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勝

尹勝,詩人、自由學者、藝術家
正文

王道與孝經

(2015-03-26 09:03:13) 下一個


王道在我理解應是王權之道,在古時王雖也做大講,但在《列子》之中已有大道之說,而王道初見於孟子,所以其大之意,並不成立。《易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裏的陰陽之道其實就是大道,說的是我們觀察宇宙萬物的兩極現象與規律:虛實,黑白、男女、長短、晝夜……我們原本所說的道就是規律或法則,而將王與道合並就成了王道,這確也同了天子的意思。漢語文化原本為天道信仰,王將天據為己有就成了天子,那道本是天道之大而廣的自然法則,因為王權強悍故“道”為此也順了王心,成了王道。《詩經》歌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這種邏輯,天下之道莫非王道了。以王權代替了天權,所以王道也代替了大道,對於中國後來的法也沒有了正義和終極意義的自然法,隻因為我們僅有的是王法。所以,我看到現實社會談依法治國或者大談法律,我都不以為然予以恥笑,脫離了真理與正義的法律,那還是法律嗎?或許是,但那僅是王法,而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

在以王這一絕對權力派生出來的文化,幾乎都是為王而服務的,因為王就是真理,就是信仰的天,也就是說君主或領袖就是真理或是信仰本身。在這種以王權專製為信仰的背景下,於是才有了統治萬民的種種文化的誕生。就說出世的道家吧,老子《道德經》其目的並非僅止於揭示天道自然之規律,把辯認宇宙真理做為自己的目標,而其終極目的依舊還是為了郅治,這其實還是王道之言,隻是與儒家方法和思路不同罷了,所以沒有獲得王的青睞。這正是漢語文化的悲哀之處,其天道信仰舉世無雙,而在周朝卻被王權取代,而到秦朝便被徹底廢棄。沒有了天道如希臘神話沒有了宙斯,亦如基督教沒有了耶穌一樣。沒有了天,我們就沒有至高無上的信仰,沒有了至高無上的信仰,也就喪失了無形廣大的道。相信到這裏,已經足以說明漢語文化為什麽在先秦幾乎主導和影響整個亞洲,而後就慢慢式微的原因了吧,到目前就剩下一堆舊書和一群愚蠢麻木的國人,別的幾乎都是西方的文明。

漢語文化脫離天道信仰之後,進入信仰王道,圍繞王道展開的便是諸子,諸子又以儒家之中庸最受王道寵幸,所以在漢代才能獨尊而黜百家之言。儒家除了《論語》的理論綱領,統治臣民最有效的莫過於融匯了法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後來又有漢代董仲舒提出“貴陽賤陰”的思想,形成了嚴苛的宗法思想:忠君、尊卑、貞潔、孝廉的宗法文化體係和道德觀念。這些我在《寫作動機與思想存在》、《文化與信仰,中國民主之路》諸文裏都有提及。《論語•季氏》之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這裏的大人就是王權,到底是什麽樣的叫聖人就沒有定義了。此三畏在我看來,是極其可笑的。畏天命理所當然,但不盡然,天是我們的信仰,其不加害萬物而善予萬物,我們不僅僅要敬畏天,還要感恩天,愛戴天,拷問天,祭拜天…..為何單單隻是畏懼?嚇唬人耶!其實就是借天權而固王權罷了。固了王權而又怕王權,或許聖人言在此就被賦予了對天的解釋權,能解釋天意的就是聖人,可以與天齊,亦可與王齊。這隻是我個人的猜測,這哪是哲理和道理?恰如一個利益集團的合約——王權和聖人合謀了天意,共蕵萬民供養罷了。

這裏不談論語的諸多荒謬之處,就是談《孝經》一例。《孝經》作者無可考,而秦漢的斷代我倒是相信的。因為漢代社會製度就有推舉孝廉的政策。在漢代文化知識被世族階層所壟斷的年代,推舉孝廉不過是一個平息民怨的伎倆、法子,大體上就是一個區域,有聽話和孝順的孩子,便可以入仕,其實是為了塑造順民的典型,這和雷鋒、張海迪差不多,並非就是為了孝的本意,而是統治的一種手段。記得明代文人金聖歎對於孝廉的評注:“有意尋歡,無意得子”。看似講了個黃段子,實則說的是客觀事理。哪個男女上床作樂時會想:“這次我要弄個孩子出來?”孩子何時孕育,是男是女,身高相貌,智商才情,這都是父母做不了主的,那是誰做主呢?我們說是天意,天在做主。既然是天做主的,“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終也是自然的結果,父母恰似孩子的載體,孩子僅是父母性事的附屬品而已,這僅是上天繁衍物種巧妙的設置與安排罷了。

我今天不談《孝經》具體內容,隻講其產生和傳承的邏輯。關於孝這一概念,既然在秦漢就有,那麽一定是傳承下來的。現實中我們的父母也要求孩子要孝順,耳提麵命,生怕孩子不記得。但孝的受益者是誰呢?當然孩子對自己好、對朋友好、對陌生人好都不是孝,隻有對自己的長輩好,那才是孝。《說文解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也就是說,長輩們要孩子孝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謀福利。如果沒有上一代對下一代強調這個孝,那麽這個中國的孝文化早就滅絕了。其實,這就是一代吃一代的文化,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勒索和強求。為了自己的年老無能有個保障,就以孝的名義強加給孩子以責任,美其名曰:孝順。這是非常荒謬和無恥的。也許有人說,孝順不一定是物質層麵的,隻是精神層麵的。其實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上天自然給予的,其感情也是自然發生的,你也沒見西方人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吧?!如果要說文化,應該講感恩與愛,感恩與愛是沒有既定對象的,是由具體的個體生命由心自然生發的。我們對孩子好,讓孩子懂得愛,那麽孩子長大了也會愛我們,這就是很自然的感恩和愛。而漢語文化為什麽要講孝呢?而且還將孝入經,成為《孝經》,將孝入道成為孝道。這種從理論上的拔高其原因還是在於天道被王道的取代,孝隻不過是王道拿常倫常情來愚弄百姓,從而鞏固王道的統治罷了。

2015/3/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