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勝

尹勝,詩人、自由學者、藝術家
正文

尹勝:論素質

(2015-11-18 16:55:37) 下一個

 




國人常言素質,並提出素質教育,而到底什麽是素質呢?恐怕絕多數國人都是盲目含混的,包括那些常把素質掛在嘴邊的人,或許也並不明白素質的真正意義。

素,就是本來,原本,天然的意思。素質其實就是本質,人的本質是什麽呢?人的本質即是人性,儒家說性本善,西方說性本惡。姑且不論本善本惡的對錯是非,隻說人性是如何來的呢?西方說是上帝造的人,那麽人性就是上帝賦予的。中國說是女媧造人,那人性是女媧賦予的嗎?當然不是,我們說人性是天性,說明是上天賦予的。女媧造人這個說法,並不等同於上帝造人,因為其與宗教和信仰並無聯,僅是對於人之來源找一個牽強的說法而已。漢語文化的天道信仰,並沒有如西方文化信仰那樣成為有神的上帝,從而成就具有普世意義的宗教,。

而素也作白色講,隻因為國人主觀認為白色代表了純潔,因為儒家“性本善”的觀念,比擬人性本來是如白色般純潔的。如果是這樣的邏輯,這個素養並非哲學意義的概念,而僅是類哲學概念,也就是道德哲學的一種修辭或形容。

即然素質是人性本質,素質論也就是本質論與人性論,如果說國人素質不好,那就等於是說國人的人性有問題,這就成了人種論。所以,說中國人素質不行,就是等於說中國人人種有問題,或者是劣等民族。事實上呢?人性是天賦的自然性,自然性是不存在優劣好壞的。人的善惡判斷最終歸咎其人格養成,而不是什麽素質。就中國人的人格問題,的確存在巨大的缺失,因為人格的形成與文化思想息息相關,人格養成是後天的,人性本質是先天的,所以人格並不是人性,也不是什麽素質。

嚴格說,素質是儒家文化“性本善”的一種延伸,是道德哲學範疇,而與真正意義哲學涉及的人性和本性本質根本不是一回事。所謂素質,就是堅持儒家“性本善”如白色般絕對純潔的本性,所謂的素養,就是在人生中努力保持這樣的純潔性。《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曆,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宋陸遊《上殿劄子》:“氣不素養,臨事惶遽。”《後漢書·劉表傳》:“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凡此種種,這不過是儒家文化的修身大法罷了,最終符合“修齊治平”的宗法倫理。所謂素質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不過就是“裝”和“演”罷了,裝天真,裝純潔,演坐懷不亂,演儒雅清高......這種虛偽恰恰是儒家“性本善”對人性的錯誤認知,也導致了漢語文化一直尚古懷舊,抱殘守缺,而沒有創造發展的根本原因。


簡而言之,國民性問題是人格問題,而不是人性問題,是思想文化問題,不是人種基因問題。所以,那些談素質素養的人,基本都是些偽道學。當然,真道學也未必就是什麽好東西,僅是比偽道學稍稍好些,這正如牛糞與狗屎的差別。


2015年11月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