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好壞人事

(2025-09-18 15:26:56) 下一個

 

拙作《秋徑》中一句“壞人半載苦修行”,引發詩友們的討論。爭議主要在這個“壞”字。詩中,我本意是將“壞”作動詞使用,但讀者匆匆一閱,容易把它理解成形容詞,從而覺得不知所雲,讓作者一番心機枉費。其實,避歧義本應是寫作的原則,隻是我寫文字乃業餘愛好,喜歡玩文字,偶爾會忽略讀者的感受。

由此,我想到了“好人好事”“壞人壞事”這類頗有文革味的詞匯。那時候,中小學生最常見的文體就是表揚稿——寫“好人好事”,以及批判稿——寫“壞人壞事”。這種用法似乎順帶樹立起了一種信仰: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壞事。所以,當時沒人說“壞人好事”,因為壞人不可能做好事;也不說“好人壞事”,因為好人不會做壞事。

然而,在那時候之前的時候,類似“壞我好事”之類的用法,在許多章回小說裏都能見到。隻是“壞人”二字不常用,可能是因為太容易引起誤解。

即便不常用,也不是沒有。比如明清勸善類經典《通關文·因果關》中就寫道:

“世間糊塗學人,不信因果,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無所不為。或騙化十方,以為得計;或假裝有道,以哄愚迷;或借黃白假術,而破人家產;或以閨丹邪事,而引人作惡;或枉口嚼舌,而毀謗高明;或陰謀暗箭,而壞人好事。諸如此類,皆是不信因果。”

可見,“壞人某事”作“破壞他人某事”在古籍裏是有的,並沒有因為怕生歧義而完全不用。 

感謝詩友們的討論,希望這篇短文,沒有壞了您海闊天空的雅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