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可金:習近平的網絡觀順應了時代

(2015-12-22 00:46:38) 下一個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這是由中國政府主辦的全球互聯網界最大規模、最高等級的國際盛會,有來自全球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全麵闡述了中國的“網絡觀”,對當前互聯網時代麵對的主要挑戰、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變革以及中國對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問題作出了係統回答,指出了中國建設網絡強國、維護網絡主權、開展國際合作的路線圖,是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進步的宣言,必將對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和全球網絡秩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互聯網革命”

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對世界的影響堪與工業革命相提並論。在習近平的講話中,他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看作是人類社會的一場偉大革命,認為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的確,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所有領域都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它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於思維方式,電子商務、互聯網汽車、網上娛樂、互聯網金融等新生業態發展迅猛,甚至於iPhone,iPad,iGDP,i-world等發展迅猛,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以及更深一步的大數據革命、物聯網革命等,所有這一切都無不與互聯網有關,互聯網正在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主導生活方式。

互聯網在推動人類社會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互聯網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世界範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所有這些挑戰恐怕還隻是冰山之一角,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挑戰也正在相應發展出網絡世界的變種,對於這些挑戰,傳統上在現實世界中的辦法已經不敷為用,無論是資本主義製度,還是社會主義製度,正在麵臨來自互聯網挑戰的共同危機。是否能夠搶占互聯網的製高點,成為決定是否掌握未來命運主動權的關鍵。

在互聯網帶來的眾多挑戰中,最根本的挑戰來自於互聯網秩序的不合理。從維基解密事件、斯諾登事件、微軟黑屏事件、阿拉伯之春事件等諸多事件來看,作為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占據了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設施優勢以及規則優勢,目前,全球有13台域名根服務器,一台為主根服務器設在美國。其餘12台副根服務器中,9台也設在美國,剩下3台分別在英國、瑞典和日本。美國可以通過根服務器輕而易舉地獲得其他國家的情報信息,美國也憑借無孔不入的互聯網不斷地擊穿其他國家信息主權和數字邊疆的城堡,無論其他國家的防火牆如何周密,都難以阻擋美國互聯網霸權的傾軋。

近年來,在中美關係中,網絡安全日益成為熱點問題。表麵來看,美國口口聲聲指責中國對美國發動網絡攻擊,甚至竊取美國政府雇員的信息。實際上,美國是在混淆網絡黑客和中國政府的區別,將網絡黑客挑戰美國技術優勢的狂熱歸罪於中國政府的支持。事實上,對於網絡黑客而言,向最強大的對手發動挑戰是證明自己技術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不論是美國的黑客、穆斯林世界的黑客,還是中國和印度的黑客,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正因為美國技術的強大,所以成為全球黑客“論劍”的靶子。也許美國並不是不清楚這個事實,隻不過美國為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借黑客說事,抹黑和妖魔化中國,最為敲打中國的一個口實,其霸權居心,昭然若揭。中美關係中的網絡安全問題,是當今世界網絡秩序混亂的一個縮影,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可能會製造更大的混亂和失序,給人類社會帶來悲劇和夢魘,要求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共同推動全球網聯網體係和秩序的轉型,這是互聯網革命的必然要求。習近平主席正是在這樣的人類曆史高度看待互聯網革命的,也是從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網絡觀的。

“網絡治理四原則”

麵對互聯網革命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應該建立一種什麽樣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呢?作為一個有著6.7億網民、413萬多家網站的互聯網大國,習近平認為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係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在此思路指導下,習近平提出了互聯網治理的“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網絡主權原則。目前,在互聯網治理問題上,中美兩個互聯網大國爭論的焦點問題就是究竟是堅持“網絡自由”原則,還是堅持“網絡主權”原則。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對網絡空間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習近平認為,網絡空間雖然是虛擬的和無形的,但網絡空間的參與主體確是現實的和有形的,在網絡空間中的自由也不是虛無縹緲的。因此,《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也應該適用於網絡空間,決不允許在網絡空間中搞網絡霸權,不允許幹涉他國內政,不允許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網絡主權原則抓住了網絡治理體係的要害,它是維護網絡秩序的根本製度和“定海神針”,互聯網雖然改變了主權的實現形式,但並沒有否定國家主權原則,一旦動搖了國家主權原則,就會對現實國際社會帶來混亂,現實空間也不得安寧。過分炒作“網絡自由”,將會釋放“潘多拉魔盒”,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二是網絡安全原則。網絡空間是全球化的產物,是全球公共空間,它不排斥任何國家、任何族群和任何人。但是,網絡空間也並非都是“陽光雨露”,也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自從互聯網產生以來,一些國家和勢力利用網絡空間,從事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一些網絡黑客不時發起對政府網絡的攻擊,竊取公司的商業機密,甚至還有一些國家支持對其他國家進行網絡攻擊,幹擾他國的選舉、治理和內部事務,以此來獲得外交上的優勢。習近平主席敏銳地之初,網絡空間不應成為各國角力的戰場,更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網絡安全符合所有網民的公共利益,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各國都應該堅持網絡安全至上的原則,在維護網絡安全時,不應有雙重標準,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三是網絡開放原則。與現實世界的清晰邊界不同,互聯網的出現照亮了整個世界。無論身處地球那一個角落,隻要網線聯通的地方,就立即與整個世界連為一體,天涯成比鄰。因此,在網絡世界,整個世界真正呈現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全世界的人們已經做到了一條船上,唯有風雨同舟、互信互利,才是網絡社會的人間正道。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摒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積極互聯網領域開放合作,豐富開放內涵,提高開放水平,讓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近代以來的世界曆史充分表明,閉關自守是死路一條,開放合作是強國之路。在網絡時代,由於信息更加便捷,交流更加迅速,這一公理表現得更突出,更明顯。隻有堅持網絡開放原則,中國才有前途,世界才有出路。

