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65)
2018 (89)
2019 (99)
2022 (1)
前幾天讀到一段汪精衛早年留學經曆的細節,蠻感動的:
1904年,家道清貧的汪兆銘參加官費留日考試,結果他和一批廣州秀才均被取錄。同年9月,他與胡展堂、朱執信等前往日本成為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的公費留學生。學習之外,汪精衛還從事譯書工作,包括日本的《法規大全》等書,每月收入60元。期間,汪兆銘對君主立憲的改良運動還存有好感,曾前往橫濱拜訪梁啟超,希望中國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富強起來,並因此十分崇拜西鄉隆盛和勝海舟。他曾說“我每一次到神田一帶的書店裏去的時候,總不忘記搜集與這兩位偉大人物有關係的著作。星期日到上野公園去,總盡量眺望著西鄉的銅像”,認為如果沒有這兩個人“明治維新不會有那樣好的成就”。
希望中國富強起來,這曾經是百多年來許多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夢想。怎麽現在到了文學城就被有些人罵成五*毛了呢? 那些人還有沒有一點常識和是非?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汪兆銘,1910年於獄中
汪兆銘,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家、革命家、詩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廣東三水縣(今佛山市三水區),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
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