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日赤裸裸的私利交易會將東亞變成火藥桶嗎?

(2014-04-23 10:34:41) 下一個
央視網(記者 王磊 王二丫)

4月23至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展開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亞洲四國之行。抵日前,奧巴馬在接受日本《讀賣新聞》書麵專訪時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以首相安倍晉三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政客,似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安全承諾。但事實上,美日這對盟友同床異夢,兩國關係在赤裸裸的利益交換中危機四伏。

  美對日安全承諾實為“交易”

  奧巴馬總統在第二任期內首次訪問日本,美日同盟近來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吳正龍日前在《解放日報》撰文稱,美國出於製衡中國的考慮,利用日本的一麵大幅上升。

  首先,在美國支持和縱容下,日本強軍擴武。安倍打著所謂“積極和平主義”旗號,大肆擴充軍備。其次,日本政府通過確定“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美國對此表示支持,稱新三原則有利於簡化美國與日本防衛產業合作的障礙,擴大合作的機會。對於安倍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美國一改過去模糊的做法,國防部長哈格爾本月訪日時首次公開“表示歡迎”。最後,為加強美日同盟,美國在日本部署第二部早期預警雷達,向日本增加部署兩艘裝備“宙斯盾”反導係統的驅逐艦,今年年內完成日美防衛指針的修訂工作。日本已成為抗衡中國的急先鋒。

  奧巴馬在《讀賣新聞》的專訪中表示,美國的政策是明確的--釣魚島是由日本管理,因此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範圍之內。他還反對任何試圖影響日本管理釣魚島的單方麵行動,還呼籲通過外交對話解決爭議。報道指出,這是在任的美國總統首次明確表示釣魚島問題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奧巴馬同時表示,支持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也是美國在任總統首次表明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在我的指揮下,美國將在亞太地區與日本這樣的同盟國緊密合作,再次發揮主導作用”,奧巴馬說。

  美國在一係列問題上對日本的縱容,與它的自身利益密不可分。對於美國來說,亞太總體目標無非是三個方麵:戰略上要主導,經濟上要分享紅利,軍事上要確保存在。在安全領域,美國希望日本進一步發揮地區作用,為此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以彌補美國力量的相對不足,以多邊製衡中國的崛起;在曆史問題上,奧巴馬對安倍政府的所做作為一直持反對、批評和約束的態度,目的就是防止日本與美國的另外一個盟友韓國、以及與中國的關係過分緊張,進而影響美國的地區戰略利益;在經濟領域,奧巴馬有意推動美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要進入日本的農產品、醫療保險以及金融市場,要同亞洲特別是日本、中國這樣的世界第三、第二大經濟體分享紅利。

  加拿大《星島日報》的社論稱,在美日關係當中,日本著重軍事合作,在於解禁集體自衛權和美日連手防衛釣魚島;美國則更著重於“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文章分析認為,撇開表麵的熱鬧,奧巴馬的下一步目標是希望早日打破TPP談判僵局--雙方在美國對日本的牛肉、豬肉和大米出口等領域尚未達成一致。因此,奧巴馬非但不願被安倍綁在釣魚島上,反而會“借力打力”,將釣魚島防務作為籌碼,誘使日本在TPP談判中作出讓步。

  日欲借美“重返亞太”推進政治軍事“正常化”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沒有獨立的外交和戰略主動權,安倍這樣的日本右翼無時不夢想著日本在政治上、軍事上邁向“正常化”。於是,日本企圖打著“反華”旗幟來迎合美國“重返亞太”。

  看到美國有求於自己,日本覺得要價的籌碼可以有所提高。在這一次奧巴馬訪問之前,日本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及140多名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央視特約評論員洪琳認為,日本希望借此施壓美國,希望奧巴馬在曆史問題上繞著走。

  洪琳指出,一直以來,在曆史問題上,日本都沒有真誠反省,沒有真誠道歉,相反其政要不斷參拜靖國神社,這種錯誤的曆史觀一直主導著日本社會。美國在曆史問題上沒有非常明確地向日本施壓,甚至有縱容日本的某些做法。這一次,日本抓住了美國在曆史問題上采取實用主義、更關注自己眼前利益的心態,試圖通過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大做文章來試探美國的反應。

