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衛星數據顯示熱帶森林損失加速 遠超聯合國預期

(2015-03-09 00:31:55) 下一個
根據對衛星數據進行的一項最新分析,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在大部分的熱帶地區,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熱帶森林消失速度比前者增加了62%。

這項新研究對34個國家——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新的研究否定了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於2010年得出的結論,即從1990年至2010年,全球森林損失下降了25%。

研究人員將這種矛盾歸結於向FAO提交報告的各國在調查方式、定義以及方法論上存在的差異,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馬裏蘭大學帕克分校遙感科學家Do-Hyung Kim表示,“但我們還有希望。”

Kim及其團隊分析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地球資源衛星項目在4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的數據,隨後計算了在20年時間跨度中的森林損益情況。

這些數據表明,淨森林損失——通常緣於為發展農業而清理土地——從2000年至2005年急劇增加,隨後在2005年至2010年減少了約7%。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馬裏蘭大學遙感科學家Matthew Hansen表示:“我對這項研究的全部內容表示讚同。”Hansen曾領導了一次更為詳盡的全球分析,內容涉及從2000年到2012年的年度森林損益,相關結果於2013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Hansen指出,當前的研究依賴於稀疏數據,但他對自己的同事將研究回溯至1990年的做法表示讚許。

Hansen強調,研究又一次表明,FAO的評估——通常是基於來自林業工作者的報告——不應被作為正試圖了解森林覆蓋率變化的決策者和氣候科學家的參考基準。

Hansen說:“我們正在著眼於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樹木,而這並不是他們的研究所涉及的。”

最新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巴西在保護亞馬遜盆地的進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在過去的10年中,那裏的森林采伐率下降了約75%。

Kim說,巴西的成就對從2005年到2010年的大部分森林損失下降作出了解釋,並且這一成就也突出了當前跨熱帶地區的森林保護工作的潛力。

Kim表示:“政策製定者和保護專家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於約北緯10度、南緯10度之間熱帶地區的生物群係,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眾多太平洋島嶼。熱帶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降雨量大約為1750~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居所。由於現在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現代藥物是由熱帶雨林植物所提煉,所以熱帶雨林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也有“地球之肺”的美名。人類大量砍伐熱帶雨林很大原因是為了創造經濟收入。另一方麵是幹旱,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幹旱正在愈演愈烈。(趙熙熙)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