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坐的小火輪經過一個通宵的行駛到達豐都, 次日天剛蒙蒙亮便隨著一船的人踏著“哐當”作響的跳板下船走進城裏。天籠著薄霧,街上除了我們剛剛從船上下來的還沒幾個人,加上“鬼城”的別號,更讓人有點縮頸聳肩.在一處專營“豌豆雞湯”的小店慢慢地喝上碗熱氣騰騰的雞湯,說那家是“小店”其實就是兩棟緊挨著的樓房夾成的一人小巷裏放了一排長凳,幾張矮些的小凳,以及案幾爐灶鍋什便是, 坐下就可聽到身側燉雞湯的鍋裏發出“咕嘟咕嘟”的沸騰聲以及撲鼻而來的陣陣香氣。老板娘持一青花大碗將案頭擺放的一溜配料逐一添入. 有雞丁、肚丁、碎粉絲、熬得爛軟的豌豆、煮熟的糯米、蔥花等足足有半碗,再揭開鍋蓋舀一勺滾滾的雞湯進去,黃澄澄的雞湯得小口小口啜著喝,喝上幾口再用湯匙撈取裏邊的東西吃,每件都滲裹有雞湯的鮮香,這樣的一碗湯下肚後就把船上所受的潮氣趕走了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近兩千年曆史, 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 不過此文的圖片乃新城,我們那時候去的樣子早就被淹入水下, 不過格局應該差不多, 聽說隻是大了許多, 那刻在山岩上的鬼門關大字也被現在的門樓所取代
傳說鬼門關為通往地府之門,位於天子殿西南側。鬼門關前塑“陰曹地府”門亭,右側外樹一碑,隸書“此冥府也!”四個大字 傳說陰間鬼門關有守關鬼卒,手執劍戟檢驗“路引”,無論哪個亡魂來到這裏,必遭檢查,看是否有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就是“路引”。它是人死後之魂到陰曹地府報到的憑證。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紙上印有“為豐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上麵還蓋有“閻王爺”、“城隍爺”、“豐都縣太爺”三枚印章。凡是人死後,即燒掉它,亡魂就拿著它到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關。亡魂若進不了鬼門關,就不能投胎轉世,隻能變成孤魂野鬼浪蕩四方.兩邊懸掛的楹聯寫道:
名山並非冥山,搜縱覓橫,何曾找著罰孽刑鬼;陰王哪是陰王,張冠李戴,原來為了化頑懾奸。
據說跨過鬼門關的門檻時腳不能碰到門檻,否則......過了鬼門關,就來到了黃泉路, 寬約2米,長約50米的青石板路,路麵不很平整。在走上黃泉路之前,當地人說走在此路上時,不管聽到什麽聲音,或者感覺到什麽動靜,千萬不要回頭,隻管往前走好了。因為據說黃泉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會抓住過往行人的衣服,或者拍拍遊人的肩膀,扯住遊人的褲腿等等,以求附身。所以這時千萬不要回頭,這樣才不會被那些孤魂野鬼所附身。
再往前走有並列的三座石拱橋名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民間謠傳:人死後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 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過去還有人故意在青石橋麵塗上桐油、蛋清,使過橋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腳女人行步更難,常常摔倒在橋上,人人誠惶誠恐,隻好拿錢消災。從而加深了奈河橋的神話色彩。
天子殿是陰曹地府最高統治者閻羅王所居之處,是鬼城的最高首腦機關, 殿前有一“考罪石”傳說是通往陰曹地府的最後一道關卡。亡魂到此,都要單腳站在考罪石上,挺胸抬頭,看著前麵“神目如電”四個大字進行考核,在陽世行善積德的順利通過,造孽作惡的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受罰。有一副聯:任爾蓋世奸雄到此就應喪膽 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
天子殿左右廊房設東西地獄,又名十八層地獄,上塑執法諸王,下塑各種刑罰。東地獄塑磨推、挖心、火烙、寒水、刀山、車裂等地獄和“活捉三郎”、“活捉子都”、“唐王遊地府”、“劉全獻瓜”等組像;西地獄塑碓舂、鋸解、下油鍋、拔舌、補經、轉輪等地獄和“活捉王魁”、“活捉秦檜”、“殺狗警妻”、“目連救母”等組像。
傳說,在陽間不孝順父母的要打入寒冰地獄;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的要打入碓舂地獄;偷工減料、欺騙顧客的要打入鋸解地獄;搶劫別人錢財的要打入火烙地獄;賣淫的要下油鍋......十八層地獄,是人們的設想,意在勸人們在陽間多做善事,多積德
華人是見廟就燒香,見菩薩就下跪,甚至到了閻羅殿也不例外,兩位船上同艙從新加坡來的兄妹每到一處都買香磕頭,求菩薩保佑,卻全然不管這個菩薩是誰,是保佑你生前平安?還是保佑你死後多福?否則閻王一感動,將你招入麾下,豈不見了鬼。俺心裏想,閻王是不是也那麽容易受感動的,當年孫大聖將生死薄上的孫氏一筆勾銷,憑的是一根鐵捧,而不是別的什麽.
