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原作者?

(2015-03-19 13:13:45) 下一個
     學習中國畫,臨摹是必須的,不論是初學者, 還是成名畫家,都有臨摹這個過程。臨和摹是兩個不同的方法,臨是照著原畫畫,用筆作色力求和原畫相似,而摹則是用透明紙覆在原畫上把它描下來,現在習慣講臨摹,是把這兩種方法合在一起了,即通過複製原畫來達到學習的目的。臨摹的畫作多是習作,不能當作創作,一般會署名某某某臨,在臨摹的畫上也不會隻寫上原作者的名字,不然就是偽作,或假畫了。 臨摹畫,可以是臨摹古畫, 但古畫稀少,因此就有了畫譜的出現。自明朝起畫譜開始盛行,到了清朝就更具規模,象有名的《芥子園畫譜》,以及我以前提到的《詩畫舫》,《點石齋叢畫》等,以人物為題材的則有《吳友如畫寶》,《吳友如百美畫譜》等。
 

     吳友如生於晚清, 卒於1894年,是晚清有名的海派畫家,而且是當時《點石齋畫報》的主筆,他的畫對清末民初的畫家影響巨大,徐悲鴻幼年學畫時每天都要臨一幅《點石齋畫報》的畫作為功課。這套兩冊裝的《吳友如百美畫譜》是民國十五年印,也就是1926年出版。 當時定價是一元二角。其中每幅畫都有一個故事,許多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畫中人物刻畫生動,構圖豐滿,既可當小人書看,更可以用以學習繪畫。


《 吳友如百美畫譜》


 


 
花木蘭“代父戍邊”圖

     上麵這幅“代父戍邊”一看就是花木蘭的故事,畫中花木蘭出發前正在安裝弓弦,馬弁在一旁牽馬以待,花木蘭看上去非常從容,而且精熟兵器,武藝高強,很好地刻畫了一位古代女英雄的英姿颯爽。

沈心海 《代父戍邊》圖
 
     很巧的是我這兒有一張同樣以花木蘭為題材的畫,同樣的人物,馬匹,連箭盒內的箭數也是一樣三支,這是清末民初有名的畫家沈心海的作品,隻是沈心海的畫中少了前麵的大樹,就像我們剪裁照相時,隻取了左上方的圖景。該畫上書“癸醜仲春仿新羅山人筆心海沈兆涵”。新羅山人華岩(1682~1756)是清代揚州畫派的知名畫家,善畫人物。 這兩幅畫是如此地相似,不可能是巧合之筆,其中有一個人一定是臨摹者,那是誰呢? 沈心海也是清末民初的海派畫家,生於1855年,卒於1941年,享年86歲, 他是海派著名畫家錢慧安的入室弟子,和他的老師一樣善畫人物。癸醜年在沈心海的一生中隻有一次,那就是1913年, 很顯然卒於1894年的吳友如不可能畫出一幅他死後才出現的畫的, 那麽隻有一種可能,即沈心海是利用了吳友如的原畫作取舍,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複製或者山寨了吳友如的畫,那麽為什麽他要用“仿新羅山人筆”呢?那隻能認為是一種打馬虎眼。吳友如的畫譜都是他死後別人根據他的畫稿給出版的,因此很可能是沈心海看到過他的畫稿,而這幅原稿在1926年被收入了《吳友如百美畫譜》,這時沈心海的畫應該早已出手了,畢竟沈心海是要靠賣畫過日子的。


     和臨摹近似的還有一種方法叫做仿,仿畫時不取全景,隻取其中一部分,或隻靠記憶畫出相似的畫麵,著力於意境,構圖,而忽視細節的雷同。
這裏有兩幅畫,一幅是清代花鳥畫家
邊壽民1684—1752)的“蘆雁圖”,另一幅是當代畫家青霞1910--2008)的同名畫作“蘆雁圖”。

邊壽民《蘆雁圖》


 吳青霞《蘆雁圖》
     我們可以看到邊壽民的畫中隻有兩隻大雁,一在空中徘徊,另一隻在昂首相望,作為呼應,似是一對情侶,畫麵非常和諧,生動。 而吳青霞的畫中保留了這兩隻大雁,另外又加了兩隻隻顧吃食的大雁, 他們隻是在數量上有了增加,對整體的畫麵立意似乎並沒太多變化。 畫鳥類,靜止的比較好畫,飛動的就難畫了,尤其像這兩幅畫中那隻飛在空中的大雁,其姿勢之優美,不是一般人能構想出來的。由於沒有照相機,一瞬間的美妙姿態隻有通過長期細致的觀察才可能畫出來的, 邊壽民不愧為一位著名的花鳥畫家。 吳青霞的畫應該是仿邊壽民的,雖然她沒有說。 不過她把飛翔的大雁的腳作了修正,好像要下降,著地之感,而在邊壽民的原畫中大雁的腳是向後的,好像隻是飛過來看看。 另外加了兩隻大雁,使群體的概念加強了,這正好對應了題畫詩中講的“莫道飛鳴無致性,箇中也有合群心。” 當然單從天上的那隻大雁來看,邊壽民的原作畫的更優美,好像也更舒展。
     臨摹和仿雖然是學習繪畫的手段,但也可以產生優秀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圖》,原畫現藏在故宮博物館,但臨摹或仿的有許許多多,像明代仇英仿的蘇州版《清明上河圖》就非常著名,現在價值在幾個億了。另外如王翬也臨過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現在也是國寶級的作品了。此外有一些原畫已不再存世了,好在有古人的臨摹畫作留了下來,使我們今天可以間接地欣賞到那些古畫。


仇英《清明上河圖》
王翬《溪山行旅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希望在文學城裏多看到這樣的文章,少一些“心靈雞湯”或“貴族精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