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年高中選科時我想學文科,但是父親說學理科多一門課,上大學的機會大。也就聽從了父親的意見。可是內心裏一直住著一個文科生,對文學,尤其是曆史的興趣時隱時現。可是迫於學業和工作的壓力,一直沒有認真過。但是,這麽多年來一直通過電視劇,百家講壇,網絡和書斷斷續續把中國曆史粗略的過了一遍。 我覺得有必要紀錄一下這個過程,也許對以後的思考有幫助。
對曆史劇的關注始於《雍正王朝》。記得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當地的頻道叫周末大放送,從早到晚,能放10集。那時兒子出生不久,LD周末常加班。我一邊看電視劇,一邊或洗尿布,喂奶或做飯,很是過癮。後來陸陸續續看了清代的《康熙王朝》,《乾隆大帝》。然後有《貞觀之治》,《趙匡胤》,《三國演義》,《漢武帝》,《朱元璋》, 《鄭和》(實際上講的是永樂大帝),《越王勾踐》,《秦始皇》,最近還看過 《大舜》。 當然,有些不止看了一遍,比如我最喜歡的《雍正王朝》,看了最少有3遍。
另一個學曆史的途徑是央視的 《百家講壇》。當然打頭陣的是易中天的 《品三國》,然後是王立群的 《讀史記》,康震的《唐宋八大家》, 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等等。讓我知道了有別於小說的相對真實的曆史,尤其是《玄奘西遊記》,真佩服玄奘對宗教的執著。
當然,學史就得讀史書。史書是中華文明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先後從網上買了 《史記》,4本,是文白對照本,左麵是文言文,右麵是白話文。古文讀不懂的時候,立刻看白話文。白話文不過癮的時候就直接讀文言文。後來買了《資治通鑒》,《三國誌》等等。可惜當年學的文言文多數交給老師了,或者當時學的就不怎樣。這些文言文讀起來不是那麽輕鬆,往往讀幾頁就得停下來。看來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工作,不知能否堅持讀完這些書。
還有一個讓我喜歡上曆史的是餘秋雨。他雖然有點矯情,但是他的一係列作品包括《山居筆記》,《千年一歎》,《行者無疆》等用一種散文的方式敘述曆史,不拘泥於具體的曆史細節,而是從宏觀的感性的角度感受曆史。事實上他成功了,讓那麽多人了解了有別於曆史教科書上的曆史,文化。
最近還翻了一下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的《全球通史 (1500年前後的世界),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中華文明。雖然這本美國人寫的書仍然以西方為中心,而且重點描寫了大航海後西方人征服世界的曆史。
我讀史的目的就想與古人對話,體會什麽是人,國家,民族,進而認識我們民族的曆史,建立民族自信,人生的自信,特別在這個以西方為中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