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本是件快樂的事,然而,近日河南省南陽市瓦店鎮馮氏一家7口給孩子過生日時,在吃過生日蛋糕後便集體中毒。讓馮家人不滿的是,當他們要求相關部門立案偵查並懲處責任人時,相關部門遲遲不予回應。隨後,鎮政府官員勸他們,“又沒造成嚴重後果,別反映了,影響鎮政府形象”。
麵對集體中毒事件,當地官員首先想到的不是迅速查明真相、依規依法處理,為受害者討回公道,而是擔心給當地的“政府形象”造成負麵影響。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維護形象的辦法竟然是勸阻受害人“別反映了”。靠“封百姓口”就能保住“政府形象”?這顯然是一種自欺欺人和緣木求魚的畸形思維邏輯。
反映問題、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正當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幹涉;政府乃人民政府,為民當家理事是官員的分內職責,“有困難找政府”既是希冀更是信任,並行不悖的兩者何以成了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
透過“百姓反映問題會影響政府形象”的奇談怪論,人們不難窺測到某些政府官員的思維悖論。其一,“平安無事”就是政府形象。當下一些官員總是擔心轄下“出事”,他們心儀表麵“穩定”、懼怕民眾“上訪”,自己不幹事,也不願群眾“惹事”“抹黑”,哪怕是老百姓蒙冤受屈,也勸其忍氣吞聲,維係管轄區域的“歌舞升平”。這無疑是一種不作為、當太平官的慵懶心態。其二,“三緘其口”就是維護形象。中國古代常以“治水”比作治國,而聰明的官員總是能夠善待民意、傾聽民聲,正所謂“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但時下的官場,卻不乏以軟硬手段封百姓之口以期社會穩定的糊塗官員。他們維護政府形象的辦法,不是讓老百姓暢所欲言地盡情發聲,也不是靠主動作為紓解矛盾、融化糾紛求得真正意義上的政通人和,而是千方百計地堵塞言路、粉飾太平。這顯然是悖逆求實精神的虛假作風。
靠“封口”保“形象”,其實質是民本意識淡漠、法治精神欠缺、務實作風缺失。其粉飾太平、掩蓋問題、規避責任、保住烏紗的“醉翁之意”路人皆知 。以“又沒造成嚴重後果”作為“封口”理由,不僅佐證了當地官員存在的上述短板,更暴露出其漠視民眾健康、輕視食品安全的冷漠心態。避免此類事件,需要切實增強官員的宗旨意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和形象觀,還要認真查清並懲處那些監管不力、文過飾非的失察失職官員,警示和遏製不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的官場積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