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小國無外交的觀點,似乎在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沒有任何說服力。號稱亞洲四小龍這個小國,以人均收入以超過4萬9千美金而排在日韓之前,位列亞洲第一(澳門雖然最高,隻是中國一個地區),但是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因為受限於總量的規模不大,在世界範圍上原本並不起眼。然而隨著號稱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病逝,而引發的國際性悼念風潮,顯示出不低於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的去世曾帶來的聲勢。
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William Jefferson Bill Clinton)和國務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澳大利亞總理阿伯特(Tony Abbott)等多國政要表態出席葬禮後,憑吊死者的活動幾乎成了配合作用的背景,台前政治人物之間,微妙的勾心鬥角、激烈的相互博弈已經在未雨綢繆,是喧賓奪主了。
作為日本首相時隔11年參加國外政要葬禮的安倍晉三沒有達到意向中的外交目的
也許基於這樣的認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在葬禮計劃舉辦的29日前數日,便正式宣布親自出席。目的不言自明,對於安倍,最理想的莫過於能夠在李光耀葬禮上,實現他多年難以爭取到的中日韓首腦聚首。堅持自己的理念,實現他的外祖父,也是日本戰後曾經的戰犯首相岸信介的重回政治軍事大國夢想,安倍在政治訴求和思想認識上,從來沒有屈服於鄰國壓力的任何想法。作為右翼喉舌的《產經新聞》就曾經明確的代他表態認為,戰爭的終結,隻是國力的局限下,日本對美國抗爭失利後的無奈臣服,但是中韓休想以戰勝日本的姿態自我蒙蔽,日本軍隊不僅從中國全身而退,韓國更是作為殖民地,沒有正規軍隊抗擊過日本。這也是主導安倍不想為戰爭道歉的思想根源。
然而多年來,為了重振低迷的日本經濟,卻又令安倍政權不得不謀求東亞地區的和平環境與睦鄰友好。因此,無論派出自民黨代表與中國共產黨進行黨派交流活動,還是促成中日韓時隔三年的三國外交部長級會談,都是他背後努力推動的表現。
而李光耀的病故,以及全世界給予的關注,或許令安倍想起曼德拉葬禮的功效。因為就在2013年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逝世的紀念儀式上,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和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RaúlModesto Castro Ruz)就實現了一次曆史性的握手,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握手也的確具有相當高的曆史意義,一年之後,奧巴馬和卡斯特羅同時宣布將就兩國關係正常化展開談判,50年的恩怨,就這樣以令人驚異的速度,無限接近化解。
日本在職首相赴海外參加外國首腦人物的葬禮,是較為罕見的做法。上一次日本首相出席外國首腦人物葬禮,還要追溯至1999年。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淵惠三前往約旦,出席了該國已故國王侯賽因的葬禮。從這一點看,安倍的出席一定具有政治上的戰略目的。
而隨著韓國總統樸槿惠聲明參加葬禮,為安倍的此行帶出了確實意義。然而,中國方麵,最終隻是副主席的李源潮作為吊唁代表前往新加坡,令安倍的外交目標大打折扣。
而且,最終,日韓兩國首腦依舊沒有能夠實現時隔多年的曆史性握手。據《日本廣播協會》(NHK)30日報道,安倍與樸槿惠隻是互致問候的程度,重複了一下兩國在前日進行的三國外長會談有了積極意義等蒼白的外交辭令。
其實安倍與樸槿惠,作為同為美國盟國的身份,見麵的機會非常多。隻是近年針對慰安婦問題以及獨島(日本稱之為竹島)的領土爭議,兩國互不相讓的觀點,樸槿惠無視逢場作戲的政治傳統,在國際性政治活動的舞台,已經先後三次,非常率性地給了安倍難堪。其中包括2013年10月的東盟10+3峰會,樸槿惠直接無視安倍晉三伸出的右手。去年的北京APEC,任憑日本政府如何軟磨硬泡,樸槿惠堅決不接受對方的雙邊會麵請求。並且晚宴時,兩人相鄰而坐,樸槿惠也神態冷漠,對於安倍的主動搭訕無動於衷。更為令人叫絕的是,APEC之前的同年3月,兩人同時出席的荷蘭核安全峰會上,麵對安倍大獻殷勤的以韓語“見到你很高興”問候,並伸出表達友好的手時,還是被樸槿惠無情忽略,搞得一旁的奧巴馬都左右為難。
乘興而去的安倍晉三,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忽視的同時,受到一意維持冷處理表現的樸槿惠第四次當麵漠視,可謂是敗興歸國,一無所成。當然,作為政治老手,並且經驗多年的東亞紛爭格局,安倍絕不會為此惱羞成怒,甚至伺機報複。但是為修複三國關係而減少日本經濟複蘇阻礙的想法,必然在又一次受到政治打擊後,多少有了些不知所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