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南粵行有機會遊覽了廣州的陳家祠,番禺的餘蔭山房和佛山的祖廟,其中番禺的餘蔭山房是第一次去。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搭乘地鐵一號線在陳家祠站出來往西走不遠就可到達。
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清光緒十九年(1893)落成,為廣東72縣陳姓宗族捐資合建的合族祠,同時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
總麵積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麵積為64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係。祠內現仍可見精美建築及其遍布在祠堂內外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裝飾物件。書院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潮州木雕--鏤雕蝦蟹籠。高:220cm,直徑:80cm。這個蟹籠始作於1998年,由潮州著名木雕藝人陳舜羌之子陳培臣,徒第李得濃共同創作而成。 作品以整段樟木鏤雕而成。運用潮州傳統的鏤通雕,圓雕等技法,在原木上雕出兩個不同造型的簍,兩簍間有逼真柔軟的繩子相連,簍內外共雕有龍蝦十八隻,螃蟹四十八隻,蝦蟹張螯伸爪,姿態各異,活靈活現,襯以菊花,水,石,宛如水族景觀。作品構圖疏密有度,錯落有序,並刻意保留一些樹皮,天然成趣。
在陳家祠使用愛瘋拍了不少相片,可惜後來丟失了,那些相片也都盡失。
番禺餘蔭山房位於番禺南村鎮北大街,我們是使用“滴滴出行”找車去的。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建成於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為紀念和永澤先祖福蔭取“餘蔭”二字為園名。又因這座園林地處偏僻的崗地之下,故用“山房”以示謙遜。
餘蔭山房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而且餘蔭山房是四大名園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築。可惜除了餘蔭山房,其餘三個園林我們都沒有去過。
餘蔭山房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充分表現了古代漢族園林建築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餘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於方圓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漢民族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主要分為兩大景區:一是舊園區;二為2006年擴建的文昌苑景區。
我們對佛山祖廟可不陌生,現在從廣州到佛山可以很方便搭乘地鐵廣佛線直接到達祖廟。祖廟附近街頭。
祖廟整個建築群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點地麵積2.55萬平方米。祖廟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曾毀於元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供奉道教的北方真武玄天大帝。曆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存以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鍾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明清建築為主,具有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
祖廟雙龍壁。
葉問堂。佛山於2002年在葉問(1893 - 1972年)後人的鼎力支持下設立葉問堂,以紀念這位泳春拳的一代宗師。他學藝成師於佛山,桃李遍天下,功夫巨星李小龍是他最傑出的弟子。
孔賢園。其中的孔廟由本地的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於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所建,廟內建築麵積近三百平方米,為廣東現存少見,保存完整的孔廟建築。
園區的景點。
建於2001年的黃飛鴻紀念館。
未完待續。
2016 南粵行係列
謝謝大家!
更多的帖子請訪問我的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