕對是個高危信號。
嗬嗬,這也算是在駁斥柴靜嗎?!!
還有一個就是方舟子(筆者注:在下大致上是支持方舟子打假的)的駁柴靜影片文章。舟子比上述文章作者明顯要高明。舟子的手法是:一是用玩具熊的來源可疑說明柴靜的誠意不足。二是利用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柴靜把pm2.5采樣儀放在炒菜爐子旁邊(6分41秒),指出柴靜缺乏科學訓練,進而推出柴靜的數據不可信的結論。最後利用柴靜某圖跟她引用的原圖的不同,質疑當PM2.5升高時,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係統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率也升高的相關性,直指柴靜有造假嫌疑。
真不虛方舟子的浪名,是不是啊?
這第一條,在下就不駁斥了。從第二條開始。
我們都知道,在科學上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就是說當某一個理論或現象被證明以後,後來者若要推翻以前的理論或者證明原來的現象錯了,那麽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是在後來者。也就是說,方舟子若要證明柴靜錯了,那他就要重複柴靜的pm2.5采樣儀實驗三次,證明城市環境中空氣裏的苯並芘濃度沒有那麽高。如果方舟子沒有這麽做,光靠嘴皮子是不能駁倒柴靜的。就是這麽簡單。
再說第三條吧,PM2.5升高時,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係統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率也升高的相關性應該是不存在疑問的。方舟子想要在相關性上做文章是牽強和不擇手段。很顯然,方舟子也並沒有說到點子上。也就是說,柴靜引用的這張圖和這篇文章還是有些問題的。因為僅僅用兩者的高相關性,便得出當PM2.5升高後,可以引起非意外、心血管係統疾病以及呼吸係統疾病的死亡率升高這個結論是有困難的。
問題在哪裏呢?很簡單,我解釋後各位就清楚了。
排放燒煤燒汽油是每天的,基本是個衡量。可是霧霾並不是每天都有,而每天的PM2.5的濃度也是有波動。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形成霧霾和引起PM2.5的濃度升高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麽呢?筆者沒有研究過,給些大致的猜測吧。是不是不刮西北風的日子霧霾多點或者PM2.5的濃度升高呢?或者和刮東南風的日子有關吧?和低氣壓有關嗎?和太陽黑子的活動強弱有關嗎?和月亮周期(潮汐)有關嗎?我看了原文的摘要,作者還研究了PM2.5的濃度和氣溫的相關性,有關嗎?是正比關係(即溫度升高,PM2.5的濃度升高)?還是反比關係?
總之盡管這兩者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在做出當 PM2.5 升高,引起非意外、心血管係統疾病以及呼吸係統疾病的死亡率升高的結論之前,首先要一一排除上述因素(如刮東南風,低氣壓,高氣溫等)與非意外死亡、心血管係統疾病以及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的相關性。 隻有當引起霧霾、PM2.5濃度升高的各種因素和非意外死亡、心血管係統疾病以及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的相關性一一排除之後,人們才能得出霧霾和PM2.5濃度升高可以引起非意外死亡率、心血管係統疾病死亡率以及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率的升高的結論。
就是這麽簡單。但這是必需的。
柴靜畢竟是記者出身,沒有係統的受過科學訓練,報道中出現一些問題是情有可原。但方舟子是博士,也受過博士後訓練,沒有看出其中問題,可見其功底起碼不嚴密吧?
作為本文的結尾,筆者想為中國的克服霧霾努力也做點正能量。因為克服中國的霧霾不能光借鑒外國經驗,有時候需要創新的。記得筆者曾經在一篇博文中建議“減緩北京環境汙染和交通堵塞的最有效措施”(點擊閱讀:減緩北京環境汙染和交通堵塞的最有效措施)是將一些不必要的部門遷出北京。
在這裏筆者提出新建議,為了徹底的緩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堵塞現象,中國政府應該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比如政府部門實行每天十六、二十、甚至二十四小時連續辦公製度。大中型的商鋪、飯店等也需要實行相應的(可以試行,然後看效益)每天十六至二十四小時的營業時間。這樣的話,極大的方便了客戶,徹底的錯開高峰時間,反正現在很多地方是徹夜不熄的,電源應該不是問題。但是汽車的尾氣排放可以極大的減少。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