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先載一段《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子楚為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這是成語“奇貨可居”的出典。
秦國的強國之路起自秦孝公。孝公啟用商鞅實行變法,包括建立郡縣製並加強中央集權等。同時從秦孝公時代起,秦人就不斷的開疆擴地,頻繁對外征戰。孝公後,另一位在秦國曆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是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在位時間很長,秦國也繼續擴張。其間最著名的戰役,也是決定秦國和趙國之命運的決戰,是長平之戰。據史載,僅該戰役,秦國戰將在長平一帶坑了四十萬趙國兵卒。
這就是“紙上談兵”等成語的出處。不過,在下覺得這裏的“萬”字恐怕不是現代數學中“萬”的概念。在古代,百戶長率的兵肯定不足一百,千戶長是統帥幾個百戶長的,而幾個千戶長,就聚成了“萬”。所以四十萬很可能隻是一個單位名詞,而不是數字。
在秦昭王與趙國的互相攻打過程中,為了建立起一點點的“互信”,雙方都將自己的公子送到敵國當人質。這在戰國時代是很常見的做法。在當時,秦始皇的爸爸子楚,就是作為秦國的人質送到趙國。於是就有了呂不韋“沽價待售”的故事(見上)。於是呂厚待子楚,後又去秦國說服華陽夫人認子楚為親兒子。再後來秦趙真的動起了幹戈,華陽夫人遂賄賂趙國守卒讓子楚逃回秦國。子楚回到秦國不久就做了國王,生兒子贏政,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據野史,不韋將自己用過的侍女夏姬為子楚納妾。然而夏姬當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胎兒。後夏姬懷胎十月“巋然不動”,直到十二個月才生下兒子始皇贏政,所以騙過了子楚。按民間的傳說,懷孕十二個月生的就是龍子,是要做皇帝的。
這就是秦始皇和他爸爸的故事。
六十年前共和國開國第一仗,國父毛澤東將自己的兒子送到抗美援朝的前線。有人說是為了鍍金。其實不然。因為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從來沒有打過,更何況美軍的裝備要遠遠好過誌願軍。誰都不知道打的結果,是一觸即潰呢,是千裏躍進呢,還是越挫越勇呢?都不好說。所以說,毛澤東作為父親這一舉動是擔著極大風險的。
六十年後的今天,怎麽中南海的領導人們紛紛將自己的子女送去國外求學。這是鍍金麽?或是逃逸?或者是演出活生生的現代版的人質呢?
不過各位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或許應該想的另一個問題是,國家領導人將子女送出國門讀書深造讓西方感覺安全呢?還是不將子女送出國門讀書深造讓西方感覺更安全呢?在下覺得,中南海的領導人們將自己的子女送往西方受教育更是一項政治宣誓,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向西方學習“先進東東”而已。背後的政治含義絕對深刻複雜。
因為這簡直可以說,中南海的領導人們是對西方是掏心窩窩了。我將我的孩子們都送到你那裏,任你感化任你灌輸任你教育。這是在行為上向西方表白,雖然中國目前沒有走你們的路,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不具備同樣的條件而已。但是我把自己的孩子們當作“人質”交給你了,隨你用你的價值觀去改造他們。如果你真的堅信你們的製度好,你們的價值觀高尚,你們代表的是未來,那麽就等著下一代來完成中國的改造吧。
難道,這還不明朗?那些誰們還用得著那麽著急嗎?
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