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至19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接踵舉行。在當今全球經濟治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平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演講,闡釋中國主張,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彰顯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責任與擔當。
全球經濟目前正處於一個破立結合的新階段: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從傳統產業和技術轉向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業態,經濟增長引擎正在由發達世界轉向新興地區,而新規則也在由“中心”國家主導轉向“外圍”世界的更多參與。與之相應,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機製也在逐步成型。順應時代,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製度性話語權。”這一目標中,製度話語權與公共產品責任的對等,正是中國所倡導的新治理體係的要義所在。
傳統的全球經濟治理體係以發達地區增長為主導,對公共產品的提供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向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麵提供的支持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要。而中國倡導建立的新體係一貫重視包容式發展和共享式發展,著重分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先行的中國發展經驗。事實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就在大幅擴大對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今年更是提出了“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中拉產能合作基金等全球性和地區性新倡議,還在聯大峰會上提出建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這表明,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過程中,也在以更加主動的姿態來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從而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促進國際秩序的公平化與合理化。
本年度的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辦之際,世界經濟正處於IMF所評價的“新平庸”之中,發達經濟體複蘇乏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連續第五年放緩。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與相應的責任承擔備受關注,而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所做出的陳述再度表明了這一新興大國的國際擔當。
首先,中國再度明確對全球公共產品的持續提供。在G20峰會演講中,習主席重申“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並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APEC會議的演講中,習主席側重強調將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中國主動承擔公共產品,不僅是承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合理責任,更是在踐行責權對等的經濟治理體係改革理念,以實際行動對傳統體製進行完善與糾偏。
其次,中國明確自身的國際責任。作為全球體量最大、人口最多、增長最有活力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對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因此,對增長和發展的承諾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共產品。在兩次會議中,中國在闡述本國發展理念的同時,也在對國際社會做出鄭重承諾。一是增長承諾,重申中國經濟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以經濟增量解決發展問題;二是可持續性發展承諾,明確將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消除高消耗、高投入增長模式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可能風險;三是公平包容性發展承諾,宣布中國將著力解決難點問題,未來5年將使“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脫帽”。通過上述承諾,中國將國內發展與承擔國際責任結合起來,有限度、有實際能力地發揮應盡增量影響,為全球經濟帶來正能量。
再次,中國強調開放和透明承諾。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製的參與,不是以顛覆為目標,而是以參與性治理為基調,強調提供符合國際規則的產品。在兩次峰會發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都對“開放”主題進行了重點詮釋,指出中國的透明開放將體現於三個層麵。其一,國內政策層麵,將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一方麵將“繼續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製改革,大幅減少外資準入限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開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麵還要“加快推進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其二,區域合作層麵,要加快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並“最大程度增強自由貿易安排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三,全球合作層麵,“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製”,並倡導各國“在製定宏觀經濟政策時充分考慮對他國的影響,提高透明度”。這些開放承諾,有利於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形成積極的外溢效應,從而更多參與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
中國傳統哲學倡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習近平主席在兩次峰會中,對這一行為準則進行了新的國際化詮釋。中國在不斷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同時,還在以大國的擔當,愈來愈多地參與了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而這些努力無疑將提升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公信力和說服力,促使這一體製更加趨於公平和完善,更有利於推動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