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年輕乒乓球選手的一再潰敗說明了什麽?

(2016-11-18 19:25:54) 下一個

正在剛剛結束的ITTF奧地利公開賽上五位參加比賽的中國年輕選手均沒能進入前十六名,其中包括被列為乒超一級運動員的周愷和視為明日之星的王楚欽,而日本則有五名年輕選手進入了前十六名。在比賽中我們的五位選手有四位都是34輸的,可見在關鍵時候年輕選手缺乏咬住的韌勁,這就是差距。五位日本年輕選手在3216的比賽中全部勝出,說明他們比我們的隊員能力要強,這倒不一定是技術水平,而更可能是經驗和意誌。

今天在瑞典乒乓球公開賽3216的比賽中,碩果僅存的周雨和王楚欽又被淘汰了,中國五名年輕選手又一次全軍覆沒,曆史的重複肯定有其原因。這次出戰的周雨在國內年輕選手中一直被認為非常有前途,甚至有人質疑為什麽乒超的七位特級運動員中沒有他,他在乒超的成績確實不錯,但那是中國的乒超。我們的年輕隊員少有參加世界比賽的經驗,即使在乒超打得有聲有色,也需要有機會會會世界各路好手,經曆一下世界大賽的場麵。中國不少年輕選手在乒超或者國內比賽中多有戰勝特級運動員的記錄,但一到世界大賽,或者公開賽上鮮有突出表現,我記憶中好像於子洋是個另類,但他在乒超的成績並不好,根本不能和周雨比。有意思的是外國選手到中國,也沒有誰能在乒超打出亮麗成績,這個現象挺奇怪。好像中外選手都有水土不服。

其實現在的許多乒乓球運動員技術上的差別已經不是很大,那些特級運動員在技術上是有優勢,但更是在經驗和抗壓能力上勝人一籌。一個優秀的外國選手來到乒超,被包圍在一大堆中國運動員當中,打有些別樣的比賽,想出成績是難上加難。而我們的年輕選手出國打公開賽,也是被安排在一大堆各種打法的外國運動員中,初一上場,沒有很好的定力,技術沒法發揮出來,不輸才怪。隻有在公開賽等大型世界級比賽中磨練才會積攢經驗,這是要付學費的,不能因為年輕選手一時輸球就因噎廢食。這次進入前16名的有四位日本選手,還有三位華裔選手,兩位估計是原大陸選手,另一位是台灣的陳建安。為什麽那兩位華裔選手能晉級呢? 不會是技術上的原因,應該是比賽的經驗和心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隊應該有更多的年輕選手派出去打公開賽,公開賽的成績也要列為評定運動員等級的一個因數,而且不弱於乒超和國內比賽的成績。要真正挑出那些技術強,心理素質好的選手加以培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十分同意---
心理素質好的選手加以培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