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7)
2017 (46)
2018 (42)
2019 (42)
2021 (6)
與有誌青年共勉——學習,學習,再學習!
介紹史載或傳說中的幾位勤學人士。當然,對這幾位人士,隻宜學習其精神,不能模仿其言行。內容主要來自於“三字經”一文。
昔仲尼 ,[孔丘字]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曾向年僅七歲的項橐請教過問題,他的一句名言是:“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韓愈寫過《師說》一文,各位可閱讀參考。
趙中令,[即中書令,相當於宰相。] 讀《魯論》。[秦始皇搞文革時,被孔子家藏在牆壁內的《論語》] 彼既仕,[做了官] 學且勤。
趙中令即趙普,輔助趙匡胤、趙光義做皇帝、治理天下的名大臣,他的名言是:“半部《論語》治天下。”他的做法和主子趙光義一樣,都是身居高位乃勤奮學習。不知誰影響了誰,也可能“英雄所見略同”。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漢時人路溫舒家貧,牧羊時將蒲草編織成席。借人書抄而讀之。又有公羊弘,為人放豬時將竹削去外皮,借人書抄而讀之,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晉時人孫敬,讀書至夜深時,用繩繫頭發懸於梁上,昏沉時即被扯醒,接著再讀。 [學其精神而已,實際做法我極反對。昏沉時應去睡覺,勞逸結合很重要。] 戰國時蘇秦讀書昏沉時,以錐 [要不要解釋?青少年們知道錐子是什麽嗎?——任何不懂的地方,都請提出來,我查資料解答。] 刺股,清醒後繼續讀。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停止]
晉時人車胤,捉螢火蟲以紗囊盛之,取其光讀書;又有孫康。讀書無燈油,到外邊映雪光而讀之。 [傳說如此,切忌模仿。]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高、不平凡。]
漢朝朱買臣,採樵為生,一邊挑著柴禾,一邊讀書。不過這廝是個壞蛋,“馬前潑水”就是他的故事。隋朝末年時李蜜,乘車時乃讀書,將餘書掛在牛角上。這位李密就是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英雄也。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蘇老泉即蘇東坡的老子,加另一子蘇轍,被稱為“三蘇”。三人文章皆被選入“唐宋八大家文集”中。
爾小生,宜早思!爾小生,宜早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