四是網絡法治原則。在網絡空間,自由和秩序也是相互依存、相對存在的。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習近平毫不含糊地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的確,無論在現實空間,還是在虛擬空間,自由都不是沒有邊界的,一個人言論和行動自由的邊界就是嚴格遵守法律,不要幹涉其他人的言論和行動自由。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家企業,還是哪一國人,絕不能享有任何特權,隻要進入網絡空間,就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這是確保網絡空間有秩序運行的根本保障。

不難看出,習近平的網絡治理“四項基本原則”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提供了四條支柱,對於構建公正合理的互聯網秩序具有重要啟發,完全可以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和秩序的基礎,是中國向國際互聯網秩序建設做出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

網絡命運共同體

在網絡治理“四項基本原則”指引下,我們究竟要建設一個什麽樣的互聯網世界?對此,習近平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他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來概括,認為互聯網空間的前途和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掌握,而不應該由某一個大國說了算。習近平指出,堅持多邊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近年來習近平多次強調的一個重要概念。關於這一概念的內涵,中國政府還沒有給予明確的界定,可能是因為在理論上還沒有完全成型。事實上,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本身,無外乎包括兩個維度的內容:一是共同體。德國思想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名著《共同體與社會》中對共同體和社會做了區分,他認為“共同體”是自然形成的、整體本位的,而“社會”是非自然的即有目的人的聯合,是個人本位的。從滕尼斯的觀點出發,共同體強調一種天然的自然形成的緊密聯係,更強調整體性,而不同於社會的多樣性、矛盾性和強製性。從這一意義出發,網絡空間打造共同體,意味著加強跨國網絡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成為一個天然的整體。二是人類命運。在網絡呈現為共同體後,最本質的變化就是人類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禍福相依,風雨同舟。在西方語境中,命運是不可改變的,是生下來就注定的。但在中國語境中,命運是指事物由定數與變數組合進行的一種模式。其中,命為定數,指某個特定對象,是與生俱來的。運為變數,指時空轉化。命與運組合在一起,即是某個特定對象於時空轉化過程。人類命運就是整個人類已經連為一體,比喻為前途和命運休戚相關。

顯然,在習近平看來,網絡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意味著強調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具體來說,習近平對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包括以下五個方麵:一是在基礎設施上,促進互聯互通。二是在社會交流上,促進互學互鑒。三是在經濟發展上,促進互利共贏。四是在網絡安全上,促進有序發展。五是在治理體係上,促進公平正義。不難看出,習近平第一次對命運共同體做出明確界定,這一界定與滕尼斯對共同體的界定是有著緊密聯係的,但同時也注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老智慧,是中外思想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創新,也是對國際秩序理論的一項重大貢獻。

   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中的包容開放精神,推動多邊共同參與網絡治理。雖然互聯網將人類社會連為一體,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但每一個國家在互聯網和信息領域中的主權和合法權益都要得到切實尊重,在國家沒有退出曆史舞台之前,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和數字邊疆。相反,要在相互尊重彼此信息主權的基礎上,采取包容開放、同舟共濟、互信互利敀理念,通過推進互聯網領域開放合作,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推動彼此在網絡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互聯網空間的合作之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容乃大、尊重多樣、持中守正等智慧有著相同的旨趣,完全可以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古老智慧發揚廣大,通過創造性轉化,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中的厚德載物精神,推動國際網絡治理的民主化。互聯網是一個分享、參與、眾籌的領域,互聯網一切活力的源泉來自於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領域行為體的參與,隻有參與的行為體越多,“我們網民有力量”的集群效應越突出。因此,在互聯網治理領域,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沒有前途,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沒有出路,一國在互聯網領域中隻手遮天更是無法做到。要真正讓互聯網造福人類,就要順應互聯網的規律,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民主化,不斷縮小網絡技術差距帶來的“信息鴻溝”,真正讓全人類都成為互聯網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維護者。因此,中國要堅持公平正義方向,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改革,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特別是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製,研究製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這是互聯網體係改革的正確方向。

建設網絡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弘揚中華文化中的文化天下精神,推動國際網絡治理的透明化與合理化。當多元文明和文化被互聯網卷入到一個命運共同體中來之後,因文化、宗教和民族差異引發的摩擦會越來越多。對待這些問題,中華文化中以德服人,文化天下和協和萬邦的智慧值得在網絡時代發揚光大。要堅持對話、交流和協商的原則,推動人文交流,反對以一種標準強加於人,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霸權主義行徑。要以文明的方式搭建不同文化相互溝通和理解的橋梁,推動和促進天下融合,實現透明治理,協商合作,共建文明和諧的網絡新秩序。中國要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人文交流的橋梁,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以文會友,以文建信,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化解各種可能的誤解和摩擦,共同推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總之,習近平在烏鎮的講話,全麵呈現了中國對推動全球網絡治理體係的觀點,也體現了習近平的網絡觀。中國已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互聯網大國,習近平的網絡觀順應了時代特點,融匯了東西方智慧,弘揚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是當前對於互聯網秩序的創新性思考,必將對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產生深遠的影響,做出巨大的貢獻。

(本文來自察哈爾學會。作者趙可金係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係副主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