豐都的麻辣雞塊煮熟卻不煮爛,肉質硬硬的卻能輕易地用牙撕碎,極易入嘴。菜色澤紅亮鮮豔,質地嫩氣,味厚香濃,香辣味鮮,帶有回甜,是佐酒下飯的佳肴, 還有一樣叫做“炕土豆”的最家常食物,選當地特產的小土豆,蒸幾成熟後放入加油的炒鍋中翻炒,鹽、辣椒末等當然必不可少,各地的做法不同之處也僅僅在於鍋裏放油量的多少, 早上就喝了一晚雞湯的肚子也餓了, 和那兩兄妹也交上了朋友, 大家一起挑了個小館子坐下, 叫了這兩個"名菜"再加一魚香肉絲草草地吃完就上船去石寶寨.
進入忠縣,遠遠便可以看見一塊高達50多米的巨石臨江而立,四壁如削,象一方碩大無比的玉印,巨石正麵,依崖建有12層塔形樓閣,紅牆綠瓦,飛簷展翼,甚為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石寶寨.傳說這座形似玉印的山體,是女媧煉石補天遺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稱為“石寶”,明末譚宏起義踞此為寨,故名“石寶寨”
船停碼頭, 有三小時的時間, 我們可登寨一遊, 進寨以後、過山門、上山樓閣、魁星閣、天子店. 距山門不遠處的石牌坊,門匾上大書“必自卑”,向人們暗示著“登高必自卑”. 山門上額橫書“梯雲直上”,比喻登天雲梯。石寶寨依岩取勢,全部為木質穿鬥結構,四角三方,木石相銜,順崖而建. 現在好象最下幾層已經被江水所淹.
重新上船後, 駛過萬縣, 向雲陽開去, 我們今晚在那過夜
雲陽有著著名的張飛廟, 現今已被水淹, 原廟也已經搬移, 我們到達時已經天快黑了,
雲陽張飛廟那時是長江三峽中一著名景點,位於雲陽老縣城的對岸-長江南岸飛鳳山麓,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據傳,張飛頭顱葬於此,而身體葬於四川閬中的張桓侯祠,因此民間有說法張飛"身在閬中,頭在雲陽"。張飛廟一座文武合廟,廟裏的建築主要有七座,其中正殿、旁殿、結義樓、望雲軒、助風閣是為紀念張飛而建,杜鵑亭和得月亭是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此客居兩年而建。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年,已有1700多年曆史因修建三峽工程,這座張飛廟已經被淹, 據說采用“原物搬遷”和閬中的張桓侯祠合在一處.
我們遊完張飛廟後還找了家在當地還不錯的館子, 叫了幾個當地名菜, 犒勞一下自己的胃, 那兩兄妹還一定要請客, 說交了我們兩個好朋友, 我們把在綿陽買的幾瓶劍南春拿出一瓶助興
宮保雞丁軟炸粉蒸肉
辣子雞回鍋魚片
然後就回船睡覺