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本人在日期間,日本社會上曾發生過不少具有影響的事件或事情,雖然這些事情與本人毫無幹係,但有些事情給本人印象較深,在此略述一二。
首先說說當年轟動一時的宮崎勤誘拐殺害幼女事件。事情的大致經過如下:88年至89年之間的一段時間,與東京都相鄰的埼玉縣某市接連發生四起幼女被誘拐殺害的事件,被害幼女年齡在4歲至七歲之間,期間還曾有被害人的遺骨被裝在紙箱中置放於被害者的家門口。凶手的殘忍和囂張震驚日本社會,警察一時破案無功,媒體對於該事件的報道連篇累牘,弄得案件發生地人心惶惶。當時有犯罪心理學家和所謂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撰文或直接在電視媒體上現身說法,分析推理罪犯的犯罪心理,揣測罪犯的可能身份和特征,但這些專家和小說家的專業分析於案件的偵破並無實際幫助,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凶犯居然主動投書給報社(忘了是讀賣新聞還是朝日新聞)擾亂視聽,挑戰社會。凶犯在投書中自稱是一個失去生育能力的婦女,生活失意,對社會和他人絕望因而產生對社會實行報複的念頭雲雲。投書在報上全文刊登並附有凶犯投稿手書的影印件,於是專家又通過筆跡鑒定分析凶犯的性別教育程度等等,尋找可能的線索,但仍然不得要領。後來凶犯膽大妄為,居然在風聲鶴唳之中再次頂風作案,當凶犯以拍照為名試圖再次誘拐某幼女時,正巧被幼女父親撞見,上前盤問,凶犯慌張,行為蹊蹺詭異,遂被幼女父親纏住並報警,警察趕到將該行為詭異者帶回警察署盤問,結果意外破獲上訴案件,原來此人正是連環誘拐殺害幼女的凶犯,名字叫做宮崎勤。
案件偵破後,真相大白於天下,凶犯宮崎勤並非如投書所稱是什麽失去生育功能的婦女,而是一個二十六七歲的“禦宅族”,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宅男。此“禦宅族”十分變態,警察在其住宅中搜出色情錄像帶六千餘部,其中包含大量兒童色情錄像和漫畫,還有他自製的他淩辱殺害被他誘拐的幼女過程的錄像。宮崎勤雙手有殘疾,有強烈自卑感和戀童癖,性格極其內向而扭曲。專家對其精神鑒定結果否定其有精神疾病,認為他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他的不少行為的確讓人匪夷所思,比如他自稱與他的爺爺感情最好,但他爺爺死後,他居然吃了他爺爺的部分骨灰,另外他父親在他的案件偵破之後,深感無顏麵對世人,因而投河自殺,宮崎勤被告知之後對其父親因他而死完全無動於衷,甚至聲稱覺得很痛快,其冷血程度讓人歎為觀止。此外上述他在案件偵破之前給報社的投書,其動機目的也使人覺得奇怪反常。宮崎勤一直未曾對自己所犯罪行表示悔意,也不曾對被他所害幼女的家庭表示歉意,他並且自稱是一個好人。但這個“好人”在經過近二十年的審判關押之後,最終於2008年6月在東京監獄被執行了死刑。
宮崎勤事件當時在日本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後續影響也難以消弭。事件之後,所謂的“禦宅族”很受社會詬病,成人錄像製造業,尤其是涉及兒童色情的影像和漫畫作品受到抗議和限製,但社會上也有爭論和異議,認為不能簡單將宮崎勤事件與“禦宅族”及色情業掛鉤等等。
此事件給本人印象很深,除了罪犯犯罪性質的殘忍變態之外,當時還有如下兩點感想:其一是覺得日本的犯罪心理學家和推理小說家大多是紙上談兵的空談家,除了會胡編亂謅離奇故事之外,並無什麽實際本領。他們在案件告破之前在電視和媒體上做了種種分析和推測,說的頭頭是道,仿佛一切了然,諸事都不出他們所料,然而真相大白之後,回頭再看,南轅北轍,全是“一派胡言”。這事已經過去了許多年,有意思的是許多年後,我在看到中國的軍事專家張召忠將軍等人在電視上對一些中外大事做出各種引人入勝的分析推測的時候,居然不期然會想起那些日本犯罪心理學家和推理小說家當年所做的各種分析和推測來。
其二是覺得“禦宅族”的生活方式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長實在是弊多利少。日本人大多性格內向封閉,不善交流,性格上與喜歡稱兄道弟顯得掏心掏肺的中國人很不一樣。日本人雖然表麵彬彬有禮,相互客氣,但彼此內心相對隔膜孤寂,加上性格敏感細膩,有事多藏在心中,天長日久勢必覺得壓抑沉悶,若遇上性格極端之人做出使常人難以理解的極端之事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我在不少日本小說中讀到反映日本人內心深處疏離感和孤寂感的描述,其中有說到生活在像東京那樣的世界大都市之中,盡管每天摩肩擦踵於人海之中,彼此卻極感冷漠,毫不相幹,其中如果任何一個個體突然消失都不會有人覺察到,更不會有人為其消失而悲傷遺憾。孤獨的“禦宅族”唯有從遊戲動漫等虛幻世界中尋找精神安慰和寄托,而其結果則使得他們愈發遠離真實社會。我覺得“禦宅族”的產生既與日本人相對內向不喜與人交流的性格有關,大概也是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之下的必然產物。二三十年前,我在日本時,日本已經是高速經濟發展末期,那時候中國經濟尚未突飛猛進,“禦宅族”之類的說法也沒怎麽聽到過,如今隨著經濟崛起,中國也早已經宅男宅女遍地,前幾年在國內教書時,每每看到學生聚會時,相聚而坐,卻各自無言低頭沉浸於手機遊戲或微信之中的情景,想來中國現在“禦宅族”群體之大也已經蔚然大觀了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