  更為嚴重的是,日本右翼政要對美國的戰略意圖心領神會,因而不斷在安全問題上試探底線。日方要借奧巴馬這次訪日達到兩方麵的目的:一方麵是要拉奧巴馬政府進一步明確地支持日本發揮更大的“地區安全作用”,為它的修憲強軍鋪路;第二就是在中日釣魚島爭端當中拉美方進一步卷入,讓美國對日本的承諾變得更為紮實。

  美日同床異夢,互不信任

  針對美國的“重返亞太”策略,香港《大公報》分析稱,美日同盟不是鐵板一塊。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容許日本打著“反華”旗幟來迎合美國“重返亞太”,但又怕日本夾帶“私貨”,擔心日本一旦羽翼豐滿,就會擺脫美國的控製。日本二戰“帝國夢”的終結者是美國,還被美國核打擊,日本右翼對此肯定懷恨在心。美國隻要中日關係存在緊張感就行,中日都和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美國可以趁機討價還價,從中漁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吳正龍認為,美日在相互利用的同時,雙方的矛盾也逐漸公開化,猜忌日益加深。例如,安倍去年參拜靖國神社後,美國第一時間表示“失望”,令日本感到十分震驚和意外。此外,日方認為美國加強美日同盟以及與中國共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前後矛盾,令人難以置信。今年初日本駐美大使佐佐江賢一郎在一次演講中罕見地提出,“我們希望看到美方能澄清誰是(美國的)朋友、誰是敵人、誰是麻煩製造者、誰是潛在的麻煩製造者”。這些都真實地反映了美日關係中存在“信任赤字”。

  不過,吳正龍也坦言,在當前的情況下,美日合作對雙方來說是首要的和全局性的,美日矛盾則是次要的和局部性的。美國對日本要翻二戰曆史案、掙脫美國控製的終極目標,不是不清楚,隻是礙於眼前牽製中國的需要,因此把反對日本錯誤史觀以及限製日本的一麵放到了從屬位置。

  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托馬斯·伯格近日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采訪時說,美國需要日本來製約中國,但是並不想讓日本與中國陷入戰爭狀態。在冷戰期間,日本一直擔心自己被美國拖進戰爭,但是現在,美國卻擔心自己會被日本拖入戰爭。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需要與美國一起對抗威脅。但是,如果安倍晉三采取了不計後果、過於冒險的做法,那麽日本將會成為美國和美日聯盟中的問題。

  專家: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方日前提議在兩國首腦擬發布的聯合文件中寫明美國對釣魚島的防衛義務。此舉大有逼宮之意。但令日本苦惱的是,美國的回應總是曖昧不清。

  日本《新華僑報》報道稱,在今年2月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一次午餐會上,駐日美軍司令官安傑瑞勒在回答記者有關“中日萬一發生軍事衝突,美軍怎麽辦”的提問時表示,美軍不會直接介入中日軍事衝突,因為直接接入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不久前,美軍駐衝繩最高司令官惠斯勒雖然表示,假如中國軍隊“占領”了釣魚島,隻要美軍接到命令,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隻需從海空實施攻擊,就能奪回島嶼,甚至不需要派人登上島嶼。這句話令日本頗為興奮,但其實也暗藏玄機。中國官方的態度已經表明“絕不開第一槍”,因此其設定的前提不存在。

  《新華僑報》分析稱,不管是在發生軍事衝突之前,還是已經發生武裝對抗之時,美國更願意提供軍事物資援助,自己則隔岸觀火,伺機漁利。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所教授李海東認為,奧巴馬訪日意在突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支柱性作用,抬高日本在亞太安全中的地位,以牽製發展迅速的中國。但美國忽略了以下幾點:首先,將自己與一個軍國主義陰魂不散且不滿現狀的日本捆綁在一起,本身就已犯下嚴重錯誤;其次,沒有中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堅定承諾,亞太區域的穩定不可能持久,美國經濟複蘇與區域乃至全球穩定都將無從談起;再者,美國一廂情願地放縱日本,一味支持日本武器出口、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憲,其結果也很可能是出現一個奮力爭取防務獨立,而非甘受美國保護和控製的日本。

  李海東表示,美國當政者欠缺反思精神與換位思考的意識,更不願承認自身實力與影響力已衰落的現實,依然生活在自我“孤獨”的世界裏。對日政策中急功近利的態度,也必然會導致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解放日報》、海外網、《環球時報》、人民網、新華網、日本《新華僑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