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動武時不得不考慮的幾個問題
(2007-10-05 00:21:52)
下一個
作為一個中國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家兄弟互相殘殺。大陸和台灣是親兄弟,如果打了,這傷痛幾輩子過去,還一直會存在的。但是,台灣要獨立,大陸該怎麽應付呢?就比如現在,陳水扁提出以台灣的名義公投入聯,就明擺著已經踩在紅線上了,打還是不打,大打還是小打呢?
本文的目的,是在立足於打的情況下,怎樣打才會讓兩方麵付出最小的代價,金筆先拋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或許這裏的 "能工巧匠" 會將他們完善起來。
在計劃打的情況下,不得不考慮美國因素。美國對台灣的支援,來自於三方麵的考量。(一) 舊日盟友;(二) 民主價值;(三) 台灣關係法。另外,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台灣保持現狀對美國也最為有利。但是在戰爭情況下利益和利弊將會同時存在,在權衡 "益" 和 "弊" 的天平上,孰重孰輕將決定美國的反應 (程度)。
這是因為在四九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台灣一直是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圍堵的關鍵環節。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實施軍事打擊時,美國袖手旁觀,美國將會失去道義。今後無論哪個國家,在緊跟美國時,都會考慮在關鍵時刻美國能否保護他們的利益 (如台灣)。
說到台灣的民主選舉,雖然十分喧囂並且還有不公,但畢竟走上了美國定義下的 "民主國家" 的道路,民主的價值觀使得美國和台灣更為接近,美國民眾在選擇中國大陸和台灣政權時,毫無疑問的將會偏見台灣。
美國的《與台灣關係法》是美國試圖幹涉中國內政 (美國承認一個中國) 的法源,但這是美國的國內法。該法第二條規定 "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並且言明,美國關切任何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製或禁運來決定台灣前途的努力。正是該法的存在,台獨分子才敢 "有恃無恐" 叫囂獨立。
但是這三者連在一起並不自動構成美國一定會武力援台的結果。特別是,假如大陸采取一些特殊的戰爭策略,這將對美軍援台與形成一種考驗。
第一種,對台獨的戰爭是以台灣內戰的形式出現的話,或者在表明象是一場內戰,或者是由解放軍牽製了國軍主力後的一場內戰。因為美國人民對介入他國內戰一向很反感,所以這會減弱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決心。
第二,假如在台灣軍方在和大陸軍方的對峙中,台軍和陸軍顯示出某種 "默契" 和 "配合"。比如,大陸方麵宣稱打擊的隻是台獨分子,甚至隻是打擊台獨的標誌性建築,如導彈攻擊民進黨總部大樓等 (這時看台獨領袖是否敢堅持樓內,嗬嗬),如果台軍沉默,則這也會影響美軍 (鷹派) 出兵的決心。也就是說,大陸軍隊在手術式的剔除 "毒瘤" 時,隻要台軍反應軟弱,則美軍也將猶豫不前。
第三,戰爭非常的小,是一場零星戰,是一場你來我往的 "拳腳戰" (即沒有章法的亂戰),戰爭是由一方挑釁開始,然後相互報複性的打擊對方,並且戰爭在緩慢的逐漸升級,但同時,解放軍並沒有任何登陸的舉動或準備。這樣的戰爭,有點象陳水扁的台獨策略,逐步切割香腸,戰爭非常小,非常緩慢的升級。因為戰爭太小了,這對美國將是一個考驗,美國是否裹足不前呢?因為美國不想貿然失去 "調解人" 的身份,而與中國大陸為敵。但這時台灣民眾的信心呢?
出現以上情形,同時中國政府的反應中針對美國護台三方麵的考慮,作出下麵的舉動,則美軍武力介入的可能性會減少。
比如,中國政府在軍事行動的同時宣稱,第一,中國軍隊是為了維護台海現狀不至於改變,而選擇性的打擊分裂勢力。中國軍隊在完成任務後,將會自動退出台灣 (比如對越南戰爭)。第二,在中國軍隊退出台灣後,中國邀請美國一起監督,由台灣人民選舉出新的政府,再由新政府跟中國大陸政府商談台海問題的解決之路。
假如中國政府和軍方在采用類似的戰略出擊時,除了聲明外,還在外洋布置了核潛艇,擺出跟美軍決一死戰的決心。這時候,美軍武力介入的可能性我想會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