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Ben Youssef Medersa(本約瑟夫神學院)前,我習慣性的上網看別人的遊記,想看看別人怎麽取景,有什麽好的遊覽建議。在幾篇不同的人的遊記裏,不約而同的提到與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或者某某宏偉建築相比,這個神學院的建築規模和精美程度真算不了什麽,隨便看看就行。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因為看過阿爾罕布拉宮,其它的類似建築都再不能入眼了嗎?我不讚同的這樣的建議,我相信這世上的每一個建築,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存在的意義。
對於不同的景點,我隻會區分不同的風格,喜歡的或者不喜歡的,以此確定參觀或者放棄。每次遊覽一個景點,我都盡量的不帶分別心,隻是盡情的去發現它的美,細節的美,不同角度的美,不同光影之下的美,特別喜歡的還會去了解一些它的曆史,有關它的故事。因此,即使我已經在埃及參觀過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伊斯蘭學院,但是對今天要去的這一個,我仍然興致勃勃,充滿了好奇。
這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本約瑟夫神學院,並沒有顯眼的大門,很多人已經走到門口都沒發現,依然在看地圖。
入口的高處刻有文字:“進入吾門者,願你不斷超越自我。”門廊窄窄長長,廊頂顏色深沉,卻是精雕細琢。
走完窄廊,眼前豁然開朗,盡是各種拱門、馬賽克和繁複的花紋。
注意我身後,濃情蜜意有沒有?
中庭的走廊裏,有一個給遊客寫阿拉伯字的人,他寫字時的專注神態比他寫的字更迷人。我隻顧看他寫字,竟然忘記也請他寫一個自己的名字,又是一個遺憾。
走廊的盡頭兩邊有樓梯,右上左下。樓上的走廊很樸素,除了燈沒什麽裝飾,這裏有130多個房間,以前都是學生上課和自修的地方。
這些學習室的門都特別小,必須低頭彎腰才能進入。每個房間都不大,但窗外的風景不錯。
從窗戶探出身子,竟是這個樣子。我就像從畫裏鑽出來的不速之客。
在神學院的附近,還有馬拉喀什博物館與本約瑟夫清真寺,但饑腸轆轆的我們隻注意到了餐館。幸好這餐館的露台上可以看到清真寺漂亮的綠色屋頂。
這家餐館雖然上菜慢,但菜品還不錯。我終於記得在沒有拿走蓋子前,拍了照。
到了摩洛哥才發現,在法國10年吃到的穀司穀司(Couscous)都是改良版。我很喜歡這種用粗粒小麥粉(類似我們的小米)和肉類蔬菜烹飪而成的摩洛哥菜,營養豐富,肉和菜的味道都很濃鬱。
其他的幾個菜也是我比較喜歡的,這樣的塔吉鍋做菜,不放水,全部靠蔬菜、水果幹和肉裏的汁液自然融合,而且牛肉用的也是我偏愛的腱胞部位,肉和筋混合著,入口即化。
吃飽喝足,我們開始在老城裏閑逛,看異國風情,看五顏六色的貨攤。
這一天,我們換到了老城另一邊的RIAD住,房間和休息區域都很舒服,第二天退房之後,還給我們安排了二樓的休息區和一個房間休息、上網、洗漱,直到下午6點多我們才離開去火車站。
有摩洛哥最美火車站之稱的馬拉喀什火車站,用玻璃做主要材料的幾個大門相當通透,有特色。
總有一些朋友會問我,他們旅行時覺得沒什麽可看的景點,等看到我帶回的遊記和相片,就會奇怪為什麽我看到的很多東西,他們都沒有看到,原來這地方這麽有趣,這麽美,真想再去一次。我的秘訣就是,把每一場旅行都當作第一次遠行;不帶分別心,而是帶上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摩洛哥綜合實用信息一(各城市的攻略見以後的遊記)
關於通訊:
關於打車:
其它:
需要住宿和沙漠團聯係方式的朋友,以及所有熱愛旅行,熱愛生活的朋友都歡迎加我微信:58508994
若喜歡我的圖文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書閑時間 。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