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的時間與記憶

看世界,閱眾生,識自己。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盲而不自知的時刻(二)友人

(2019-02-28 06:39:04) 下一個

人窮的時候,都知道自己沒錢,可是很多“眼盲”、“心盲”的時候,卻是不自知的。

 

某次和幾個同齡的友人聚會,朋友小K說起由於各種改製和社會的變化,她曾經當作人生目標的這份工作正在逐漸失去對自己的吸引力,話還沒說完,小A插入了話題。

 

小A說早就厭倦了他那份國企裏的工作,不僅每天混吃等死,還要和很多靠關係進來的一無是處的無聊又無趣的同事共事。待他花了大篇幅抱怨完體製的各種弊端之後,又開始描述他某個同事的荒唐、弱智行為,及之後又是怎麽找他想辦法,才彌補了之前的錯誤,挽回了損失等等。

 

小A敘述的非常詳細,各種細節,每個對話,他都描繪的栩栩如生,他說的那麽津津有味,樂在其中,完全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我們已經在靠禮貌支撐著臉上的表情。

 

小A的長篇大論仍在繼續中,我為了不浪費這難得的相聚,隻能不停的給朋友們倒茶,加水,順便靠眼神和大家作一些交流。

 

終於,小A的苦傾訴完畢。小Q對小A說,“前幾年就聽你抱怨過,還以為你早就換地方了呢。”

 

“都這把年級了,家裏有老有小,換地方哪有這麽容易?”小A振振有詞。

 

我突然有種感覺,小A花大力氣批判的體製裏的無聊同事,難道不正是他自己嗎?

 

他每天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麵對著他不喜歡,又看不上的同事,他心中滿是對體製的抱怨,可他卻忽略了自己的變化。

 

曾經那個活力十足、風趣幽默、臉上表情豐富、眼睛會說話的小A,現在已經隻能用臃腫、油膩、無趣來形容。

 

他已經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卻盲而不知。

 

如果一份工作讓你厭惡到需要花這麽多時間抱怨,那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提升自己,以盡快找到合自己意的新工作;

 

如果覺得自己已經不可能換工作,那又何必抱怨,因為這樣既不能改變現狀,又浪費時間,還影響別人的心情。

 

 

小A的傾訴之後,聚會的氛圍起了變化,加之小A說晚了沒有公車回家,大家就一路聊天把他送到了車站。他上了車之後,我們剩下的三個人又在附近找了個地方繼續聊。

 

這一聊,我才知道,作了十年法官的小K,已經正式辭職,離開了體製,這個消息令我驚訝。小K是我們市的優秀法官,她的專業素養一流、工作效率高、能力強、成績突出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之前從來沒有聽過她抱怨這份工作。

 

追問之下,小K才告訴我們,辭職的想法早就有,因為她發現自己在這份工作中已經找不到當初的那份樂趣和成就感,她沒有抱怨是因為她不想浪費時間。自從有了這個想法,她就開始思考辭職後的生活規劃,後來她非常看好的一家律師事務所與她一拍即合,她辭職後休整了一段時間才開始了律所的工作。現在,她非常享受這種相對自由的工作方式,雖然也比較辛苦,但她卻樂此不疲。

 

“恭喜你呀!”小Q高興的好像是自己開始了新生活似的。

 

“我也辭職了。”小Q興奮的說,“我也得從頭開始了。”

 

原來,在高校工作的小Q也早有離開之意,隻是他的領導一直挽留他,猶豫中的他就申請去北大深造,也借此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等他拿到博士學位,再回到學校發現更不習慣了,所以他不再猶豫,辭去學校中的所有職務,想趁著自己還折騰得動,盡量去作自己喜歡的事,下個月開始他也和小K一樣要開始全新的生活了,他的人生新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培訓師。

 

小Q還說到自己萌生此意其實和小A有點關係,前年的一次聚會小A的抱怨擊中了他心中的痛處,從那天起他就一直在想辦法要改變現狀,所以才有了後來讀博的動力。

 

他以為小A也和他一樣在默默的努力,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是有伴的。本來,他有許多話想和小A說,甚至還想感謝他幾句,可是剛才聽過小A的抱怨之後,他怕刺激到小A,也就沒再多說。

 

真希望剛才小A沒有插話,能聽他們把話說完,這樣他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發,對自己的現狀也能有一些反思和有用的規劃,而不再隻是重複抱怨加繼續忍受的惡性循環。

 

至今,我還記得小K說過的一句話,眼瞎了不算最黑,如果心瞎了那生活就徹底黑了、無望了。

 

                                                               

陳旖璿寫於法國第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