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寨軍旅詩人,他寫的一些邊寨詩充滿了積極向上,英勇豪邁的精神,讀來令人振奮,他在詩中細致地描寫了邊關的艱苦寂寞的生活,體現了戍邊將士保家衛國的堅韌不拔的犧牲精神。他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七絕詩篇,被人稱為“七絕聖手”,其中有些收集在唐詩三百首中,在《全唐詩》中共收入他的一百七十餘首詩。 著名的有“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等。 年幼時我也非常喜歡他的這些詩,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詩中的高昂格調,愛國情操深深地感動了我,喜愛它們更勝於其他類型的唐詩。
在家中的祖傳書畫古籍中,有四條隸書的王昌齡七絕詩篇,其中尤其著名的那首“出塞(其一)”和“從軍行”的三首(其一,其四及其五)。
1) 出塞(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 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3)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從軍行(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漫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穀渾。

寫這些條幅的是一位名叫丁鍾吳的先生,我不是書法家,不敢對書法亂加評論,但心裏還是挺喜歡的,並認為不錯。這位丁先生是寫給我曾祖父的,他稱我曾祖父為世伯大人,和我祖父是一輩的,應該生於晚清末年,經曆民國,不知有否生活到人民共和國時代。 我總覺得他的名字很有趣,是三個姓的組合,在百家姓中分別是第45組的“丁宣賁鄧”,第38組的“鍾徐邱駱”,和第二組的“周吳鄭王”。落款中他多處提到碧湖,不知現為何處,想來一定很美。在我的前一篇博文中寫到和我曾祖父為甥舅關係的鄭延齡先生,得到他的後人的回應,很是感慨,不知有否丁老先生的親朋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使我對這些書法作者有更好的了解。 丁鍾吳先生寫這麽四首詩給我曾祖父,當然他本人一定很喜歡它們,可以想象我的曾祖父也有同好,在那個國勢貧弱的時代,這些詩篇能喚起人們對富國強軍的期待。 一個世紀過去了,今天再讀這些詩篇,真是感慨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