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答案是肯定的。這兩天我一麵觀看電視中轉播的日本地震、海嘯以及核危機的報道,一麵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現在我的結論就是日本將會沉淪,這個可能性極大。雖然日本不定會淪落到菲律賓一樣隻有輸出菲勞一途,但其經濟走向肯定會低於南韓了,以後日本將在南韓和菲律賓之間沉浮。我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下麵幾方麵的因素決定的。
第一,日本已是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了
是美國教育的結果,日人再也沒有血性了。你看那日本人,在自然災害襲來或在以後的自救“救災”中,他們基本上是各自分散為戰,既沒有組織,也沒有精神,更沒有召喚,一切都在等待政府。可是政府在哪裏呢?看清楚了,政府是能推諉就推諉的。
我沒有聽到有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行為,你聽到了嗎?日本人完全向機器人一般了,紀律、平靜、麵無表情,勉強一笑後更是死寂的平靜。再比較汶川地震中國人的表現,在危急關頭犧牲自己救助別人的事跡比比皆是。在後來的救助中,各級政府自救救人,中央政府、解放軍都表現出色。兩相對照,這個差別真是太大了。
電視中還看到那些政府征來救災的自衛隊子弟兵們,他們進行所謂“搜尋”時,隻是裝裝樣子,甚至連“樣子”都不裝,一隊士兵魚貫而行,找好走的路走,後麵的隻是緊跟著前麵的走。這樣搜救有用嗎?你再看看解放軍的搜救行動,一字排開,絕對不是裝樣子的。
我還不懂的是,為什麽到今天日本政府竟然還不接管出了問題的核電站?!現在好啦,今天連留下的最後五十名工人也撤了出來,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極大的汙染源,極大的災難而不顧!
第二,核汙染對日本製造業和觀光業的沉重打擊
日本之所以經濟強大,是因為日本的製造業,豐田、三棱、索尼、日產等巨頭。可是這次事件後,誰還敢買日本貨?農產品,水產品,恐怕都會打上核汙染的問號。汽車呢?電視電腦呢?你真的願意冒著放射線的危險(盡管這可能性很小),坐在汽車裏或者屏幕前享受生活嗎?
如果說此次事件對日本製造業的打擊是巨大的,但對觀光業的打擊,恐怕就是致命的。還會有誰去日本旅遊購物呢?到處都是埋葬了的冤魂,還有就是癌症患者,日人往外跑都來不及了。
這次核汙染的影響會很廣泛。中國,俄國,南北朝,美國以及加拿大諸國均會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對日本品牌是負麵的。日本本身在處理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表現不彰也會影響消費者的信心。所以,日本製造業蕭條、觀光業凋零是更可能的結局。經濟要重振雄風容易嗎?
第三,昔日日本經濟飛騰期的外界環境已經不在了
當年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短期內起飛,借助於朝鮮戰爭。當年中國因為美國封鎖,再加上自己折騰,而美國也在扶持日(日本至少不用太多軍費開支),這些都在客觀上為日本經濟騰飛創造了條件。
而在今天,美國雖然還是一國獨大,但已經露出疲憊。現在美國對日本的扶持恐怕已經力不從心了。而且,昔日的亞洲四小龍都已強壯,尤其是南韓,就算沒有今日的災難,南韓的電子業和汽車業已經在逼近日本了。今後,日本和南韓的競爭將會更激烈、更白日化。在這裏,美國為自己的經濟複興也會犧牲日本。
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崛起。中國製造業已經是全球最大了,打遍天下無敵手。如果說當年日本經濟飛騰是個奇跡的話,那麽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崛起,更是舉世無雙了。而且在中國的後麵,還跟著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等國。再加上老牌的歐洲工業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日本的產業被取代不是沒有可能。
基於這三點,我是不再看好日本了。
那麽,這場災難將如何收場呢?一種可能是日本相當部分國土受汙染不適合居住,同時日本的能源也不能支持現有人口生活。基於此,大批日本人移居海外。我猜想,如果最壞的情況出現,可能會有五分之一的日本人海外移民。
中國和美國,可以在這波移民中,各接收三分之一左右的日本移民,其餘三分之一可分散在世界各地。相當部分的日本人都有中國血統,基本就是華夏子孫,中國可以將日本移民分散安置在內地,甚至邊遠的西藏、新疆等地。日本人的教育和文化素質都是相當高的,肯定會對所在國,包括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發展起到正麵作用。
這樣就消除隱患,間接地緩解了日本目前麵臨的人口及能源壓力。
不是我幫日本人說話。
希望這次事故讓各國能看到核安全的重要。中國未來一些也要建很多個,大概是投資1萬億RMB,這麽多錢,必定有貪汙。 要是核電站安全有隱患,這就是懸在頭上的炸彈。 原核工業總公司書記已經受賄下台,
沒有毀壞,何來建設,又怎麽能增加GDP呢。
上次神戶大地震後,接著就是2-3年的日本經濟良好恢複期。
強烈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