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聲明到落實”:中國在巴黎峰會上力推南南合作

(2015-12-07 23:55:25) 下一個

12月6日一早,來自亞非國家的談判代表和關注氣候變化的各界人士陸陸續續走進了巴黎氣候變化峰會的中國角。他們聚集於此,是為了參加中國政府主辦的一場主題為“從政治聲明到落實行動”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研討會。

這是一場以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為主角的活動,聽眾和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和社會各界。好比是開門宴客,為了幫助不富裕的朋友,中國做東,特地邀請他們與富裕的朋友坐在一起交談。

作為已經通過“國家自主貢獻”做出有力承諾的國家,中國在此次的巴黎峰會上除了促進最終氣變協議的達成外,更大的行動還在於推動南南合作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做了什麽

在致辭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簡單梳理了中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包括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上做出的行動。1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峰會上表示,中國在今年9月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並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以及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12月4日,習近平主席又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中國將在今後的三年給非洲提供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重點解決非洲的三大難題——基礎設施滯後、人才不足和資金短缺。

對於中國的行動,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首先感謝了中國政府的貢獻。在他看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的基石,發達國家必須要履行他們的承諾,在2020年前給出1000億美元的氣候變化資金;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也必須進行合作,而南南合作是全球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小島國家是最不發達的國家卻承受著最嚴重的後果。全球的發達國家正在創新技術、收集數據等。這些經驗對於發展中國家是有限的。還應當依靠發展中國家的合力,來應對發展中國家麵臨的挑戰。我們並沒有應對氣候變化的萬能藥,必須要共享,在國家間開展合作。”

吳紅波提出了氣候變化合作需要重點關注的四個領域:第一,通過經驗共享來設計和實施政策框架,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和共享;第二,實現技術轉移,包括可持續能源轉型方麵的技術;第三,共享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建立技術促進機製;第四,發展中國家應該得到更有經驗的發達國家的幫助來加強獲取信息和分析數據的技術和能力。

同樣出席了當天研討會的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環境署副執行主任易普拉辛•賽奧剛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非洲各國代表會麵現場趕來。他表示,新興國家已經跑到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前沿,南北合作固然重要,但現在的南南合作正在快速崛起,每一個南部的國家都擁有自己的發展經驗。

賽奧強調,南南合作不是要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一種補充,補充資金的空缺和知識的缺口,改進信息的共享。

亞非的人們到底需要什麽?

來自非洲毛裏塔尼亞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部部長阿馬迪耶•卡馬拉在上述的研討會上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上的高效落實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必須要通過利益相關方的協力來完成。在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以及該國製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就特別強調合作夥伴的建立。

除了合作外,卡馬拉也直白地提出了對資金的需求:“除了減緩的措施外,在科學上,限製溫度的升幅在攝氏2度以內還是具有風險的,因此還需要適應性措施,這必須要全球的合作,特別是資金的支持。”

卡馬拉提出,目前中國是毛裏塔尼亞的第三大貿易合作國,已在水資源、農業、漁業和健康等領域展開了合作,促進國家相關能力的建設,提高適應變化的能力。

哥斯達黎加共和國農業部副部長伊萬娜•克薩達表示,當地經濟的增長主要源自於林業,因此,促進自然資源的充分且有效的利用是必須的,也是創新的努力重點。“南南合作也應當遵循這樣的方式,建立與生態係統共處的基礎,通過混農林業等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克薩達稱,“我們現在已經做好準備了。作為國家,希望把我們的經驗傳送給在坐的各位。這被稱為綠色樞紐的方式可以在多維度來開展合作。”

對於非洲的困難和需求,塞內加爾共和國國家科技大學教授迪奧普(Salif DIOP)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首先,非洲擁有的資源有限,需要技術來充分開發和高效利用;其次,就像中國的經驗一樣,非洲需要開發和普及新的清潔技術,比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最後,年輕人需要經過高效的培訓和教育來為自己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非洲需要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從而實現升溫在2攝氏度內的目標,這個需要專業的研究。隨著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並擁有良好的經濟保障,才能更好為減排做出貢獻。”迪奧普表示,水資源、食品、能源、農業、森林是非洲的發展的基石,而所有的下一步都和可持續技術、生態保護相關。與此同時,所有的合作都需要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部分非洲國家擁有了較好的教育和技術,但這並沒有發生在所有的非洲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