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古語雲:農為邦本,農業安則天下安。作為泱泱大國的領導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今年以來,關於破解中國的三農問題,哪些人最讓總書記牽掛?哪些新問題進入了總書記的視野?總書記有哪些新論述?新華網“講習所”推出《那村·那田·那人:今年總書記的“三農”心事有哪些》對此一一進行梳理。
——老鄉生活過得好不好——
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我國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從目前算起,距離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時間很緊、任務很重。老鄉過得好不好,生活還有哪些困難,如何脫貧致富,這些問題時時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考察。這個村過去是貧困村,近年來村裏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旅一體化,村民生活有了顯著變化。“家裏種什麽?”“土地經營情況怎麽樣?”“農家樂搞得怎麽樣?”習近平走進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房前屋後看得十分仔細。總書記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
【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曆史使命,時代重托,事關我國幾千萬貧困人口福祉。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誌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任何時候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國是農業大國,解決好“三農”問題曆來是治國之重任。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考察時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麵小康不鬆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製機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民增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農業新的競爭力在哪——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然而,在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業現代化還是四化同步的短板。麵對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封頂、農產品成本“地板”抬升、農業生產和價格補貼逼近“黃線”、資源環境亮起“紅燈”的現實,農業新的競爭力在哪裏?現代農業怎麽發展?這是總書記今年著重考慮的問題。
【不能讓主產區越種糧越窮】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先。糧食安全,讓身處中南海的總書記時刻記掛在心頭。他經常在百忙之中,深入田間地頭,察糧情,看農勢。2015年7月16日,在秋糧生長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他沿著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長勢,同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叮囑他們細化增產技術措施,爭取秋糧豐收。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增強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財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齊頭並進。
【農業必須形成新的競爭力】我國糧食產量盡管實現了“十二連增”,但成本不斷提升,帶來產量增加、庫存增加、進口增加“三量齊增”的複雜現象,農業生產亟需提升自身競爭力,對這一點,總書記十分清楚。在2015年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實現眼前的糧食產量穩定,又要形成新的競爭力,注重可持續性,增強政策精準性。 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誌座談會,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再次提出要求。總書記指出,要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鄉村能否留得住鄉愁——
“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山水田園,是鄉親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從鄉村走出來、在城市追夢人的港灣,也是城市居民放鬆身心的樂園。要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讓百姓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對於鄉村環境,總書記格外關心。
【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古生村位於洱海邊,是一個典型的白族傳統村落,已有1000多年曆史。總書記步行穿過村中街巷,同當地幹部邊走邊聊,向他們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情況。總書記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廁所革命”不是小事】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延邊州光東村了解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他指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
——耕地資源安不安全——
耕地,與水、糧食、能源一起,並列為一個國家四大戰略資源。在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成績的同時,地力下降的問題怎麽辦?能否像有些國家一樣休耕養地?如何又能確保需要的時候能及時產得出糧食?這些問題,總書記很關心。
【探索耕地輪作休耕】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安全,茲事體大。2015年11月3日,在關於製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利用現階段國內外市場糧食供給寬裕的時機,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總書記強調,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國家可以根據財力和糧食供求狀況,重點在地下水漏鬥區、重金屬汙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試點,安排一定麵積的耕地用於休耕,對休耕農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開展這項試點,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休耕不能減少耕地、搞非農化、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急用之時糧食能夠產得出、供得上。同時,要加快推動農業走出去,增加國內農產品供給。
【嚴禁以改革之名行占耕地之實】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強對耕地占補平衡的監管,堅決防止耕地占補平衡中出現的補充數量不到位、補充質量不到位問題,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在農村土地製度改革試點中要把好關,不能讓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實。總書記強調,在土地流轉實踐中,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創新農業經營體製機製,又要因地製宜、循序漸進,不搞大躍進,不搞強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揮。特別要防止一些工商資本到農村介入土地流轉後搞非農建設、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等問題。
——如何通過改革打破城鄉藩籬——
如何讓留守兒童早日和父母團聚,留守老人老有所養,進城農民工在城市裏有溫暖的家,如何通過農村改革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些都是總書記牽掛的問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是個大命題,在這一命題背後,“公平”、“共享”的關鍵詞承載了億萬農村群眾的“中國夢”。
【破解二元結構要有重大突破】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係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要推動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製機製,特別是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係建設。要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製度,逐步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